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中學初中部 陳夢媛
歷史學科教學側重于對知識的梳理,關注每一個時間段??梢哉f離開時間的歷史就是一些文字的堆砌,毫無價值,這就是歷史時間觀念的重要性。而歷史的空間觀念則要求學生在特定的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這是學生了解和理解歷史的基礎,是他們認識歷史所必備的重要觀念。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會引導學生按著時間要素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知識體系,理解歷史人物,實現(xiàn)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有機結合,具體如下所示。
認識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影響是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空觀念的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歷史知識,對每個時間段或歷史事件有著清晰的印象與把握,才能進一步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筆者將夯實學生基礎知識作為幫助學生建構時空觀念的第一步。如,在教學“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歷史課堂中,筆者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影視劇作品,還與同事一起給大家?guī)砹艘粓鼍实恼n本劇表演。此外,筆者借助課堂提問、插圖教學、情境教學等手段也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教學活動數(shù)量多、形式多樣,給學生帶來了多種學習體驗。筆者在傳授知識點時遵循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原則,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了基礎知識,為學生時空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知識形象化的簡單、高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分門別類,理清思路,建立知識點的連接。思維導圖能將相互隸屬的知識點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表示出來,可操作性強。高效便利。如在教學“盛唐氣象”這一課內(nèi)容時,筆者發(fā)現(xiàn)該課的知識點涵蓋范圍面廣且較為復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知識點混淆和遺忘的情況,影響學生時空觀的建立。為此筆者引進了思維導圖,即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思維導圖。教師在正式的課堂開展之前,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整理和修改他們在思維導圖中的不足。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學習與修改后,學生將能有效找到歷史學習的關鍵詞并以此為基點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從而建構出了層次分明、時間線清晰的思維導圖,培養(yǎng)了自身的時空觀。
信息技術與教學領域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這是因為我們處于知識大爆炸時期,學生單單憑借書本上的知識還無法跟上時代腳步,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入課外知識,填補學生的知識空白,促使他們掌握更多信息。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文字、視頻、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新知識呈現(xiàn)方式,讓其更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此外,信息技術還具備存儲功能,能延長教學時間,方便學生再次學習,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力助手。如,在教學“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這一課內(nèi)容時,筆者發(fā)現(xiàn)單憑語言講解、文字描述和課本插圖展示無法讓學生清晰、直觀地了解到歷史的原貌,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為此筆者引進了信息技術來改善這一問題。同學們在課堂中迅速被圖片、視頻所吸引,直觀地認識到遼、西夏與北宋之間的地理位置以及國際關系,了解了事件發(fā)生的時空順序,其歷史時空意識得以培養(yǎng)。
線軸指的是纏著線團的圓軸形物體,而歷史線軸則是被一個個歷史知識點包裹、纏繞的線軸。這是因為歷史具有線性發(fā)展的特點,前后貫通、上下相連、關系緊密。當然,要想制作出正確、清晰的歷史線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清基本的時間概念,讓他們對時間有清晰的認知。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總是混淆“世紀”“年代”“公元”“公元前”等歷史時間單位以及基本的時間概念,即便是能制作出時間線軸,也會因為時間錯亂而無法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會引導學生分辨清楚這些時間概念,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時間線軸上標記事件,讓歷史事件“歸位”,從而搭建起正確的時空框架,在特點的坐標下觀察歷史事件,建構時空觀念。
歷史知識縱向、橫向間的對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拓展學生的思維,鞏固學生的時空觀念。因此在教學時,筆者會在兩個或多個事件中展開對比教學,或者引導學生對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不同性質進行對比;對比同一背景下不同人物做出的抉擇;讓學生思考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為什么會發(fā)生的類似事件等。實施的這樣的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理清歷史知識點之間的異同處,建立起學科內(nèi)部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其時空觀念。如,在教學“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這一課內(nèi)容時,筆者要求學生對比同一時期中,中國與英國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思考:英國為什么選擇在這一時期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再如,當學生學到“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筆者帶領學生學習并對比了不同階層為救亡圖存做出的努力,加深了大家對知識點的了解,也改變了學生對統(tǒng)治階層的態(tài)度,有效地鞏固了學生的時空觀念。
情境教學是當下較為盛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發(fā)揮教師素養(yǎng),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目的是吸引學生深入其中,降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習效率。而歷史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理解歷史知識,學習興致不高。而情境教學模式便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體驗,增強學生的時空思維。如,在教學“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這一課內(nèi)容時,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筆者決定引進情境教學模式。在此之前筆者先研讀了教材,在把握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基礎上借助直觀展示、情境渲染、角色扮演、對話活動等形式還原或者創(chuàng)設出歷史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引起學生的情感變化,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近距離了解歷史、感知歷史、愛上歷史,強化了學生的時空思維。
綜上,時空觀念意義諸多、地位顯著,引起了教師的重視。基于此,筆者發(fā)揮自身的教師素養(yǎng),結合實際總結出了上述幾點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為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