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蓉
摘要:新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現階段我國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在這種新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再加上現在對于素質教育的提倡程度逐漸增加,在重視學生音樂成績的同時,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越來越重視。本文就根據這樣一種社會現實,分析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體現,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4-
引言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教師迫于教學壓力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停留在對基本知識的講解,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并不高,使得很多學生難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音樂產生足夠多的熱情,而且對于音樂的學習也沒有很好的理解學習動機,使得很多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增加對素養(yǎng)的重視,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現狀與重要性
(一)小學音樂課堂現狀
現階段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仍然以對理論內容的講解為主,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特定曲子的練習,再加上現階段教學壓力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扮演著主講人的角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不到發(fā)揮,學生始終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給的知識;由于習慣了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自主學習的意識得不到很好的培養(yǎng),逐漸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懂得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始終扮演主講者,學生的自我展示機會很少,教師對學習內容的檢查和鞏固情況也不加以重視,對于各種曲子,學生也習慣了從老師那里去獲取知識,難以做到主動去創(chuàng)新曲目,很難產生新的想法?,F階段的音樂課堂,被動、缺少活力是其主要的現狀。
(二)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目前的音樂課堂,普遍出現的是教師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教師對于新技術的應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的課堂仍然是主流趨勢,因此就出現課堂上面,那些對于音樂沒有基礎,甚至沒有太多音樂細胞的同學,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解難以對音樂產生足夠的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面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的投入,增加對知識深層次的講解,再加上現階段新的技術設備的使用,就可以很好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熱情,保障教學質量。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漫長的學習過程當中,憑借對知識的熱愛可以支撐我們在這個道路上堅持下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對學科產生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借助各種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映相關的音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的理解,而且這種視頻資料的放映,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到《小螺號》這個曲目的時候,可以現提前布置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對這個曲目有提前的了解;在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放映其他學生學習、演唱的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其他人的掌握情況,明白自身的不足,同時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活動,將學生自由分組,可以對這個曲目進行組合演奏,教師可以更好的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在小組內部商討對曲目的創(chuàng)新和改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學生們對音樂產生了一定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向學生灌輸僅僅出于對曲目的模仿,難以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到一個新的曲目的時候,在保證學生對這一曲目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對這一方面的內容進行自主的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樂器的使用上面進行創(chuàng)新,試著用其他的樂器產生新的韻律。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歌詞內容上面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在《我們的田野》這個曲目的學習上,教師可以先放映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該曲目有最簡單的了解,對曲目里面的樂器和律動做簡單了解,然后指引學生能不能用樂器發(fā)出相類似的聲音,讓學生參與到內容的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或者音符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增加學生的音樂體驗,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鍛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不能只是成為信息的接收者,讓學生融入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能與教師產生互動和共鳴,對教師給出的問題也能給予相應的反饋,增加自身的學習體驗;教師還應懂得在核心素養(yǎng)當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該訓練學生在不同曲目當中,采用各種不同的曲目進行演奏,讓學生發(fā)現尋找不能曲風所包含的美感,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創(chuàng)新思路。教師在講解到《快樂的潑水節(jié)》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設備,為學生放映相關潑水節(jié)習俗的視頻和文化知識,增加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相關文化的了解,填補學生的知識漏洞,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了解到在演奏此曲目時,應該采取何種心情,在各種具體活動時,應該采用何種樂器、采用何種音符進行情感的表達。教師還可以找一些不同樂器進行演奏的曲目的視頻,音視頻資料的放映首先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分析兩種不同樂器傳達出來的情感差異,指引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訓練學生觀察、發(fā)現美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音樂教學提供了很多新的技術設備,再加上現階段素質教育的提出和重視程度的增加,使得現階段教學過程中,增加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了新的研究熱潮。因此需要教師在今后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對素養(yǎng)教育內容的輸出,積極與學生互動,認真接受學生的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郭炎孫.走出高效課堂操作誤區(qū) ——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的小學音樂課堂重構[J]戲劇之家,2021(17):186-187.
[2]焦亦慧.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21(30):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