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存芳
(河南(鄭州)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院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風心病是因風濕熱活動致使心臟瓣膜出現(xiàn)病變所致,而腦栓塞屬于其常見并發(fā)癥,約占全部并發(fā)癥45%以上,對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故予以早期預防和診療對于改善預后極具意義。甘露醇、低分子量肝素鈉等是臨床治療風心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栓塞常用藥物,但部分患者整體療效不甚理想,難以有效實現(xiàn)血管再通[3]。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通過靜脈給藥,可發(fā)揮良好纖維蛋白溶解效果,促進血栓溶解,進而達到再通血管的目的[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甘露醇及低分子量肝素鈉治療腦栓塞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間我院收治的風心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栓塞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齡43~68歲,平均(55.56±6.20)歲;發(fā)病1~6 h,平均(3.54±1.21)h。觀察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齡46~66歲,平均(56.03±4.97)歲;發(fā)病1~6 h,平均(3.45±1.20)h。兩組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結合病史、體格檢查、X線片、超聲心動圖以及心血管造影等相關檢查確診為風心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栓塞;對本研究中阿替普酶、甘露醇以及低分子量肝素鈉等藥物無過敏反應;具備完整相關臨床資料。排除標準:伴有其它重要臟器存在嚴重障礙者;合并其它心臟瓣膜相關疾病者;伴有凝血系統(tǒng)嚴重障礙者;合并顱內血管相關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降脂、清除氧自由基、營養(yǎng)神經、改善腦循環(huán)等常規(guī)治療。
對照組接受甘露醇(回音必集團江西東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6020157)及低分子量肝素鈉(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47)治療。取濃度為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量肝素鈉:皮下注射,每次0.4 ml,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批準文號S20160054)靜脈溶栓治療,用藥量依據0.9 mg·kg-1予以計算,最大劑量90 mg,總量10%于1 min內靜脈推注,剩余90%經微注泵靜脈泵入,持續(xù)時間為1 h。溶栓24 h后予以頭顱CT或者MRI檢查,無出血后予以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療。兩組持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1)兩組臨床療效:療效評估標準利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具體如下:顯效為NI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下降≥75%;有效為NI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74%;無效為NIHS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2)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低切黏度(WBLSV)、血漿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3)腦神經缺損狀況:采用NIHSS進行評估,其內容包括11個條目,即意識、凝視、共濟運動、面癱、語言表達能力、構音障礙、運動狀況、視野、感覺、遠端肢體功能以及忽視癥等,總分值為0~42分,評分越高則神經缺損越嚴重。(4)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35例,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3例;對照組33例,顯效11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兩組臨床療效比較,P<0.05。
2.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19.67±4.01)分,治療后NIHSS評分(7.11±1.17)分;對照組治療前NIHSS評分(20.08±3.95)分,治療后NIHSS評分(9.51±1.3)分。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比較,P<0.05。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1。
2.4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
兩組治療前PV、HBV、WBLSV比較,P>0.05;治療后兩組PV、HBV、WBLSV比較,P<0.05。
images/BZ_42_396_416_2171_478.png觀察組 治療前 35 3.78±0.11 9.26±0.50 12.08±1.14治療后 1.90±0.10 5.63±0.42 7.98±1.20對照組 治療前 33 3.80±0.12 9.45±0.48 12.15±1.05治療后 2.26±0.13 7.14±0.55 9.43±1.26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D-D、FIB、PT、APTT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D-D、FIB、APTT、PT比較,P<0.05。
images/BZ_42_400_986_2179_1049.png觀察組 治療前 35 220.65±42.56 4.42±0.50 10.48±1.34 28.69±3.51治療后 124.01±24.69 2.90±0.34 14.36±3.10 21.23±2.98對照組 治療前 33 221.25±42.68 4.50±0.48 10.25±1.40 29.16±3.08治療后 170.02±31.05 3.65±0.24 11.98±3.32 26.17±3.14
風心病可改變心臟結構,影響心臟功能,并可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5]。眾多并發(fā)癥之中,肺栓塞最為常見,可損傷神經功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故針對風心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栓塞患者需予以積極、有效治療。
本研究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甘露醇及低分子量肝素鈉進行聯(lián)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甘露醇及低分子量肝素鈉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腦神經缺損。甘露醇具有強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可緩解生物膜不飽和脂肪酸脂質的過氧化反應,同時減少花生四烯酸分泌,減少再灌注對于腦細胞損傷,保護神經功能,加快腦皮層電位恢復,且其屬于高滲溶液,可提高血漿滲透壓力,起到脫水效果,進而抑制血栓,此外,甘露醇還具有膜穩(wěn)定效果,減少腦栓塞期對于腦細胞損傷[6]。低分子量肝素鈉具備抗Xa活性效果,可促進血管內皮釋放纖溶酶原的激活物,提高纖維蛋白溶解速度,減緩血液有形分子凝聚,減輕血液高凝狀況,減少微循環(huán)血栓生成,還可調控細胞粘連分子,減少致炎因子生成,達到提高臨床療效、減輕腦神經損傷目的[7]。阿替普酶是目前治療腦梗死最為有效藥物,在時間窗內靜脈溶栓是目前唯一被證實能減少死亡率與致殘率的治療方案,分析其原因為,阿替普酶屬于一種蛋白酶,可直接性激活纖溶酶原,同時轉為纖溶酶,靜脈給藥時,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呈相對的非活性狀態(tài),且與纖維蛋白相結合后即刻被激活,促進纖溶酶原轉為纖溶酶,加快纖維蛋白降解速度,快速溶解血栓,進而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腦神經[8]。
腦栓塞患者纖溶細胞與凝血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增加凝血因子,降低抗凝血活性與溶纖活性,進而增加血栓栓塞發(fā)生風險,而APTT、PT、FIB以及D-D水平變化可反映凝血功能與纖溶活性[9]。此外,腦栓塞患者機體內存在血液黏滯度提高現(xiàn)象,增加血流阻力,減緩血流流速,降低微循環(huán)血液灌流,加劇血管缺血缺氧所致?lián)p傷,加上血流緩慢導致血小板聚集,進一步加劇病情[10]。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V、HBV、WBLSV低于對照組,D-D、FIB少于對照組,APTT短于對照組,PT長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甘露醇及低分子量肝素鈉治療能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變學,促進病情轉歸。
綜上所述,風心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栓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甘露醇及低分子量肝素鈉治療效果確切,可增強腦神經功能,改善凝血功能與血液流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