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康復教研室
在全世界,有多達15%的人可能在一生中會經歷物質使用障礙(SUDs)。2017年《世界毒品問題報告》顯示全球2950萬人患有藥物濫用障礙,其中新型毒品成癮現(xiàn)象最為明顯[1]?!?016 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中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有250.5 萬名,根據(jù)國際規(guī)則可以推算出:目前我國的吸毒人數(shù)至少有1002 萬之多,相當于2016年海南省總人口[2]。
藥物成癮是一個涉及生理、心理和行為的醫(yī)學及社會問題。目前,在毒品成癮矯治研究過程中醫(yī)療、儀療、食療、心療的以及教育矯治模式在不斷深化,但是仍保持著規(guī)模大、復吸率高的特征,即使是戒毒技術先進的德國、美國及新加坡等國,復吸率依舊不低于80%[3]。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身體活動水平通常與藥物成癮呈負相關,而體育鍛煉對人體身心健康都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聯(lián)合國的倡導下各國開展了一系列運動干預與戒治毒品濫用的項目研究[4],我國司法部也明確提出:運動康復訓練是幫助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逐步恢復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5]。由此,運動干預療法逐漸作為輔助脫毒、緩解戒斷綜合征和抑制復吸沖動和復吸行為等方面研究熱點。本文主要通過文獻研究法綜述近年來國內外對運動干預藥物成癮的研究成果,探討運動干預藥物成癮的主要理論機制和實踐范式,描述運動對干預藥物成癮的潛在影響,確定該領域內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尚待解決的問題,以期為運動戒毒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依據(jù)。
藥物成癮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均會造成嚴重損害[6]。目前有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在藥物成癮的治療中有著良好的康復效益,它被認為是一種相對安全、綠色且有吸引力的替代藥物濫用的行為。運動對身心健康的急、慢性效益已得到證據(jù)支持[7]。
運動對個體身體健康、情緒調節(jié)以及焦慮抑等方面均有著積極作用,同時還能夠減少戒斷引起的嚴重癥狀[8]。當對藥物成癮個體進行適當?shù)倪\動干預時,可以幫助有藥物成癮的個體達到禁欲和防止復發(fā)的效果。有證據(jù)表明:存在藥物成癮的人對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會存在興趣和期待感[9],他們會從常規(guī)運動中獲得一般健康以及藥物成癮的康復效益。在最近發(fā)表的一篇包括8 項酒精和9 項非法藥物在內研究綜述中,展示了運動干預對SUDs 的康復進程、體質和心理社會變量的影響[10]。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就存在多項運動干預SUDs 的研究。但是直到最近十年才有主要利用有氧運動來進行SUDs的干預治療。當然,也有少數(shù)以力量訓練代替或補充有氧運動來作為運動干預的研究。遺憾的是:部分被查閱的文獻,由于樣本量太小,質量控制不佳,人員流失率高,運動依從性低,運動量或運動強度不夠等原因,使得研究結果的參考價值還有待考證。此外,在有關于藥物成癮的研究[10-12]中,有數(shù)項研究都表明運動干預對其心理、社會以及體適能方面都得到顯著提高;也有幾項控制良好的臨床前實驗對運動可能對藥物成癮產生積極影響的機制進行了探究,主要涉及藥物成癮的生理、神經生物學、行為、心理及遺傳機制[8-13]。這些研究指向運動可以喚醒大腦中獎賞通路和神經遞質,與藥物誘導成癮類似,說明運動治療效果可能是基于運動對藥物成癮個體行為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14]。當然,這些機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定論。
藥物成癮往往很容易復發(fā),運動鍛煉可以減輕對成癮物質的欲望,從而降低復發(fā)率。因此,在各項研究中,無論是急性運動還是長期規(guī)律運動都被假設為能夠有助于藥物成癮個體的康復。在普通人群中,諸多證據(jù)表明:運動對情緒方面可以產生良好的急、慢性的效益[15]。運動可以通過減少消極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從而降低藥物成癮患者復發(fā)的可能性。同時,運動還可提高運動自我效能感,從而保持運動習慣,達到戒癮的作用。當然,也有研究質疑運動與藥物成癮心理改善之間的因果關系[16],但是諸多隨機對照實驗顯示:運動作為藥物成癮輔助治療在心理變量方面有著顯著的改善[7],尤其是在減輕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方面。
環(huán)境暗示、心理反應以及真實或預期的獎勵會誘導和增強對成癮物質的依賴。雖然對藥物成癮的治療涉及整體的行為模式,但在康復中的個體尤其要注意與成癮物質相關的地點、活動、時間等可能會成為誘導使用這些成癮物質的環(huán)境因素,從而避免了復發(fā)的風險[17]。因此,選擇從事一種安全、有益、容易進行且可持續(xù)的替代行為,比如體育運動,可以有助于減少有藥物成癮的復發(fā)。保持規(guī)律的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種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與藥物濫用不相容。規(guī)律的鍛煉與其他積極的健康行為密切相關,而濫用成癮藥物則相反[18],存在SUDs 的人一般有不良的飲食習慣,而有規(guī)律的鍛煉通常表現(xiàn)為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但就目前研究深度而言,運動與降低成癮物質依賴之間的因果行為通路還有待研究。
