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浩
摘 要 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是合成環(huán)唑醇的有機中間體。本文通過對溫度、溶劑、催化劑等條件篩選,選擇了最優(yōu)條件:反應溫度為90℃、催化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溴甲烷和鋅粉為2.5eq、氯化亞銅為0.1eq,保溫時間1h,氣相定性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含量為94%。
關鍵詞 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 環(huán)唑醇 條件篩選
中圖分類號:TQ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2-0027-03
1 前言
環(huán)唑醇(Cyproconazole,CCZ)是瑞士山道士公司(Sandoz AG)開發(fā)的三唑類殺菌劑,是麥角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具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對禾谷類作物、咖啡、甜菜、果樹和葡萄上的白粉菌屬、銹菌目、孢霉菌屬、喙孢屬、殼針孢屬、黑星菌屬病菌均有效,可防治谷類和咖啡銹病,谷類、果樹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葉斑病,蘋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還可以與其它殺菌劑混用。環(huán)唑醇 1989 年在法國首先作為麥類葉面噴施的殺菌劑推出,后來作為種子處理劑,廣泛用于西歐、美國的冬麥和棉花的種子處理。[1-2]
卡賓(carbene)反應,又稱碳賓、碳烯。通常由含有容易離去基團的分子消去一個中性分子而形成。一般以R2C:表示,與碳自由基一樣,指碳原子上只有兩個價鍵連有基團,還剩兩個未成鍵電子的高活性中間體,屬于不帶電荷的中性活潑中間體??ㄙe是H2C:和它的取代衍生物的通稱??ㄙe的壽命遠低于1秒,只能在低溫下捕集,在晶格中加以分離和觀察。它的存在已被大量實驗所證明。卡賓在有機合成中有廣泛的應用,主要用于增長碳鏈,制取小環(huán)烷烴,制取多環(huán)。
環(huán)丙唑醇的重要中間體環(huán)酮—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酮是由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氧化得來的,而化合物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是由1-(4-氯苯基)-2-甲基丁-3-烯-1-醇和二溴甲烷反應得來。所以本文重點研究了1-(4-氯苯基)-2-甲基丁-3-烯-1-醇和二溴甲烷的反應。通過條件篩選,選擇最優(yōu)合成條件,氣相收率可達94%。[3]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儀器:氣象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DF-101S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河南予華儀器公司);S212機械攪拌器(河南予華儀器公司);攪拌棒,四口燒瓶,溫度計,恒壓滴液漏斗,回流管,瓶塞,燒杯等。
試劑:1-(4-氯苯基)-2-甲基丁-3-烯-1-醇(自主合成),鋅粉(工業(yè)級,98%,800目),氯化亞銅(試劑級,98%),乙二醇二甲醚(工業(yè)級,99%),二溴甲烷(試劑級,98%),十二烷基苯磺酸(工業(yè)級,98%),鹽酸36%(試劑級),碳酸氫鈉(試劑級,99%),甲苯(試劑級,99%),醋酸(試劑級,99%),紅鋁(試劑級,99%),乙酰氯(試劑級,99%),對甲苯磺酸(試劑級,99%)。[4-5]
2.2 實驗步驟
(如圖1)在1L四口瓶中加入60g甲苯、96g鋅粉、2.5g氯化亞銅和100g乙二醇二甲醚,升溫回流15min,滴加4g SDBA與80g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溶液回流15min,之后再加入1-(4-氯苯基)-2-甲基丁-3-烯-1-醇92g回流,45分鐘左右加入160g二溴甲烷,之后加入2g氯化亞銅,在回流下保溫10~20分鐘。[6]
保溫結束后,降溫到0℃加入15%鹽酸水溶液400g,再加水此時PH在2左右,攪拌30min,保持PH不變,過濾,濾餅重2g左右;分層,水層保留待用,物料層加入水200g,在加入乙二醇二甲醚200g,攪拌分層,在用3%碳酸氫鈉調PH至5左右,分層后,物料層加入水150ml,攪拌分層30分鐘,去水層。第一次水層,用50ml 每次的甲苯提取兩次,分層,加入乙二醇二甲醚50g再按上面步驟水洗,合并有機層;常壓蒸餾至90℃,降溫后,減壓至-0.095Mpa蒸餾,當溫度至85℃時,得到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丙-1-醇。[7]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3.1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保溫時間與溫度對反應含量的關系)
