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娜,祝文金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兒科,福建廈門 361001
兒童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兒童時期患有的糖尿病,也就是少年糖尿病,它主要以I 型糖尿病為主,兒童糖尿病患病最高峰的兩個年齡階段為5~6 歲與11~13歲。在這種病癥的影響下會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成長以及身體發(fā)育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1]。治療主要以控制血糖水平為主,但在治療的同時,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也極為重要。 循證護理是從循證醫(yī)學衍生而來,在護理界得到極為廣泛的關注[2]。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依據臨床標準化流程實施護理, 護理具有流程化特點。 該研究為有效對兒童糖尿病患兒進行護理, 現(xiàn)對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選取的40 例糖尿病患兒將循證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聯(lián)合使用, 觀察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80 例兒童糖尿病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 對照組共40 例,男女之比為20∶20;年齡10~14 歲,平均(12.3±1.9)歲。觀察組共40 例,男女之比為21∶19;年齡10~15 歲,平均(12.4±1.8)歲。 經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展開對比。選取的患兒及家屬均知情, 并自愿簽約知情同意書,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所選患兒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患兒的病程均在1 個月以上, 隨訪時間均在3 個月以上;③患兒及其家長智力正常,語言表達清晰,手機操作無障礙,理解能力較強;④依據倫理學原則征求家長與患兒的同意。
排除標準:①未對糖尿病分型;②聽力水平沒有經過標準化測試;③不包括該文所分析的指標。
對照組實施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主要分為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提出循證問題、循證過程、實施護理計劃幾個步驟進行, 該研究采取的護理計劃為: ①入院護理: 為患兒以及家屬講述兒童糖尿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必要性。 多給予患兒鼓勵,對患兒多加贊揚。 對表現(xiàn)好的患兒進行表揚,并以此為榜樣,讓其他患兒學習。 ②治療期間: 為患兒講述飲食控制的含義,積極應用食物交換法,告知患兒具體食譜的制作方式。 指導患兒每天適當進行一些運動,依據患兒的年齡與病情,為患兒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訓練方案。 在患兒餐后爬樓梯、散步等。 做好患兒的心理工作,多給予患兒一些鼓勵,耐心解答患兒以及家長的疑問,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展開一對一健康教育指導。 ③出院前:出院前詳細將患兒家長的聯(lián)系方式記錄下來, 發(fā)放健康教育小冊子, 通過微信等方式更好地發(fā)揮健康教育作用,對患兒的運動進行指導。 留給患兒家屬醫(yī)生與護理人員的聯(lián)系方法。 方便患兒有問題出現(xiàn)時第一時間進行詢問。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包括。
①入院前護理:構建一條嚴格遵守的路徑,自患兒入院起為其實施規(guī)定的護理,護理組間互相配合和監(jiān)督,保證護理方案按照預期目標有序開展,能夠按期完成。
②入院期間護理:對新入院的患兒,在入院第1 天為其介紹護理小組,講述服務的責任,為患兒講述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具體流程。 患兒入院第2 天依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為患兒制定三餐飲食方案, 對患兒以及家屬實施飲食控制教育, 確保不會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病情的惡化。 入院第3 天為患兒講述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臨床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 增強患兒以及家屬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 為長期對胰島素的注射進行配合,對并發(fā)癥做好預防。 入院的第4~5 天講述具體的治療細節(jié),如:胰島素在注射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并發(fā)癥方面的預防等。 入院第6~7 天為患兒實施心理指導,全面消除患兒對疾病存在的悲觀、厭世情緒,幫助患兒與其他病友之間構建友情, 促使患兒心理更健康地發(fā)展。
③出院護理: 患兒出院時叮囑患兒家屬嚴格按照醫(yī)院的治療方案展開治療,遵循醫(yī)院設置的飲食方案。堅持為患兒注射胰島素,指導患兒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定期回院展開復查。 對已經入院的患兒免費開展教育,繼續(xù)為患兒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 適當對患兒實施心理指導。
①治療前后記錄兩組患兒的血糖變化, 觀察兩組患兒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②觀察兩組患兒住院天數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住院天數越短越好,不良反應出現(xiàn)的越少越好。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FBG、2 hPG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BG、2 hPG 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糖指標變化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兒血糖指標變化比較[(±s),mmol/L]
組別血糖FBG 2 hP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10.19±0.88 10.08±0.63 0.643 0.522 5.89±0.23 7.58±1.69 6.267<0.001 13.20±2.25 13.22±1.56 0.046 0.963 7.23±1.26 12.59±1.66 16.266<0.001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9 d) 較之對照組(18 d)明顯較少。低血糖、皮膚感染、酮癥酸中毒等不良反應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事件反應情況比較
兒童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或者相對不足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癥,兒童糖尿病可以分為原發(fā)性糖尿病和繼發(fā)性糖尿病。 原發(fā)性糖尿病又可以分為I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 青年成熟期發(fā)病型糖尿病、新生兒糖尿病,其中新生兒糖尿病又可以分為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暫時性新生兒糖尿病[3]。繼發(fā)性糖尿病大多由一些遺傳綜合征如21-三體綜合征,Turner 綜合征和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導致。 若不及時治療,對患兒的成長存在極大的威脅。治療的同時必要的護理也極為必要。
循證護理遵循一系列的循證護理措施, 先是提出循證問題,然后再實施循證分析,最后是循證計劃的實施。 兒童糖尿病患兒因為年齡較小,不能嚴格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理解能力較差,會影響護理人員對患兒血糖的檢測,直接性將患兒的胰島素使用劑量降低,容易使患兒出現(xiàn)低血糖并發(fā)癥。 循證護理針對這一問題,即可研究出科學合理的方法為患兒的血糖進行檢測,對胰島素的應用更為合理,在餐前對血糖進行控制[4]。飲食上的控制也更為合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合理計算各項營養(yǎng)物質, 然后確定患兒每天的總體攝入量。 在實施嚴格的護理干預下,也可以對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病情起到較強的控制作用。
臨床護理路徑是基于整體上的一種護理模式,臨床已經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 主要是通過制定日程表,掌握臨床護理的規(guī)律,有目標性展開護理。 依據兒童糖尿病臨床的特點制定護理路徑, 為患兒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充實護理路徑的內容,落實相應的計劃,防止因為工作造成疏漏[5]。 從患兒入院起,做好相應的評估,促使健康教育具有相應的針對性, 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患兒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節(jié)約時間成本。 護理路徑對教育效果加強追蹤,對未掌握的再次展開指導。 通過反復多次強化教育, 有效增強患兒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人體的血糖有效進行控制[6]。 該研究對觀察組患兒將循證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在一起, 患兒的血糖得到明顯改善,平均住院天數明顯縮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明顯降低,治療效果極為顯著。
綜上所述,治療兒童糖尿病,為其實施循證護理聯(lián)合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對患兒的血糖有效進行控制,縮短患兒住院天數,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