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繼開
[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療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病例樣本取自30例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以治療方案差異性分組,15例記作對比組(氯氮平)、15例記作研究組(氨磺必利),比較臨床效果。結果:采取氨磺必利治療的15例研究組,綜合有效率93.33%較接受氯氮平治療的15例對比組60.00%更高(P<0.05);治療前,兩組PANSS量表各維度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PANSS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比組更低(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2%與對比組26.64%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GQOL-74量表各維度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GQOL-74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比組更高(P<0.05)。結論:在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氨磺必利,臨床效果確切,在改善疾病癥狀、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作用顯著,且造成的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陰性癥狀;精神分裂癥;氨磺必利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4-0081-02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且嚴重的精神疾患,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感知覺、行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異常,在疾病發(fā)作和進展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還會做出自殘、攻擊性等行為,對自身及家屬的工作、生活影響較大,因此,一旦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癥需盡早進行有效治療[1]。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治療難度相對較大,且預后效果不佳,因此,臨床需重視和加強治療方案的研究,以期提升療效、改善預后[2]。本次研究抽取30例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預后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樣本取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區(qū)間30例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以治療方案差異性分組,15例記作對比組:男8例、女7例,年齡19~65歲,均值數(shù)(42.32±10.66)歲,病程1~10年,均值數(shù)(5.53±2.47)年;15例記作研究組:男7例、女8例,年齡20~65歲,均值數(shù)(42.57±10.54)歲,病程1~11年,均值數(shù)(5.81±2.42)年;2組基線資料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P>0.05,研究可行。
納入標準:(1)病例樣本符合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診斷指南與標準[3];(2)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真實,具有良好配合性;(3)本人或者家屬知情研究內容、目的,簽訂協(xié)議書;(4)經(jīng)過醫(yī)院相關部門(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1)參與其他試驗、研究者;(2)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3)對研究選擇用藥存在既往過敏史、禁忌癥者;(4)中途脫落及退出觀察者。
1.2方法(1)對比組(氯氮平):初始單次取50mg氯氮平讓患者服用,每日1次,用藥2周后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調整藥物劑量至200-400mg,分2~3次服用,共治療3個月。(2)研究組(氨磺必利):初始單次取100mg氨磺必利片讓患者服用,每日1次,用藥2周后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調整藥物劑量,若劑量在400mg以上,應分2次服用,共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觀察分析臨床效果、癥狀評分、不良反應、生活質量。綜合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顯效:相關癥狀基本全部消退,PANSS評分減少超過75%(包括75%);有效:相關癥狀較治療前改善明顯,PANSS評分減少在50%~74%之間;無效:不符合顯效、有效判定標準。癥狀評分采取PANSS量表進行評價,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病理癥狀以及總分4個維度,得分低示精神癥狀改善好。不良反應主要有嗜睡、乏力、錐體外系反應等,發(fā)生率根據(jù)實際發(fā)生類型進行隨訪統(tǒng)計計算。生活質量采取GQOL-74量表評價,共4個維度,得分高示生活質量好。
1.4統(tǒng)計學分析SPSS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shù)資料(n,%),c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效果采取氨磺必利治療的15例研究組,綜合有效率93.33%較接受氯氮平治療的15例對比組60.00%更高(P<0.05)。見表1。
2.2癥狀評分治療前,兩組PANSS量表各維度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PANSS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比組更低(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2%與對比組26.64%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2.4生活質量治療前,兩組GQOL-74量表各維度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GQOL-74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比組更高(P<0.05)。見表4。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重性精神病,發(fā)病機制、影響因素尚不明確,仍處于研究階段,但是,多項研究認為疾病的發(fā)生與個體心理易感素質、外部社會環(huán)境不良因素等諸多因素存在密切關系,近年來,在生活壓力增大、工作節(jié)奏加快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下,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上升趨勢,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4]。有研究指出,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可能與額前葉內多巴胺活性降低具有一定關系,大部分抗精神疾病藥物在治療以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中具有良好效果,但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效果多不理想[5]。傳統(tǒng)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期間,一般采取氯氮平,該藥為苯二氮卓類抗精神病藥,對多巴胺受體、腦內5-羥色胺受體等具有較強的阻滯作用,能夠明顯改善多種類型精神分裂癥癥狀,但是,長期用藥可能會造成較多不良反應,且會產(chǎn)生藥物依賴性,于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探尋高效、安全治療方案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氨磺必利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能夠選擇性結合D2、D3多巴胺能受體,在緩解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方面效果明顯,另外,氨磺必利在提升患者軀體控制能力方面也具有良好作用[6]。本次研究結果說明氨磺必利治療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更加可觀。
綜上,在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氨磺必利,臨床效果確切,在改善疾病癥狀、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作用顯著,且造成的不良反應少。
參考文獻
[1]郭艷麗.氨磺必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對患者血脂和甲狀腺激素的影響研究[J].哈爾濱醫(yī)藥,2020,40(06):562-563.
[2]紀曉斌,馬淑君,林聞棟.氨磺必利聯(lián)合MECT和rTMS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24):102-104.
[3]趙珂.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慢性病學雜志,2020,21(11):1627-1630+1635.
[4]胡雨.阿立哌唑合并氨磺必利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療效研究[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9,32(06):515-516.
[5]周結鈺,唐志軍,鄭廣恩.氨磺必利治療以慢性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J].慢性病學雜志,2018,19(09):1241-1243.
[6]魏利群.氨磺必利與阿立哌唑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1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