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志明
摘 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通過初中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的求知欲比較強烈,并且思維較活躍,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從而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思維;初中生
在素質教育模式下,考查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關鍵是其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積累情況,幫助學生學習和了解主干知識,成為提高學生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的主要手段。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實施訓練和教學,讓學生清楚掌握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和發(fā)展階段的特點。
一、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
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決定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當前,世界競爭更多是一種人才的競爭。為讓我國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便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而歷史課堂教學和其他學科相同,同樣承擔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尤為重要。另外,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和推行,其首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而歷史課堂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培養(yǎng)思維能力尤其重要。學生只有具備歷史思維,才可以做到以史為鑒,指導自身行為,科學預測未來。為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教師要依靠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向學生傳輸歷史知識與歷史思維??偠灾囵B(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不僅便于學生學會歷史,還可以使學生會學歷史。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的對策
(一)發(fā)揮影視作品作用,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
歷史形成的時間比較久遠,對于學生與教師而言,歷史知識具備陌生性、抽象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探究歷史學科特征,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確定教學活動,從而拉近現(xiàn)實與歷史的距離,賦予歷史知識更多的生動性及趣味性,促使學生真正喜歡歷史學科。在歷史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影視作品帶入課堂中,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片段掌握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引導學生從深層次剖析歷史,進而強化學生歷史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基督教的興起與法蘭克王國》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耶穌誕生記》《寬恕的力量》等與基督教興起相關的影片,學生通過交流劇情,探討歷史知識,從歷史角度出發(fā)分析人物特征和服飾風格,增強學生對基督教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二)靈活應用歷史知識
初中歷史知識中包含較多人物形象與性格特點,例如孔子仁愛、諸葛亮運籌帷幄、秦始皇殘暴和林則徐當機立斷,有的人物是年少得志,有的人物是大器晚成,這些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示在學生眼前,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對歷史人物產生多種看法,通過分析歷史人物,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辨別美與丑、是與非,在課堂學習中形成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但是初中學生的思想并沒有成熟,在分析歷史人物的過程中會帶有個人色彩,易于產生歧義,不能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看待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例,大部分學生了解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認為世界大戰(zhàn)給經濟和人們帶來嚴重的損害。但是從另一角度出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為世界人們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科技進步了一大截,促使各個國家科技、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大大加強,并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還加快了“人權”實現(xiàn)的進程。在學習中通過個人色彩和個人情感看待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知識的大忌,在分析問題時易出現(xiàn)偏離題意的情況,從而對學習效果造成一定影響。
(三)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設置教學情境與教學任務,便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帶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建濃郁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時,教師可采取提問方式落實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舉手回答,闡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背景及原因、時間、目的,通過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地投入課堂中。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育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自實行新課程改革,教育部推行新課程標準之后,歷史教師學習新課標時,必須熟練掌握歷史學科的本質與特征,加深對歷史學科的性質和觀點的認識,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從而對歷史學科進行深度研究。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歷史思維的方法較為豐富,課堂中應用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做到“有的放矢”,將綜合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目標,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曹學宏.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