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差異化教學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教學理念與教育主管部門倡導的“以學生能力為教育之本”的理念不謀而合。為能更好地應用差異化教學方式,文章闡述了差異化教學的含義、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要求,并重點從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調(diào)整、教學方式的選擇和教學評價的多元化這幾方面探討了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的路徑。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融合差異化教學,以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差異化教學;教學路徑
【作者簡介】孫欣(1990-),女,江蘇昆山人,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校,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引言
每個學生的學習資質(zhì)、接受能力、基礎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使得學生在面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時所表現(xiàn)出的學習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認清學生間的差異,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要以興趣的激發(fā)為導向,開展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獲得學習潛能的激發(fā)。
一、差異教學的含義
華國棟先生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泵绹麑W者戴安·荷克絲認為:“實施差異教學意指教師改變教學的速度,水平或類型,以適應學習者(不同)的需要、學習風格或興趣?!?[2]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個性和理解能力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靈活的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并獲得學習收益。
二、差異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1.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墩撜Z·先進篇》中記載,有一次子路和冉有分別問孔子,如果聽到一個正確的建議,是否應該立刻去做。由于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孔子讓他問問父親和兄長,多聽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后行;而冉有性情謙遜,做事猶豫不決,所以孔子鼓勵他果斷,立刻去做。由此可見,孔子很了解他的學生,并能根據(jù)他們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個性來教育他們??鬃拥倪@一教育方式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該思想與差異化教學中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的理念具有一致性。所以說,差異化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2. 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巴班斯基認為,為了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的,教師必須要分析學生狀況,了解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并對教學結(jié)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在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最優(yōu)化地組織教學過程,應該是使各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在掌握教學內(nèi)容方面,達到他當時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優(yōu)、良或合格),同時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提高他的受教育水平和發(fā)展水平。[3]要達到最優(yōu)化的關鍵:首先,教師要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zhì)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nèi)容;其次,教師要選擇能促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
三、差異教學的現(xiàn)實要求
當今社會,很多孩子在學齡前就已經(jīng)學習過英語,有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但有部分學生并未接觸過英語學習,尤其是鄉(xiāng)村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避免有的小學生由于其自身英語基礎較為薄弱而存在學習困難;同時,教師采取差異化教學也能促進英語基礎好的學生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此外,很多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按照教案進行的,在教學內(nèi)容編排上忽略了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這對于學生來說,會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于理解力強、接受能力快的學生來說,有些教學內(nèi)容偏易,不符合其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的需求;對于理解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有些教學內(nèi)容則偏難,不利于其學習和理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開展差異教學,照顧到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四、實現(xiàn)差異教學的路徑
1. 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差異化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素養(yǎng),能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予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從而更好地實施差異化教學。因此,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一方面,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責任心以及高尚的品德,要有意識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了解并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認知的個體,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水平,要能夠有效掌握教材的選擇,以及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等,以確保差異化教學能夠順利展開。
2. 教學內(nèi)容的調(diào)整。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發(fā)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合理調(diào)整并安排差異化教學內(nèi)容,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先按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其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水平高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也高,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內(nèi)容量,加深難度,拓寬知識范圍。以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1 “I like dogs”為例,該單元介紹了一些常見的動物,它們有cat、dog、elephant、horse、lion、monkey、panda、tiger。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部分詞匯他們可能已經(jīng)學過了,就會失去了學習的新鮮感。教師可以拓展一些動物詞匯,如fish(魚)、rabbit(兔子)、mouse(老鼠)、snake(蛇)等。在熟練掌握本課教學詞匯和句型后,教師應鼓勵他們用這些課外詞匯操練句型“I like...”這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談論動物就有了更多的詞匯表達,提高了英語的實用性。但需注意的是,教師所選的學習內(nèi)容應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教師所選擇內(nèi)容的學習難度不應超出學生潛在發(fā)展水平的范圍。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要從夯實基礎知識入手,讓學生加強練習并及時鞏固,進而逐步延伸和拓展學習內(nèi)容。對于基礎薄弱、水平偏低的“學困生”,教師則需要降低任務難度和任務量,引導其從較為容易、較為基礎的內(nèi)容開始學習,當該部分學生的基本能力有所提升后,再循序漸進增加知識難度及學習量。
在教學寫作時,我通常會針對同一主題設定難度不同的寫作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寫作方向。如寫作“My summer holiday”,對于英語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我會鼓勵他們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短語和句型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啟發(fā)學生思考,以全面提升其書面表達能力。對于學習水平處于中等階段的學生,教師可提示一些詞匯,如Shanghai、Beijing、the Bund、the Great Wall、Peking duck等,以此為基礎,讓學生自己組織語句開展寫作;而英語較薄弱的學生則可參考教師提供的寫作框架:I went______for the holiday. I visited ______.I saw______. I ate______. It was great fun.學生只需進行一些詞匯和短語的填空,降低了難度,鞏固了重點。
3. 教學方式的選擇。在實施差異化教學時,教師還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推動課堂的進行。
(1)趣味教學。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游戲、表演等方式,寓教于樂,開展趣味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調(diào)節(jié)教學氣氛,活躍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8 “Dolls”中,主要教學身體部位詞匯:eye、nose、hair、ear、hair、mouth等。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讓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發(fā)出指令:touch your eyes/nose/ hair/ ears /hair /mouth,然后英語水平較薄弱的學生指出相應的身體部位,重復多次游戲,這樣,英語水平較高學生的句型表達能力能夠得以鞏固,同時水平較薄弱的學生也能慢慢在先聽懂指令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表達。又如在課堂表演中,教師在給英語口語表達較強的學生展示機會的同時,也要兼顧英語較薄弱的同學。這可以體現(xiàn)在角色分配上,臺詞多且較難的可以安排給前者,臺詞少且容易的便安排給后者。這樣,不同水平的同學都可以得到鍛煉,同時又能保持他們對于英語的積極性。
(2)分組教學。在以幾十個學生為單位的課堂教學中,僅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依靠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活動來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的需求,以提高差異化教學的效率。其中,課堂分組是最常用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興趣、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取所需、取長補短、互相借鑒,最終實現(xiàn)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Seasons”時,教師便可按學生的興趣,將喜歡同一季節(jié)的學生分在一組,便于他們在句型操練和詞匯練習時進行探討和意見交流。比如,在針對秋天“Autumn”的修飾詞進行探討時,學生便可以各抒己見,提出 beautiful autumn、 cool autumn、golden autumn等詞組??傊?,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實施靈活和適當?shù)姆纸M,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好課堂,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處理和反饋。
4. 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施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評價。
首先,教師要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評價以教師為主體,這種評價方式過于片面,可能會存在評價結(jié)果不夠客觀的問題。而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則更為可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教學中開展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以加深學生對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參與評價,以此讓他們更客觀、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便于家長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式。
其次,教師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以試卷為主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教師應探索各種有效的評價方式。
再次,教師要注意評價內(nèi)容的多元化。除了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內(nèi)容外,教師還應將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和知識技能等內(nèi)容納入評價體系。對認知領域的評價包括評價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運用等方面。情感領域的評價,即評價學生的態(tài)度、動機和價值觀。而知識技能領域的評價,則包括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表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評價時,教師不僅要考查學生對英語單詞、語法、句型、課文的記憶,還要評價學生對待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如評價學生預習和復習工作的完成度,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等,此外還要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表演能力等進行評價。總而言之,教師只有對評價內(nèi)容進行全面優(yōu)化,確保學生各項能力都能得到公正的評價,才能真正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結(jié)語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差異,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戴安·荷克絲.常規(guī)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3]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