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閩芳
(杭州市富陽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1400)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徑,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它不是單一被動地接受知識與信息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的信息解碼、加工和處理的過程?!伴喿x素養(yǎng)”是對“閱讀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其內涵要大于“閱讀能力”,它不僅涵蓋了“閱讀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如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等,還包含了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等素養(yǎng),也就是閱讀品格[1]。那么英語教師應如何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呢?如果不徹底解構過度預制和過度封閉的授受型課程與教學范式,就不可能釋放學習者的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華[2]。要徹底改變過度預制和過度封閉的授受型課程與教學范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留白策略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被經常運用的一種手法,指藝術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更為協(xié)調完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給他人留有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留白策略,即教師在讀前、讀中、讀后給學生留出興趣、留出懸念、留出能力、留出思維的空間,以發(fā)展學生的語篇知識、信息提取、策略運用、多元思維等閱讀素養(yǎng)。下面,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2a-2c 的閱讀教學為例,探討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留白策略。
課例單元功能是談論過去的事件,話題是school trips,語法結構是過去時態(tài),目標語言為“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因此學習后學生需要掌握如何用形容詞(或副詞)來描述school trips。課例的閱讀文本是Helen 和Jim兩人的日記,他們從完全不同的視角記錄了同一個school trip。兩篇日記都是按“總—分—總”的結構組織,觀點鮮明,行文流暢,還附有插圖。
【教學片段1】一上課教師就和學生自然交際,引出第一個留白問題。T: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It was raining really heavily,so I had a...trip to our school.在學生各抒己見給留白的空間填補他們認為合適的形容詞后,教師馬上拋出第二個留白問題:But it is...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with you!
【案例解析】為了迅速而又有效地導入新課,筆者設計了“I had a...trip to our school”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形容詞暢所欲言,同時教師呈現(xiàn)really、so 等閱讀文本中的核心詞匯。此處留白設計既符合真實的交際情境,又能快速呈現(xiàn)文本核心詞匯,同時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可謂一舉多得。留白之二是筆者用學生的視角、教師自己的視角描述今天的課堂,仍然是真實的情境,開放的問題,有效的交際。在以上兩處留白中,筆者分褒義和貶義兩類復習、呈現(xiàn)形容詞或副詞,為閱讀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教學片段2】進入初次閱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并沒有給學生完整的閱讀文本,而是不完整的“留白”文本——僅僅是圖片、日期、標題等,然后說道:I want you to view/look at the headlines, the dates and the pictures first. Who wrote them?When did they write?What are the main ideas of the two diary entries? Did they have the same feeling?How do you know?緊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道:Read the first and the last sentences to get the main ideas. What are the main ideas of the two diary entries?
【案例解析】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通過“看”標題、圖片和日期等,獲取文本的基礎信息。語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以及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3]。這些圖形、表格、動畫、符號等也是閱讀文本的一部分,它們能更加直觀地傳遞文本的信息,因此在閱讀中,教師有意引導學生“看”,也發(fā)展了學生的閱讀策略。在“看”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關注下一個閱讀策略——通過首尾句獲取大意。此閱讀策略在七年級英語閱讀階段需要教師明確指導。至此,教師依然沒有和盤托出整個文本,為了點燃學生后續(xù)閱讀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片段3】筆者引領學生帶著兩組問題“①Where did she go? How was the place?②How did she go there?How did she feel?”(第②組問題是分別針對第①組問題的追問)開展閱讀,同時還留白了后兩組問題“③What ...learn in the ...? How ...feel? ④What ... buy?How ...?”。四組問題處理后,筆者讓學生聽“Helen’s diary entry”的文本錄音,思考“How did she write(organize)the diary entry?”筆者給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留出了空間。
【案例解析】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兩組問題閱讀文本,獲取文本的主要信息。閱讀是促進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4]4。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對文本信息檢索、提取,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操練了目標語言。筆者故意對后兩組問題進行留白處理,促進學生的提問能力,這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和“答”(說)的能力。然后,學生在筆者引導下分析語篇,提煉讀寫策略,提升學習能力。以上一系列的讀中留白活動,都是圍繞語篇主題情境,多層次、有針對性和連貫的閱讀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發(fā)展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機會。
【教學片段4】在學生讀完“Helen’s diary entry”后,筆者隱藏了Jim 的日記文本,提問:What did Jim write in his diary entry? Discuss and write on the paper.根據對“Helen’s diary entry”的語篇分析,讓學生預測并補寫Jim 在日記中的所寫內容。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討論,每組一人執(zhí)筆寫下Jim的日記內容。
【案例解析】因為這篇閱讀的兩則日記雖然寫作的視角不同,表達的感情不同,但是這兩則日記的寫法卻是一樣的。正如上文所提,除了“總—分—總”結構外,兩則日記緊扣文本的感情主題,用了很多的形容詞、副詞來突出中心。學生的討論有利于他們思維火花的碰撞,促進他們邏輯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升。當學生依據他們所探究的語篇知識,把小組討論的補寫文本與教材的文本進行對比的時候,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測和原文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這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語篇知識能促進學生從語篇的高度來解讀文本。語篇中各要素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如句與句、段與段、標題與正文、文字與圖表之間的關系。語篇知識有助于語言使用者有效理解聽到或讀到的語篇,比如,關于語篇中的立論句、段落主題句、話語標記語的知識可以幫助讀者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提高閱讀效果[4]26。語篇知識也可以從閱讀遷移到寫作。筆者在引導學生初讀文本時,通過讓學生“看”標題、圖片和日期等,讓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與文本主題的關系,引導學生掌握語篇知識。學生讀完Helen 的日記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How did she write(organize)the diary entry?”以此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發(fā)現(xiàn)基本的語篇結構,留白豐富了學生的語篇知識。
信息提取素養(yǎng)是閱讀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素養(yǎng),學生需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fā)展信息提取素養(yǎng)。在本課例的初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標題、圖片等處提取有用信息,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讀首尾句獲取文本大意。精讀文本時,教師設置兩組問題引導學生有的放矢閱讀文本,獲取文本主要信息。教師對后兩組問題故意留白,培養(yǎng)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然后學生根據信息補全問題,根據補全的問題提取相應的信息,學生的提問能力及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在上述留白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又指導學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從文本中獲取信息。
教師以運用為目標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能靈活使用策略的閱讀者。需要強調的是,熟練的閱讀策略存在于潛意識,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為了準確獲取文本表達的意義而形成的策略。也就是說,教師應該讓學生形成一種在閱讀中遇到理解問題時,可以有能力選擇相應的閱讀策略來破解閱讀中遇到的困難的素養(yǎng)。本課例中,教師通過多次留白,促進學生運用預測、關鍵句閱讀、選擇注意點、跳讀、尋讀、概括推理、對比閱讀等閱讀策略。策略的運用和掌握有利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終身閱讀。
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常常把學生思維框定在教師本人或教學資料范式內。通過留白策略,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填補欲望,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填補“空白”,進行探究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在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策略過程中,學生運用預測、關鍵句閱讀、選擇注意點、跳讀、尋讀、概括推理、對比閱讀等也是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思維品質的形成過程,因此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依托于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多元思維的發(fā)展。
此外,留白也促進學生的閱讀品格形成,如“留白”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留白”也促進了學生的自我評估。總之,在閱讀素養(yǎng)提出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需加強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關注,不僅要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還要有利于閱讀品格的形成。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也將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按照閱讀教學的要求,努力引導和落實閱讀素養(yǎng)的各個項目指標,改變過去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缺陷,適當留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為學生的終身英語閱讀能力發(fā)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