通過控制其他反應條件都相同的的前提下,改變反應溫度,獲得了一系列實驗數(shù)據(jù)(圖2),最終通過不同溫度下收率分析,60℃保溫時,原料基本不反應,沒有產物生成。而且同一溫度下,保溫時間越長,收率越低??赡茈S著時間延長,其他未知副反應較多,所得產物顏色比較深,收率明顯下降。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最佳反應溫度為90℃,保溫1小時以內反應最好,氣相含量達到92%。而繼續(xù)將溫度升高至110℃,隨著保溫時間的推移,氣相含量從87%逐漸下降,3小時候氣相含量降至73%,通過對比得出結論反應溫度90℃,保溫1小時最佳。[8]
2.3.2 催化劑對反應影響
在90℃下,更換反應中的催化劑,獲得了一系列實驗數(shù)據(jù)(見圖3)。
目前已嘗試的催化劑有醋酸、紅鋁、乙酰氯、對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通過圖中數(shù)據(jù)對比,不加催化劑時,反應氣相收率為88%。而加了催化劑醋酸、紅鋁、乙酰氯、對甲苯磺酸時,收率反而降低。只有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反應收率較高,氣相收率達到了92%。所以我們選擇的最佳催化劑是十二烷基苯磺酸。
2.3.3 二溴甲烷與鋅粉同比例變化對含量影響
通過對比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當二溴甲烷、鋅粉為1eq時,氣相收率最低只有56%,而且原料還有40%未反應,隨著將而溴甲烷與鋅粉的用量逐漸提高,氣相收率明顯升高,未反應原料也顯著降低,當二溴甲烷、鋅粉為2.5eq時,氣相收率為91%,原料只剩0.5%未反應。二溴甲烷、鋅粉投料量再提升3eq時,收率變化不明顯。所以最經(jīng)濟的用量為二溴甲烷、鋅粉的最佳當量為2.5(見表1)。[9]
2.3.4 氯化亞銅的量與反應影響
氯化亞銅作為路易斯酸,不同用量的反應有極大的影響,故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摸索出最佳用量。在確定的反應溫度下、催化劑種類、二溴甲烷與鋅粉用量下,選取了一部分數(shù)據(jù)列于表2。
結合實驗證實,氯化亞銅不是越多越有利于反應進行。當氯化亞銅為0.5eq時,氣相收率只有74%,原料有12%未反應;當氯化亞銅為0.05eq時,氣相收率89%,原料有2%未反應,而氯化亞銅0.1eq時,氣相收率最好,收率可達92%,原料完全反應。所以,氯化亞銅最佳投料量為0.1eq。[10]
3 結論
綜合考慮,我們篩選的最優(yōu)條件:反應溫度為90℃、催化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溴甲烷和鋅粉為2.5eq、氯化亞銅為0.1eq。此時,反應氣相收率最高,可以達到88~ 92%之間。
參考文獻:
[1] 化工部農藥信息總站.國外農藥品種手冊(新版合訂本)[M].沈陽:化工部農藥信息總站,1996.
[2] 游華南.殺菌劑環(huán)唑醇的合成研究[J].現(xiàn)代農藥,2004, 03(04):10-12.
[3] 張宇.殺菌劑環(huán)唑醇的開發(fā)與工藝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8.
[4] 童云,武梅.環(huán)丙唑醇中間體1-(4-氯苯基)-2-環(huán)丙基-1-酮的合成[J].精細化工中間體,2010,40(05):27-28.
[5] 沈荷美,陳土明.快速溶劑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法同時測定土壤中環(huán)丙唑醇、烯唑醇和戊唑醇[J].化學分析計量,2021,30(05):61-64.
[6] 謝瑾卉,裴雪,林英,臧超群,劉曉舟,梁春浩.12種殺菌劑對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遼寧農業(yè)科學,2021 (04):69-71.
[7] 趙劉清.三唑類手性殺菌劑氟環(huán)唑和戊唑醇對蔬菜代謝組和脂質組的立體選擇性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21.
[8] 姜莉莉,付麗,薛雯,曲健祿,武海斌,范昆.9種三唑類殺菌劑對蘋果輪紋病菌的毒力及田間防效[J].植物保護, 2021,47(02):243-248.
[9] 白劍宇,羅達,吳正保,史彥江,宋鋒惠.3種殺菌劑對榛子苗期根腐病防效的比較[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20,48 (07):133-135.
[10] 胡金娟,康婷,莊慶芳,趙杰,趙寶明.15種殺菌劑對桃樹枝枯病病菌的毒力測定[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8(0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