隨著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神經生物學方面的科學家已經能夠通過各種科技手段真正檢測出與成癮機制有關的人類大腦各個部分的神經遞質、神經回路以及基本結構和功能。在神經成像技術方面,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CT)已被用于檢查服用成癮藥物后激活的大腦獎勵通路的激活情況以及對大腦結構和功能變化的影響[19]。此外,動物研究也得到廣泛開展,它們從神經生物學角度對運動干預藥物成癮進行了解釋:運動和成癮物質都能激活大腦中類似的獎賞通路[8,11,13]。而這些研究提供的客觀數(shù)據(jù),進一步說明成癮藥物的使用和運動行為的在心理生物學上的反應具有很強的相似性,這為運動來替代成癮藥物在理論上成為可能。
在藥物成癮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綜述中[20+21]發(fā)現(xiàn):誘發(fā)脫毒后藥物渴求心理和復吸行為包括急性再次暴露于藥物中(藥物點燃型),壓力/應激事件刺激(應激誘發(fā)型)以及先前用藥行為有關的環(huán)境線索,前兩者與神經機制的改變密切相關,且兩者涉及的腦區(qū)及在神經遞質、激素的變化上又有異同。介導藥物點燃型復吸的腦內調控機制是以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tǒng)(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為主,而介導應激誘發(fā)型藥物復吸行為的調控機制則以杏仁核與終紋床核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系統(tǒng)(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system,CRFS)為主。運動會增加某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包括β-內啡肽、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些遞質有助于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從而對抑郁癥和焦慮癥有積極影響[11]。此外,運動還可以促進海馬體的神經發(fā)生,這一過程可以實現(xiàn)降壓作用。所以,基于運動和成癮藥物都會激活相關的神經遞質,這為運動替代成癮物提供了質神經生物學基礎。
運動強度、頻率、時間以及類型等參數(shù)的設計對于運動干預成效起著關鍵作用,運動方案設計的應全面考慮成癮者的運動安全、效果、愛好、依從性等方面。對藥物成癮的人來說,什么是最佳運動方案還有待研究。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都要求患者在改變藥物濫用行為的同時進行運動,但這種策略是否最佳尚不清楚,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過于苛刻,因為他們需要面臨改變兩種行為的挑戰(zhàn)。但對于那些患有嚴重藥物依賴的人而言,在減少或停止使用藥物之前可能不太適合進行運動。當然,也有一些人可能更喜歡同時改變多種健康行為[27]。因此,在藥物成癮的治療過程中,今后還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來確定在不同藥物成癮者和不同的康復階段進行運動干預的康復益處。一般來說,有藥物成癮的人經常是久坐不動的,剛開始選擇輕到中等強度的運動計劃會更可取且更易堅持[9]。也有研究通過劇烈的運動產生相應了康復效益[11]。在運動形式上,目前多數(shù)研究都集中在有氧運動上,目前我國諸多省市的強戒所作為運動戒毒的試點,采用的運動戒毒方式主要表現(xiàn)健身操、太極拳、八段錦、瑜伽、團體游戲、球類運動等[22-23],此外,也有人提出了基于 PDCA(Plan,Do,Check,Action)理論的身體康復訓練模式[24]。但整體而言,阻力訓練、瑜伽和等長運動等應用并不多,因此式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撐運動對藥物成癮康復的益處。
對于運動新手來說,實施運動監(jiān)督可能有助于其規(guī)律地執(zhí)行運動,并確保運動的安全性,同時還能監(jiān)控運動強度(例如使用心率監(jiān)測器)。除此以外,做到將運動與心理教育或心理治療相結合可能會使治療效果更佳,治療師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意識和身體知覺,以應對負面情緒,克服心理障礙以及抑制其對成癮物質的渴望。在普通人群中,認知行為技術對于克服心理障礙和提高運動的堅持性是有效的,遺憾的是很少有研究涉及認知行為技術對藥物成癮的干預,常見的干預策略有自我監(jiān)控、目標設定、應急管理和復發(fā)預防計劃等[25]。總的來說,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運動監(jiān)督、咨詢與認知行為技術相結合對藥物成癮者的康復效果研究。
找到藥物成癮和運動干預方案的最優(yōu)組合對是否能提高禁欲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運動不僅僅是一種健身和控制體重的手段,也是一種良好的控制戒斷癥狀的自我控制策略,更是一種解決心理問題和改善身體健康的方法。運動與藥物干預相結合時,如果干預措施是側重于減少戒斷癥狀或控制情緒,則需要確定運動是否會引起這些癥狀的加強[26]??傊?,將運動納入住院和門診治療計劃,作為藥物成癮標準治療的組成部分,同時讓運動能夠在控制良好的環(huán)境下執(zhí)行并接受監(jiān)督,會使運動干預的方案更有效率。
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并不能完全與尋求幫助患者產生共鳴,并且存在很高的復發(fā)率,而運動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以預防、減少以及治療各種各樣的精神和身體健康問題,并且?guī)缀醪淮嬖谪撁娴慕】碉L險,對于藥物成癮者的康復而言,運動可能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性的、綠色安全的治療手段。但是,迄今為止仍需要樣本量更大的、質量控制良好的實驗研究來進行證實?;谟绊戇\動干預藥物成癮的效果各種因素,未來科研人員需要明確方向,解決突出問題。第一,要注重優(yōu)化運動方案、效果指標與整體監(jiān)督,建立運動干預的實踐研究范式;第二,需要創(chuàng)新方法提高藥物成癮的個體對運動的堅持性,才能最終使運動行為替代覓藥行為;第三,要建立運動治療與藥物成癮標準化治療相結合的分類、分級、分層模式,最終實現(xiàn)藥物成癮的運動干預指南;第四,深入開展藥物成癮機制研究,理清運動成癮,為運動干預藥物成癮的理論機制與實踐研究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