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才
摘 ?要: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作為小學一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盡量減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多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自主學習;小學;語文
一、借助提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針對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模式不同、知識結構、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都有差異。因此,在課堂上要靈活地分布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最大限度地“活”起來。筆者在教學《幸福在哪里》一文的時候,談到對文中“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這句話的理解。學生感到有困難,筆者便及時進行指導并詢問:這三個牧童通過十年的努力,找到了幸福嗎?幸福到底在哪里呢?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這時,再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要求學生用心聆聽歌曲,用歌詞中的相關句子回答“幸福在哪里?”當聽完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后,各小組同學爭著要回答答案:幸福在辛勤的工作中,在艱苦的勞動中,在辛勤的汗水里……因此,教師要抓住機會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提問的安排要靈活,由易到難,層層提升,過渡自然,善于將課堂資源靈活運用于自主學習中。
二、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形象性的情境,讓情境吸引學生,從而學生也能快速地進入情境,投入到學習之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學生之間就會產(chǎn)生積極、自主的探究氛圍。
三、拓展閱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課外閱讀的拓展,有助于開闊他們的視野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F(xiàn)在學校圖書室的藏書量都比較大,可以通過班級圖書漂流,動員全班同學每人每月圖書漂流一次,學生在中午、下午放學后或周末進行閱讀,同時,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心得。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同學的關系更加密切,班級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在閱讀名著中,閱讀量加大,文學素養(yǎng)得到提高。在每月的閱讀交流中,學生有新認識時,老師就要及時對他們肯定和表揚,這就更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除此之外,課外閱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助學生去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為學生平時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四、評價激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教師對學生自主的學習成果要及時的激勵和反饋,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愿意去學習。當然,激勵還要注意方法,因為學生的差異性,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有不同的要求,都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找到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要盡量多去發(fā)掘他們閃光點,及時鼓勵他們去自主學習,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創(chuàng)設時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他們就會不斷調適自己自主學習的策略,愉快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在自主學習語文的道路上將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劉靜靜.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2021(38):189.
[2]藍立紅.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之道[J]. 學苑教育,2021(1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