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第一中學
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名學生的首修課、必修課、篤修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是中小學有效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遵循與指南。如何更好地將愛國主義的種子根植于學生心中,精心培育,使之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筆者根據《綱要》要求,結合實際,談談學校推進該項工作的舉措和路徑,與大家分享。
愛國,是最深沉、最有力的情感;愛國,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事情。無論樹影多長,它的根永遠扎在土里。但是,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傾向,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儀式化、規(guī)范化、嚴肅化”不足,加之全球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洶涌而至,對愛國主義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以全面落實《綱要》為契機,遵循教育規(guī)律,抓好愛國主義教育正當時。
首先,明意義。我們應明確為什么要實施《綱要》,理解新時代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已經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激發(fā)全體人民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偉力。尤其是當下的學生,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已成年,要全力為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強國擔重任、成棟梁。愛國,正應是他們的精神底色,是他們人生大廈的基座。愛國是立德之源,愛國是立功之本。
其次,曉內涵。知是行之始,要想讓學生有報效祖國的行動,先要清楚愛國的內涵?!毒V要》中的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中談了六條,第二部分“基本內容”中講了八條。這兩部分內容,明確了愛國主義是全體人民的堅定信仰、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具體就是,應教育學生對祖國有全方位的認知,明白我們從哪里來、在哪里、到哪里去。引導學生從時間維度上了解祖國的歷史發(fā)展、文化傳統(tǒng),學習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知曉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進程,深刻理解我們的道路選擇、制度選擇的正確性。
時下的疫情防控,我們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戰(zhàn)略成果,展現了黨的強大領導力,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yōu)勢,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要利用好類似的“活教材”,讓學生通過了解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巨大進步,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闊步走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這一切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再次,培情感。人們常把祖國比作母親。我們要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愛國情,砥礪報國志,教育學生對祖國應有子女對母親一般的天然、樸素的情感。有了這種情感,就會迸發(fā)出強烈的報國之志,就會自覺地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當我們引導學生明確了為什么愛國、什么是愛國之后,當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堅定了學生的愛國志之后,就應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行勝于言。我們和青年學子談愛國,談如何落實《綱要》,其中最關鍵的舉措是,要使我們每個人都投身于愛國主義的偉大洪流中,以我之努力使國家“日日新”,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青春之國家。具體到實踐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抓好課堂主渠道,讓愛國主義教育的清泉在課堂涌動。首先,育人者當是愛國典范。教育者擔負著為祖國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這一使命,要求每位教育者都應達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都有堅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教師的舉手投足,要為學生樹好標桿,要成為學生成長路上高高飄揚的旗幟。
其次,我們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升教育實效。尤其要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抓牢抓實主陣地建設,切實增強教育的理論性、針對性,培樹家國意識,增強愛國情懷。
2.抓好活動載體建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擔當奉獻。應規(guī)范好常規(guī)教育活動,比如班會、團隊會、社團活動,開展好軍訓、遠足、開學禮、畢業(yè)禮等活動,在活動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唐山一中是全國首批文明校園,我們在持續(xù)開展的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中,強化校歌、校訓、校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引領學生從愛校開始,從小事做起,修身養(yǎng)德,培樹齊家、愛校、治國的家國情懷。
我們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參加志愿者服務、冬令營、夏令營、科技創(chuàng)新等活動,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同時,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涵育功能,深化春節(jié)、清明、端午等重大節(jié)日的主題教育內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文化真諦。結合勞動節(jié)、青年節(jié)、建黨日、建軍節(jié)等節(jié)日,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所收獲的活動,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起來,引導青年學生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強化集體觀念,激發(fā)愛國熱情,凝聚強國力量。
3.抓好典型引領作用,讓英雄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廣泛開展向英雄楷模學習的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前行。我校是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先生的母校,學校一直傳承和弘揚大釗精神,自1997 年創(chuàng)建“大釗班”以來,每一個班集體都以成為“大釗班”作為奮斗目標。我校還建有李大釗紀念館、錢學森紀念館等,為學生的成長植入紅色基因。當下,我們積極引導學生向戰(zhàn)“疫”中的最美逆行者鐘南山、李蘭娟等致敬,弘揚英雄模范展現的忠誠、執(zhí)著、樸實的鮮明品格;為學生樹立身邊的學習榜樣,如校星、班星等,引導學生互相激勵、相互鞭策,努力把自己淬煉成一塊好鋼。
我們通過一系列走心入腦、勵志導行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回答好張伯苓老校長的“愛國三問”,矢志為國奮斗,投身愛國實踐,奏響時代強音,邁出人生最堅實的步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