尹曉霞 楊海霞 王洋
262500山東省青州市婦幼保健院1,山東青州
262500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yī)院2,山東青州
262500山東省青州市中醫(yī)院3,山東青州
有資料證實,腰椎管狹窄癥(LSS)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即可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療效,并且保守治療的效果與腰椎管狹窄程度無相關(guān)性[1]?;谏鲜霰尘?,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LSS 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聯(lián)合手法治療,預(yù)期為臨床總結(jié)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LSS患者102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1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7 例;年齡35~65歲,平均(46.51±4.31)歲;病程1 個月~5年,平均(2.41±0.84)年。觀察組男22例,女29 例;年齡32~65 歲,平均(46.81±4.18)歲;病程2 個月~6年,平均(2.30±0.77)年。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行手法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患者俯臥,采用滾法、揉法沿腰背部膀胱經(jīng)、督脈循行路線,患肢膀胱經(jīng)循行路線治療5 min;次以一指彈法彈撥腰俞、腰陽關(guān)、命門、病變節(jié)段夾脊穴、阿是穴及患側(cè)環(huán)跳穴等15 min;然后雙拇指疊壓患側(cè)委中穴,并囑患者輕輕搖動腰部5 min;拍擊腰及患肢結(jié)束治療;每日治療1 次。觀察組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藥用黃芪100 g,當歸、赤芍、白芍、醋元胡各15 g,熟附子10 g(先煎),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甘草各6 g,1 劑/d,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各1 次餐后服。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主觀癥狀臨床癥狀日常生活受限度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16.15±2.304.31±1.12?6.30±2.044.11±1.25?11.34±2.127.30±1.25?觀察組516.19±2.183.09±1.23?△6.15±2.143.04±1.09?△11.25±2.105.07±1.16?△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ODI評分及無痛行走距離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ODI評分及無痛行走距離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VAS評分(分)ODI評分(分)無痛行走距離(m)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15.21±1.383.82±1.03?41.38±6.1410.13±2.29?512.24±79.01719.21±81.47?觀察組515.32±1.212.40±0.78?△41.62±5.2511.86±3.11?△520.09±80.22956.88±88.90?△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6、TNF-α水平比較(±s,ng/L)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6、TNF-α水平比較(±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IL-6TNF-α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117.45±7.148.69±2.41?25.98±5.4118.00±3.79?觀察組5117.52±7.056.53±2.11?△25.63±5.3913.49±3.55?△
觀察指標:①疼痛評分: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VAS),分值為0~10 分,0分表示無疼痛,10 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痛。②腰椎功能評分:日本矯形外科協(xié)會腰椎功能評分標準(JOA),滿分為29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狀態(tài)越好。③無痛行走距離:患者坐位或臥位休息>60 min 后無痛、無跛行狀態(tài)下行走的最大距離。④功能障礙評分: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評分標準,其內(nèi)含10 項,每項0~5 分,0 分表示無功能障礙,5分表示功能障礙顯著。⑤治療效果:以JOA 評分為參考將治療效果分四級,改善率=(治療前JOA評分-治療后JOA 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改善率≥75%為優(yōu),改善率在50%~74%為良,改善率在25%~49%為可,改善率≤24%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⑥炎癥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 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JOA 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ODI 評分及無痛行走距離比較:兩組治療后VAS、ODI評分及無痛行走距離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兩組治療前后IL-6、TNF-α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臨床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關(guān)節(jié)突增生、節(jié)段性失穩(wěn)造成的椎管有效容積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馬尾神經(jīng)缺血、無菌炎癥是LSS 主要的致病因素[2]。保守治療可通過改善馬尾神經(jīng)血循環(huán)、減輕無菌炎癥等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健脾益氣;熟附子內(nèi)溫腎陽,外除濕通絡(luò);當歸、赤芍、醋元胡、川芎、桃仁、紅花養(yǎng)血活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地龍搜剔入絡(luò)之久瘀頑邪。諸藥相伍,攻補兼施,化瘀而不傷正?,F(xiàn)代藥理分析認為,補陽還五湯中的黃芪、紅花可行抗炎、抗氧化之效,因此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nèi)炎性因子水平。
就外治而言,LSS 節(jié)段性失穩(wěn)主要是核心肌功能減退引起的,屬中醫(yī)學“骨錯縫、筋出槽”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膀胱經(jīng)、督脈、夾脊穴循行部位與背部核心肌群解剖位置契合。局部手法治療能增強核心肌肌力,提高脊柱節(jié)段穩(wěn)定性。LSS患者一般年齡偏大、骨質(zhì)疏松,加之腰椎后伸動作能引起椎管有效容積減小,故本研究未采用扳動、牽引類手法,以免發(fā)生副損傷。本研究主要通過調(diào)“筋”,使其發(fā)揮“束骨而利關(guān)節(jié)”的功能,從而糾正腰椎“骨錯縫、筋出槽”的病理狀態(tài)[3]。
綜上所述,手法治療可緩解LSS 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增加無痛行走距離;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味可使治療機制更完備,進一步提高療效,可予以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