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玲
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和國家的精神財富,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基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幼兒園可以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與戶外自主游戲融合,讓幼兒在日常游戲活動中感知、體驗、探究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革命精神,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塑造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如何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經驗。
讀紅色故事 豐富游戲內涵
游戲來源于生活,無論什么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喜歡在游戲中體驗生活。教師在開展游戲前,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讀紅色故事,給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提供內容和經驗支撐。
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清明節(jié),幼兒園組織開展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祭掃活動,通過帶領幼兒到烈士陵園掃墓,學習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受鮮活生動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讓幼兒體會、感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國慶節(jié),幼兒園組織開展革命戰(zhàn)士故事會,介紹萬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涌現出的感人英雄故事,使幼兒感受革命前輩的英雄壯舉,以此培養(yǎng)幼兒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品質。
結合世界讀書日,開展親子閱讀節(jié)活動。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幼兒園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紅色故事閱讀節(jié)”活動,通過好書推薦、圖書漂流、親子閱讀、分享交流等,讓幼兒了解紅色故事,將故事情節(jié)融入游戲中,進一步走進紅色故事,理解紅色故事的內涵。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幼兒園積極組織開展“建黨百年,憶苦思甜”紅色活動,講述“小蘿卜頭”“雞毛信”“半條棉被”“紅井”等經典革命故事,同時組織開展戶外游戲,將參與游戲的小朋友分組并以紅色足跡小分隊命名,由教師為小分隊的幼兒講解紅色故事、欣賞革命舊址圖片、觀看相關視頻、介紹由故事演化而來的紅色游戲,增強紅色游戲趣味性,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為發(fā)揮游戲活動育人作用做好知識經驗準備。
紅色足跡小分隊在接受紅色故事熏陶、理解故事內涵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jié)自由選擇搭建主題、設計搭建圖紙、商討搭建細節(jié),并在自己搭建的紅色游戲場景中追尋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體驗、重溫當年革命過程的艱難辛苦,真切感受革命成功的艱難,對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玩紅色游戲 接受革命熏陶
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創(chuàng)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特點的戶外活動,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chuàng),才能更好地開發(fā)他們的智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滿足游戲開展的條件。適宜的“紅色”活動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幼兒活動欲望,使他們身臨其境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幼兒園可為幼兒提供多樣的、便于取放的、不同材質的游戲材料來模擬革命活動場景。如在有坡度的、松軟的草地或者泥巴地面上模擬“勇闖烏蒙山”“橫渡大渡河”“翻越五嶺山”“翻越岷山”“橫渡鐵索橋”等攀爬類的活動,在平整、較軟的塑膠跑道上模擬“渡過金沙江”“小紅軍運糧”“穿越封鎖線”“勇奪小紅旗”等競賽類活動,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模擬 “筑堡壘”“送雞毛信”等活動。孩子們在逼近真實的環(huán)境中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苦,從而啟迪初心,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
游戲結束后,許多幼兒都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送雞毛信好辛苦啊,八路軍叔叔為什么不用手機?”“老師,你看我勇敢不勇敢,我一下子就穿越封鎖線了。”“老師,打仗的游戲好好玩啊,長大了我也要當解放軍”,等等,特別是孩子們在聽了“半條棉被”的故事、玩了“半條棉被”游戲后,經過老師的引導,回到家里也更懂事了,主動把自己的玩具分一半給弟弟、妹妹。當家長描述孩子的變化時,滿臉的欣喜和感激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紅色游戲的魅力:孩子在游戲中學會了感恩、分享、無私。
幼兒園充分利用幼兒兩個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從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出發(fā),編排游戲活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僅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更有利于因人施教,培養(yǎng)個性。
分享游戲收獲 傳承紅色基因
在戶外自主游戲的成果分享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總結游戲的教育效果;幼兒也可以在分享游戲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收獲紅色知識和成長樂趣。
倡導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幼兒、引導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是教師觀察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有利時機,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共處與分享、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材料的時機,因此教師要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及時發(fā)現、引導幼兒解決在戶外游戲中遇到的各種狀況和困難。如游戲中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產生沖突,教師要先觀察,如果孩子自己能解決,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如果事態(tài)擴大,解決不了,教師再從中引導,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找到辦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幼兒謙讓、理解他人的品質。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游戲、分享游戲。游戲結束后,要求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包括線條、顏色、圖形、符號等)畫出自己的游戲故事,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配上簡單的文字,放在作品區(qū)進行展示。有的游戲故事是連續(xù)性的,教師進行簡單的整理,可以制成一本游戲故事書,還可以從故事中總結游戲經驗,改進游戲方式、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
幼兒在結束戶外紅色游戲后,分享紅色游戲樂趣的同時,教師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有效評價,如觀察記錄評價、游戲案例評價及游戲故事評價等,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零散知識經驗,引導幼兒開展講述、討論、分析, 鼓勵幼兒與同伴、家長分享游戲樂趣、感受,讓幼兒充分感受分享的快樂,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外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對紅色游戲的興趣。
棗陽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戶外自主游戲中,帶著幼兒追尋紅色足跡,感受體驗革命事業(yè)的艱辛,使他們銘記歷史,感悟未來,從小接受紅色教育,在心中播下愛國愛家的種子,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楊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