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芳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yī)院 急診科,湖南 衡陽 421001)
心跳呼吸驟停在各種急診疾病中的病死率比較高,大腦對于缺血再灌注反應的耐受性非常有限,也是心臟驟停后腦損傷是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急診干預[1-2]。對于心肺復蘇中急診需要以整體的方式呈現(xiàn),以全身的,綜合性的治療為重點,在緊急補充機體所需氧氣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各器官的接受能力,避免對其功能的損害[3]。而隨著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yī)院管理與護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分層次護理管理作為改善服務流程的重要方法,其注重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加強核心制度的落實與監(jiān)管力度,也是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能力的關鍵[4]。本研究具體探討了心肺復蘇中急診中分層次護理的價值,現(xiàn)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9年8月期間收治內心跳呼吸驟?;颊?2例進行前瞻性研究,納入標準:應用或未應用體外人工循環(huán)后恢復且保持6h以上自主循環(huán),年齡≥18歲;臨床表現(xiàn)為自主呼吸消失或抽搐樣呼吸,大動脈停止搏動,患者心電圖表現(xiàn)出顯著心室顫動或心室停搏;家屬配合急診治療。排除標準:資料不完全、發(fā)病后早期家屬放棄搶救;終末期患者。根據(jù)隨機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急診時間、體重指數(shù)、病因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干預方法。在治療中,所有患者都給予心肺復蘇治療,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選擇亞低溫治療保護腦組織,積極進行脫水降顱壓、營養(yǎng)支持、減輕心臟負荷、保肝、改善循環(huán)、糾正離子紊亂、抗感染、鎮(zhèn)靜止抽等治療。而護理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辦法,護士長結合護理人員的特點等對護理人員進行工作安排,制定相應的護理職責,要求護理人員按照規(guī)定進行執(zhí)行。而觀察組給予積極地分層次護理,根據(jù)臨床急診科室的特點和護理需要,細化護理范圍和護理內容,采用三級層次管理模式。其中護士長下設立急診護理小組,由有經驗的主管護士擔任組長,再由責任護士負責本病區(qū)內的患者;而護理人員要及時將患者的病情進行記錄與反映,然后由醫(yī)護人員共同進行討論,確保護理工作的質量。急診室護士需要具有相應搶救技能和經驗,以參與急診室患者搶救,積極參加患者的治療護理并為搶救單元護士提供參考意見。三級人員為搶救單元護士,其工作主要內容是密切關注搶救患者病情,提供醫(yī)療護理,并根據(jù)組長指示參與搶救。在護理管理過程中,對患者個體化需求及疑問進行了解,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狀況與知識的詳細說明與教育。采取自查、普查、抽查質量考核,加強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管理,根據(jù)反饋護理服務質量檢查中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積極改善。建立各層次護理人員規(guī)范化、持續(xù)化、流程化培訓計劃,實施護理不良事件的報告與補救流程。
1.3 觀察指標。復蘇成功標準:心跳恢復,瞳孔由大變小,意識恢復或好轉,出現(xiàn)自主或者輔助呼吸;未復蘇成功表示為死亡。評分對比:所有存活患者在干預前后進行APACHE Ⅱ評分與GCS的評分,GCS評分越高,APACHE Ⅱ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存狀況越好。
1.4 統(tǒng)計處理。選用SPSS 14.00統(tǒng)計軟件作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卡方χ2檢驗,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表1 兩組基礎資料對比
表2 兩組存活者干預前后相關評分對比和兩組復蘇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的復蘇成功率為88.9%(死亡4例),對照組復蘇成功率為86.1%(死亡5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存活者干預后的GCS評分都顯著高于治療前,APACHE Ⅱ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同時干預后觀察組存活者的APACHE Ⅱ與GCS的評分與對照組存活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心跳呼吸驟停通常是指患者心臟在正常或無重大病變的情況下,遭受到嚴重打擊而引起的心臟有效收縮和呼吸功能的突然停止。心跳呼吸驟停的病因包括心臟病變與呼吸衰竭,青年人以心肌疾病多見,而老年人則以呼吸衰竭中多見。近年來隨著心肺復蘇技術的規(guī)范化及高級生命支持手段的持續(xù)改進,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死亡率有了很大降低[5]。本研究觀察組的復蘇成功率為88.9%,與此相對應的對照組復蘇成功率為86.1%,由統(tǒng)計學角度來看,兩組成功率差異可以忽略不計(P >0.05)。但是很多患者在復蘇后可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生存質量比較低,致殘率比較高[6]。主要在于心跳呼吸驟停的心肺復蘇時機體經歷著巨大的應激過程,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組織器官低灌注,大量炎癥介質和自由基的釋放進入組織細胞,造成彌漫性組織損傷,從而出現(xiàn)器官功能障礙,為此對于護理的要去也比較高[7]。
對于醫(yī)院來講,護理管理水平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積極采用新的護理理論,促進護理質量和護理管理水平的提升極為重要。分層次護理管理對于醫(yī)院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將學歷背景,工作能力,個人性格不同的護理工作人員分配到相匹配的不同工作崗位,使不同護理人員能夠在不同崗位上發(fā)揮其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護理質量[8]。而在心肺復蘇患者的評分中,APACHE Ⅱ評分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其預測病死率的正確率高達90.0%以上,因此APACHE Ⅱ是一種較好的疾病嚴重度分類系。而GCS評分比較常見,其反映著復蘇后多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涉及全身主要臟器功能狀態(tài),可以對患者復蘇后身體狀態(tài)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對于治療效果的評估。本研究兩組存活者干預后的GCS評分都顯著高于治療前,APACHE Ⅱ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同時干預后觀察組存活者的APACHE Ⅱ與GCS的評分與對照組存活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心肺復蘇中急診中分層次護理的應用能在保持復蘇成功率的基礎上,改善臨床癥狀評分,促進患者的康復,保證了急診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