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燕
摘 ?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實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學過程提供了可能性。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教法和學法方面的借鑒和探究,使“資源”的助教和助學落實到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整合。
關鍵詞:創(chuàng)新;科技;快捷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觸情
《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城南舊事》?!冻悄吓f事》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的童年故事。在講授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閱讀原著,很多同學能夠講述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但對于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以及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并不是很明了。所以課前我就做了一個背景介紹的微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英子的故事。
視頻滿含著懷舊的基調(diào),將作品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精細地表現(xiàn)出來。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那樣的不緊不慢、溫厚淳美,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恒馨。
二、情景再現(xiàn),創(chuàng)新閱讀
在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名著離學生較遠,學生不喜歡。沒有興趣,學生不可能愛學,怎么辦?如何拉近學生與名著之間的距離?我想到讀書時學習《雷雨》一課,老師先是什么也沒有講,就開始放VCD片,凄憂的環(huán)境,凄慘的境遇,讓人心碎的結局……最后,很多同學都流下了眼淚。那堂課,我至今印象深刻。后來每每看到電視上演《雷雨》,我也都迫不及待地收看,不肯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這是因為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永遠也不會改變,當年的那堂課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教室里有那么好的多媒體設備,應該充分用起來。我找來《水滸傳》的影像資料,放給學生看,電視上不喜歡的節(jié)目搬到課堂上卻成了他們的最愛。精彩的語言、服飾、動作和場景等,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他們一步步地走近人物,走進作品中去,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里面所蘊含的思想。在講授《孤獨之旅》一文后,我先讓學生讀原著《草房子》,讀完后,我又讓學生觀看了同名電影,讓學生寫書評和影評,并比較書和影視作品的區(qū)別。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寫出的作品也很有深度。
三、快速高效,方便快捷
觸控一體機的使用非常方便,這個設備屏幕可以自由縮放,可以截屏儲存,可以用白板批注……尤其是在語法部分內(nèi)容講解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屏幕上自由書寫,寫得方便、改得自如、看得清楚、講得明白。
在進行作文片段練習時,教師在巡視時就可以將學生的作品用希沃授課助手及時上傳到電腦屏幕,第一時間和全班同學分享。教師也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講解,以期待學生能更好地修改作品。比如在進行動詞的使用專項片段練習時,我讓學生寫完之后傳到電腦端分享,還可以讓其他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出動詞并進行講解和批注,學生很有成就感。而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學生只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黃麗麗.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 安徽教育科研,2021(25):13-14.
[2]王繼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淺析[J]. 青海教育,202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