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
摘 要: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初中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如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是語文教師們一直研究探討的話題。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適于時代的要求了,初中是學生學習上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能力的形成都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一門交際性和工具性的學科,語文在學生的生活中發(fā)揮著作用,而學生要學好語言就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則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廣大教育者所推崇的教學方式。自主學習其實是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的變?yōu)閷W生自己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自覺能力的新時代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本文主要結合筆者“三為”大課堂模式的教學實際對開展初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學習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31
初中語文相較于小學語文不論是在數(shù)量還是質量方面都有一個質的變化,它從小學語文注重字、詞、句、段、篇的教學變?yōu)榱俗⒅卣Z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形成。語文相較于其他學科與社會有著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在語文的聽、說、讀、寫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形成準確傾聽并理解他人話語以及準確提取信息的能力、連貫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的語言寫作等,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yè),這些能力都將是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語文是中華五千年傳統(tǒng)知識的載體,所以語文的學習是廣闊無邊的,僅僅靠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學生是不可能形成各種語文能力的,只有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在已有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自主進行語文課外閱讀,增加閱讀量,從多途徑進行語文的自主活動,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才能實現(xiàn)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
一、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已經將學習“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理念,在科技和技術發(fā)展的時代,自主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只有自主學習、自主理解、自主探索、自主創(chuàng)造才能大大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造活力,流淌出新鮮的血液。除此之外,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獨自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其中的辛苦和艱難都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堅強意志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夠得到鍛煉,由此可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自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自由,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立足于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進行巧妙設計與安排,所謂自主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體認為是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完成的重要因素,語文自主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指在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掌握一些簡單的修辭手法,學習作者對文中事物描寫的手法,從而在文本的啟迪下自主對生活事物進行觀察,并運用于閱讀和寫作中,為寫作、閱讀等語文活動打好基礎。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方法和技能時,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能夠形成獨立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一直努力的方向。
二、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活動開展的策略
1.貫徹學為本、簡為道、得為上的課堂模式
學為本指的是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自主學習的本質也是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的一種基本方式,不論采取任何方式都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本,而不能為了學而學,要依據(jù)學習的本質進行教學,不能本末倒置。自主學習也是建立在學生學懂了課堂知識之后在課外進行的語文活動,任何的學習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和內容。
簡為道,所謂道即是方法,簡則是精簡、簡單。在課堂教學上不能將所有的語文知識毫無編排地進行灌輸,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教學經驗總結出簡便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得為上是指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最后的獲得,學生面臨中考、高考、生活和職業(yè)的種種學習問題和生活難題,只有學有所得才能讓學生更加有愉快地進行學習和生活。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或多或少地學得一些東西,所以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并且在課堂上加以貫徹和實施。
2.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想學”的興趣
導入其實就是暖課,好的導入能夠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良好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內在的動機,那就變成了機械被動的學習,甚至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教學效果。因此,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前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調動感官,讓學生沉浸其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散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對于散步的深思,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散步為什么作者就可以將其寫成名篇呢?帶著對問題去探尋,自覺地進行文本的閱讀和理解。
3.運用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變“讓我學”為“我想學”
任何教學都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針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教學,更需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教學方案,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朗讀,養(yǎng)成學習的自覺性。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殊階段,對待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這樣因材施教,學生才能夠在好的方法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樂趣。
4、開展針對性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活動是最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語文課堂最常見的課堂活動包括朗讀、角色扮演等。我們常說要以讀促悟,所以語文會有各種形式的讀,如朗讀、默讀、詳讀、略讀等,因此,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配以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來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課外活動一般是競賽和班會主題活動以及游學。首先,語文競賽大多是作文比賽和朗誦比賽,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相關的征文比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用其筆書其心,并且在賽前賽后,告誡學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以此來傳達在我們的生命中,輸贏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經歷每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收獲的友情才是最重要的。以此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其次,班會也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途徑,且大多由語文教師(義務階段大多班主任是語文教師)進行,主題班會本就是學校統(tǒng)一安排的,且其主題一般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素質教育,因此語文教師應將其充分利用。最后,學生在各種各樣的精彩活動中能夠體驗到不同的職業(yè)勞動,能夠通過活動體驗不同職業(yè)的悲與喜,并且讓學生懂得各種職業(yè)的不容易,從而更加自覺努力學習。在行業(yè)體驗中學生們也更加能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獲得情感體驗,加深對語文認識的同時還能豐富情感體驗。
4.合理設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延續(xù)自主學習
練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能力,所以在課堂練習設計中要進行巧妙的設計與安排,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的目的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指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學習作者對文中事物描寫的手法,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為寫作、閱讀等語文活動打好基礎,所以在練習設計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在作業(yè)里學生能夠體會到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并且由此獲得一種成就感,讓學生愛上自主學習,并且在日復一日的作業(yè)練習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使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本能。
綜上所述,自覺主動地學習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充分地進行語文教材、語文課標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課堂之外的知識與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后的語文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劉光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學周刊》2021年第31期。
[2] 曹金生《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文理導航》2021年第10期。
[3] 陳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究》,《試題與研究》2021年第28期。
[4] 劉永福《高中語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分析》,《新課程》202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