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梅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惠能中學 廣東云浮 527300)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重要的原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能在課堂上具有更大的積極性,從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產生更愉快的學習體驗。在這種情感體驗之下,學生也會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特殊的情感,學習起來更加樂此不疲,進一步確保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讓教學活動朝著既定的目標穩(wěn)步推進。
情感與智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積極的情感也能成為一種智慧。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在課堂上,教師要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增強學生舒暢愉悅的學習體驗,讓興趣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課程《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要根據這節(jié)課程的內容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提供更多師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讓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在這節(jié)課程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展開針對性的教學,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隨機事件作為講解案例,引發(fā)與學生的情感共鳴。首先,教師可以用“大家有沒有計算過七月份這一個月之內晴天和雨天出現的概率?”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可以回想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以最貼近學生日常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節(jié)課程的重點知識。接下來,教師就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討論交流活動,探究怎樣計算晴天和雨天出現的概率,讓教學活動根據教師的教學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找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計劃,以更吸引學生的方式完成新知識的導入,讓數學課程的學習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充滿強烈的興趣,從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高中數學課程具有抽象、復雜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采用猜想、類比等直觀教學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問題設置的形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fā),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充滿斗志,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一課時,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問題讓學生找到這節(jié)課程學習的目標,讓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在這節(jié)課堂上,學生在之前的學習活動中也接觸到簡單的平行判定,教師也要運用好舊知識這一把打開教學大門的鑰匙。首先,教師要以“直線與平面有幾種位置關系,我們又是如何分類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將學習直線和平面之間的關系。”作為新課導入語,讓學生能大致了解這節(jié)課程所要學習的內容。接下來,教師就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向學生提問,用“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給我們線面平行的直觀感受?”“直線平行、直線與平面平行要怎樣判定?”這兩個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聽講。在問題的啟發(fā)下,學生就會感受思考的樂趣,也能在學習活動中表現自己的優(yōu)勢和學習潛力。當學生思考問題的答案時,教師也要在黑板上繪制出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兩組圖,以圖表和問題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加深思考,讓知識點逐漸展現在學生面前。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就會對學習活動表現出不一樣的熱情,在解決問題中激發(fā)學生的斗志,讓相關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觀具體,為后續(xù)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教學語言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手段,能讓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濃厚。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幽默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讓知識點的講解不再枯燥乏味,能高度幫助學生挖掘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也會自然而然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要借助語言加強引導,讓學生以最快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
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課程《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時,教師要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讓課堂氛圍更加和諧融洽,幫助學生在生動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這節(jié)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數學課程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就要通過語言完成教學轉化,讓抽象的知識點可以在更加具象的語言中便于理解,學生也能從抽象性中體會到形象性。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教材中傳授的方法繪制各種各樣的三角函數圖像,由于誘導公式有十多個,這就讓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顯得非常困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把知識點用更加形象的語言概括為“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弊屵@句話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讓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取得更明顯的運用效果。[2]除了知識點的講解運用幽默的語言之外,教師也要在其他時間多運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得到放松,在函數圖像的講解中讓學生認真欣賞圖像的特點,用“三角函數的圖像看起來是否具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特點,大家是否能根據圖像看出一些什么其他事物”這樣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余保持自身的思維更加活躍。這樣一來,在數學語言的輔助下,學生就能從教學實踐中提煉新知識,讓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在新課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取代,教學過程呆板、講解枯燥乏味的現象也有所改變。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巧妙借助多媒體的各項技術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方面受到更強烈的刺激,更直觀地展示新知識,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深入挖掘學生潛在的自主探究精神。
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課程《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動態(tài)功能讓空間幾何體的展示更加直觀立體,幫助學生在更形象的畫面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在學習這節(jié)課程的知識點時,由于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相對來說是一個教學難點,同時也是學生比較難以掌握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讓學生能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找到空間幾何體的學習方法,以更加輕松的狀態(tài)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可以把圓柱、圓錐等空間幾何體進行科學的拆分,讓幾何體的平面圖更加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切入口。接下來,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探究氛圍,通過搜集整理相關的練習題,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完成計算訓練,就能更好地找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挖掘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潛能。除了基本的知識講解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歸納整理更多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學習更加系統(tǒng)化的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增強自身的知識技能。借助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手段,能夠為課堂活動增添更多的生機和活力,也能確保高中數學課堂取得更明顯的教學效果。[3]
總的來說,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積極條件,讓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找到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活動中增強自信心。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就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讓學生自然地接受數學,喜歡數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抵觸心理。同時,還要加強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加主動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課堂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培養(yǎng)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