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煬 延安大學
陜北地理位置特殊,并且有著豐富的藝術形式,是眾多傳統(tǒng)文化的聚集地。在該地區(qū)眾多的文化中,剪紙藝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陜北剪紙具有粗獷、質樸的特點,聞名中外,現(xiàn)已成為了解陜北的重要窗口。但是近幾年來,文化發(fā)展迅速,外來文化不斷涌入,使得陜北民間藝術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而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發(fā)揚與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社會各界需要關注的問題。
當前,有許多設計師將民間剪紙與視覺傳達設計相融合,但是視覺傳達設計中包含的圖形語言較多,并且傳統(tǒng)文化解讀起來較難,從而增加了兩者融合的難度?;谶@一背景,探討視覺傳達設計與陜北民間剪紙藝術的融合策略,以達到弘揚陜北民間剪紙文化的目的。
視覺傳達作為當代藝術形式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通過視覺刺激向公眾展示信息。圖像傳播的主要目的是傳達某些信息,不像言語和肢體動作,視覺傳達限制了信息表達的方式,其主要通過眼睛向人們表達信息[1]。19世紀50年代,歐美印刷藝術首先產(chǎn)生了視覺傳達,后來發(fā)展為現(xiàn)代廣告設計,長此以往,視覺傳達的目標總就會“影響人們的行為”。視覺傳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影像藝術,視覺傳達形式多樣,主要由文字、圖形與色彩等元素組成。
陜北在陜西的北部,其是中國剪紙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通過陜北剪紙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地區(qū)的歷史遺跡、地域文化特色等。陜北剪紙具有鮮明的特色,題材和造型簡潔。黃土高原是陜北的主要地貌,大部分地區(qū)都有深谷,平地不多,陜北人性格豪放,再加上地處偏僻,這些地域性特征也體現(xiàn)在那些生長在貧瘠土地上的人們的剪紙作品中,題材樸實、宏大、粗獷[2]。
現(xiàn)實生活中的花、草以及動物等都是陜北剪紙的重要設計內容,還有古人所敬畏的神也是其中的設計元素,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陜北剪紙展現(xiàn)的內容平易近人,有很強的解釋力,其形式和題材選擇都有其獨到之處[3]。
陜北民間剪紙文化十分豐富,其中剪紙藝術無疑是影響最大的。由最初的“祈雨剪紙”等宗教相關題材,到描寫陜北人文主義的現(xiàn)代剪紙題材,都得益于形式和工具的便利。在陜北主要的住宅是窯洞,無論什么節(jié)日,人們都會運用剪紙對窗戶進行裝飾。由此可以證明剪紙能夠代表不同時期人們的心聲。由于有了陜北婦女的參與,剪紙在陜北得到了發(fā)展,逐漸成為一種表達內心情感的載體,走進千家萬戶。
美化、裝點生活是陜北剪紙的一大特色和功能,如中國郵票總公司發(fā)行的生肖郵票,有的是由陜北剪紙藝術家制作的,有的則由郵票設計者使用陜北剪紙樣本制作的。陜北的剪紙裝飾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民間剪紙藝術表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4]。
由于陜北剪紙文化體系長期處于一個高度封閉、保守的形象,它通過內部機制的運動、成長、變化,形成一套規(guī)律的系統(tǒng),與日益國際化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為之進行的嘗試和努力,將是一個矛盾和困難的長期過程。陜北剪紙圖形在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其關鍵在于其“意”,要借用它的內涵,使設計更具深度和情趣[5]。
剪紙由于材料易得、成本低、效果明顯、適應性強等特點廣受歡迎。將民間剪紙運用于平面設計中,賦予其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使平面設計順應了“多民族、多世界”的潮流,展現(xiàn)出獨特的東方魅力。
從根本上說,剪紙藝術屬于視覺傳達中的一部分。剪紙藝術一方面是一種圖形藝術,它通過視覺刺激來傳達某種信息,另一方面,剪紙藝術的目的和視覺傳達在藝術表現(xiàn)上是一致的,都是用一種“敘述”的方式來影響藝術欣賞。例如,陜北比較著名的剪紙作品《走西口》《老鼠嫁女》等,都是用剪紙來表現(xiàn)整個故事,觀眾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內涵。在《走西口》剪紙作品中,作者以夫婦拎著包裹、妻子抹淚以表達他們離鄉(xiāng)背井的心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剪紙藝術的“敘述”比現(xiàn)代視覺傳達更具完整性,因為它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對觀賞者的影響更大。所以,將剪紙藝術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中,可以提高設計作品的整體表現(xiàn)能力[6]。
廣泛地說,剪紙藝術是一種視覺傳達的表現(xiàn)形式,但嚴格地說,現(xiàn)代藝術設計與剪紙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不同的。第一,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以白板為起點,不管是電影海報設計還是公司 LOGO設計,設計者最初都要面對 Photoshop或者其他設計軟件所提供的空白圖片。所以,視覺傳達做的是“填充”,而剪紙藝術則有所不同,裁紙是剪紙藝術的起點,紙張的多余部分用剪刀剪下來,剩下的部分留在作品里,所以剪紙藝術所做的就是“移除”。另外,現(xiàn)代視覺傳達的手段多以“圖案”設計“屏幕布局”為主,而在剪紙藝術中,除吉祥文字外,幾乎沒有確定性。這些文化符號的出現(xiàn)并不在意畫面的“空間感”,而正是這些看似“粗糙”的處理方法,才使剪紙藝術顯得生機勃勃。為了把剪紙藝術融入視覺傳達中,不妨從制作方法入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設計上的突破不需要過分修改設計作品的細節(jié),更不需要強調作品意義的表達,而是利用有強烈視覺刺激的元素來加強整個作品的效果。同時,可以利用現(xiàn)代設計方法,使設計效果更加豐富,并通過計算機輔助處理陜北剪紙,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與此同時,視覺傳達設計也超越了裝飾的要求,必須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可見視覺傳達設計要想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就必須有鮮明的個性。就視覺傳達設計創(chuàng)意而言,設計作品必然要受到時代、地域、民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但我們仍要堅持特色創(chuàng)意,不斷將陜北剪紙融入視覺傳達設計中。
剪紙藝術與視覺傳達的材料相結合,應用新型材料展現(xiàn)陜北剪紙。新型材料的應用是現(xiàn)代圖形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新材料和新方法使傳統(tǒng)文化被賦予新的活力,是立足于當代對陜北剪紙繼承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陜北剪紙藝術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紅對聯(lián)和一些彩紙,這種表現(xiàn)形式也大大限制了其傳播空間。為了突破陜北剪紙藝術的原有界限,展示陜北剪紙的多元空間表現(xiàn),需要材料的多元化。例如,在大型戶外建筑中,利用鋼板等適合戶外展示的材料將剪紙從二維平面轉換為三維空間,以提高視覺傳達設計與陜北民間剪紙藝術的融合效果。
在陜北剪紙藝術中,現(xiàn)代圖形元素僅僅是一種形式的改造,它所固有的獨特魅力是無法取代的。陜北剪紙藝術元素的圖像現(xiàn)代化將促成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多元化發(fā)展。同時,將陜北民間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相結合,能夠為現(xiàn)代藝術中的視覺傳達提供豐富的創(chuàng)意。希望此次研究能夠為陜北民間藝術與視覺傳達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此次研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對陜北剪紙藝術中圖形元素創(chuàng)新的研究工作仍有不足,所以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仍要不斷探索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