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錦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扣好教育生涯的第一顆紐扣至關重要。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的制約,其感悟能力較差。語文作為一種語言,它是人類的思維及交流的一個載體。要想學習好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關鍵,優(yōu)質的閱讀能力意味為會聽、會說、會看。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一個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催促著新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很好的滿足時代的需求,教學效果也有所降低,這十分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本文是基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及采訪調查,簡要的探討下該怎樣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其它學科問題。新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應該煥發(fā)出新光彩。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在適用于當今時代,教學模式迫切需要改變?!坝行浴笔侵冈趩挝粫r間內(nèi)收獲的多少,高效是每一個教師都在不斷追求的。語文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其具有很強的深刻性和常識性。語文閱讀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現(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掌握課堂,語文學習過于模式化
許多語文教師有著充足的教學經(jīng)驗,但有時恰恰是這些經(jīng)驗固化了教師的思想。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過于流程化,每次閱讀教學都是大致分為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及文章中心思想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久而久之,語文閱讀課堂就變得十分機械化,課堂對學生而言無異于一個牢籠,他們每天被困于于牢籠之中被動的接受知識。一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之間隔著一條鴻溝,學生只是采取固定的模式學習,固定的套路去作答。語文作為一門交流應用型學科,它從來都應該被置于框架之中,這使得語文逐漸失去了其原有魅力。這種教學方式之下,語文難以將語文和實際的生活應用聯(lián)系起來。另外,作文“模式化”也是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生寫作不再是為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一些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因而將整個課堂掌控于自己手中,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學生的思想。
(二)學生缺乏自我意識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尚較薄弱,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行為可能會讓一些學生認為是教師的命令,因此他們會對教師唯命是從。四年級的學生尚未形成自己的個性,他們很少會質疑教師或者是參考答案,這就導致學生逐漸的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一)采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備課階段。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對教學內(nèi)容要胸有成竹,文章中的中心段落、過渡段落、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語句教師要多加關注,并且氛圍以下積累:需要學生掌握、需要學生熟記、需要學生了解。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嘗試著從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想象一下小學生在閱讀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就會和學生形成共鳴。如此一來,學生會覺得教師就像自己的朋友,學生會更喜歡語文教師,對語文課也會更加期待。
2.課堂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充分發(fā)揮自我的引導責任,把課本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引導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將知識和生活緊密相連,讓語文知識從生活中來并且回到生活中去。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課堂氛圍的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好的感染力。舉些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舉辦朗讀比賽,引導學生去大膽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語感,任何一門語言都是有生命的,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愛上這門語言;讓學生跟讀錄音練習普通話,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語句中所涵蓋的情感;組織課堂辯論賽,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及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小活動看似對教學無益,但是卻能夠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整體學習氛圍。另外,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使用“導學案”來導入教學,讓學生在課前進行簡單預習,從而對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有更清楚的認識。在練習習作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使用天馬行空的詞匯去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師生互動之中提升教學效率。
(二)引導學生增強自我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習慣對一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為了更為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說學生自覺進行文章預習及生字詞查詢、課堂上積極和同學進行討論、課后虛心向教師請教。閱讀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學生一定要刻苦鉆研,多閱讀。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對好句子進行摘抄,閱讀完畢后書寫觀后感,和文章來一場心靈對話。此外,教師要多給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
結語
教學是沒有固定的章法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習慣。但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還能滿足時代的需求,一起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念玲.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2]張偉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6):94-95.
[3]常榮.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