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冬菊,張瑩,張慧芳
(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骨二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老年人群骨折的常見類型,多因跌倒等外力因素導致,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以降低傷殘率,縮短患者臥床時間[1]。受機體功能退化、骨折疏松等因素影響,老年患者術后恢復較慢,且存在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出院時髖關節(jié)功能尚未恢復至理想水平[2]。臨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多缺乏康復意識及相關知識,出院后多數(shù)時間處于靜坐或臥床休息狀態(tài),易對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產(chǎn)生不利影響[3-4]?;诖耍狙芯繉夏旯晒谴致¢g骨折術后出院患者實施核心內(nèi)容為家居音樂康復操的延伸護理服務,并分組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80例,將其中2018年1—12月出院的3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9年1—12月出院的43例作為研究組。研究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60~75歲,平均(67.77±3.22)歲;手術方式為內(nèi)固定術16例,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12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5例。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60~76歲,平均(68.34±3.05)歲;手術方式為內(nèi)固定術16例,半髖關節(jié)置換術10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1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術前經(jīng)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②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且已達出院標準;③患者或其家屬手機支持微信軟件及視頻播放;④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既往髖關節(jié)治療、肢體功能障礙史;②認知障礙、精神障礙;③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④在院期間出現(xiàn)嚴重術后并發(fā)癥;⑤無法有效配合護理工作的其他因素。
1.3 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術后常規(guī)護理。(1)出院時由護理人員講解居家康復注意事項、康復鍛煉方法及并發(fā)癥預防措施,強調康復鍛煉依從性,囑患者出院后根據(jù)講解方法進行規(guī)律性康復鍛煉,并指導患者家屬進行協(xié)助與監(jiān)督。(2)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身體恢復及康復鍛煉情況,適當給予補充性指導,提醒其定期返院復查,后改為每月電話隨訪1次。
1.3.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核心內(nèi)容為家居音樂康復操的延伸護理服務。(1)出院準備。組織骨科、康復、護理各專業(yè)專家共同查閱相關文獻,并參考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特點、功能鍛煉經(jīng)驗設計康復操動作,細化各步驟及要點,由專人進行動作示范,并配合《清晨》《江南好》兩首背景音樂錄制家居音樂康復操視頻。出院時,由責任護士添加患者或其家屬微信,通過微信傳送康復操視頻,并指導其保存至本地視頻,以便居家觀看,播放康復操視頻,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動作要領,直至熟練掌握。(2)康復操內(nèi)容。①床上康復操:包括踝關節(jié)自然屈伸練習,膝關節(jié)、足背伸直做抬腿運動,平臥位健肢屈曲抬臀運動,上半身左右轉動及臍周順時針按摩腹部運動,平臥位上肢外展內(nèi)收胸部運動。②步行康復操:包括雙臂雙踝屈伸運動,下肢肌肉伸直運動,平行行走、上下樓梯訓練,雙臂雙踝屈伸運動。(3)微信隨訪。與患者商定每周固定微信隨訪時間,由責任護士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康復操進行情況及鍛煉期間遇到的問題,給予針對性解決方案,并鼓勵患者堅持進行康復操鍛煉。
1.4 觀察指標
1.4.1院外康復鍛煉依從率 根據(jù)隨訪情況從鍛煉時間、頻率兩個方面實施依從性評估,鍛煉時間、頻率均可達到規(guī)定的80%及以上即判定為依從。
1.4.2髖關節(jié)功能 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5]評估兩組出院時、出院后1個月、3個月髖關節(jié)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高髖關節(jié)功能越高。
1.4.3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6]評估兩組出院時和出院后1、3個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4康復護理滿意度 于出院后3個月采用“康復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康復護理滿意度,總分0~100分,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5~89分為滿意,75分以下為不滿意,將非常滿意、滿意計入康復護理滿意度。
2.1 院外康復鍛煉依從率研究組院外康復鍛煉依從率為93.02%(40/43),對照組為75.68%(28/37),研究組院外康復鍛煉依從率高于對照組(χ2=4.694,P=0.030)。
2.2 髖關節(jié)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時兩組HHS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1、3個月研究組HHS評分、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
2.3 康復護理滿意度研究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17例,不滿意1例,康復護理滿意度為97.67%(42/43);對照組非常滿意14例,滿意16例,不滿意7例,康復護理滿意度為81.08%(30/37)。研究組康復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4.380,P=0.036)。
臨床研究表明,術后3個月是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此時患者多已出院,康復知識及功能鍛煉方法缺乏易導致患者難以自行開展院外康復鍛煉,進而對功能恢復造成影響[7]。因此,良好的延伸護理服務及康復鍛煉指導對患者肌力、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均有關鍵性作用。
常規(guī)護理在出院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口頭形式康復鍛煉方法及并發(fā)癥預防措施等指導,容易遺忘,雖定期通過電話隨訪進行補充性指導,但仍無法完全實現(xiàn)持續(xù)性康復指導,難以使患者功能恢復至最佳狀態(tài)[8]。本研究組織骨科、康復、護理各專業(yè)專家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結合患者骨折特點及動能鍛煉經(jīng)驗設計康復操各套動作,并細化各步驟及要點,可保證院外康復指導專業(yè)性及科學性。以循序漸進原則將康復操分為床上、行走兩部分,可保證全身系統(tǒng)及肌肉均得到有效鍛煉。此外,還根據(jù)音樂放松治療原理在錄制康復操過程中增加配套背景音樂,可緩解患者鍛煉期間不良情緒,增加康復操實用性及娛樂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居音樂康復操下的延伸護理服務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出院患者鍛煉依從性,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康復護理滿意度較高,可見其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影響患者鍛煉依從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規(guī)范性鍛煉方法及疼痛感,而本研究所用家居音樂康復操下的延伸護理服務可使患者在視頻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保證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鍛煉;將《清晨》作為床上康復操背景音樂,可使患者在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下活動肌肉關節(jié),并采用韻律較強的《江南好》作為步行康復操背景音樂,使患者在音樂節(jié)奏統(tǒng)合下鍛煉行走能力,進而減輕其疼痛感,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提高鍛煉興趣,同時還通過定期微信溝通鼓勵患者堅持鍛煉,可有效保障其良好鍛煉依從性,促使其機體功能恢復至最佳狀態(tài)。
綜上可知,家居音樂康復操應用于延伸護理服務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出院患者鍛煉依從性,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提高患者康復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