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為我國著名詩人、作家、編輯木斧撰寫的一本評傳。全書梳理了木斧88年的人生經(jīng)歷,并專門對木斧的文學創(chuàng)作、戲劇作品做了詳盡的介紹和分析評價,是迄今較為完整的一部木斧評傳,把木斧老人精彩而又跌宕的一生描繪得入木三分。其中對木斧詩文、戲劇作品的分析,頗具研究價值。
“瘋孩”的控訴
“我十分珍惜我40年代發(fā)表的詩,猶如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蹦靖谒摹赌靖娺x》的后記中這樣說。這不完全是出于敝帚自珍的一種感情。而是因為,這些詩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是40年代革命戰(zhàn)爭的產(chǎn)物,是受壓迫者的呼聲”,這些詩中,“個人的呼嚎”匯合在時代的“風聲、雨聲、雷聲之中”,一起沖擊著舊時代的堤岸!在這里,怦怦地“跳躍著‘詩人的赤子之心”。
從1946年2月發(fā)表第一首詩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木斧一共發(fā)表了一百五十九篇作品。這不是隨意編造的,這是1956年立案審查統(tǒng)計出來的數(shù)字。其中詩歌占有將近總數(shù)的四分之三,其余的就是小說作品??上?,由于1955年以后木斧身歷坎坷,到現(xiàn)在能夠查找到的詩篇,僅有三十二首。我們現(xiàn)在只能根據(jù)這僅占當時全部詩作五分之一的殘片,勾勒出木斧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概貌。
流沙河說木斧那時的詩“有一股跳躍的反抗力”,這確是抓住了木斧當時全部詩作的特點。確實,控訴黑暗,呼吁反抗,呼喚光明,是木斧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最主要的、最突出的思想和情感特點。
在木斧早年的詩中,都活躍著一個追求者的形象,這個帶著時代特色的詩的精靈。流沙河在他的詩中顯得早熟,許多人讀到木斧這時期的詩,都不相信這是出于剛剛脫離少年時代的小青年之手。
讀這三十多首詩,我們深信:木斧此時的詩,是時代催發(fā)的詩的花朵,對于木斧,沒有革命,就不會有他的詩!
自然,詩畢竟是詩,不僅僅是吶喊,還必須具有詩的特點。讀他的詩,我們感到了他的詩中洋溢著反抗的熱情,我們更看到了不是一般剛起步的詩人所能具有的那種詩的美!
木斧談到過他的第一首詩《沉默》,說那是在激情噴涌不可自持的時候寫出來的詩。應該說,作為一個剛寫詩的十六歲的少年,寫出這樣的詩,是難能可貴的,詩理所當然地發(fā)表了。同時,編輯劉煉虹以一首《答〈沉默〉》啟發(fā)木斧,使木斧“意識到我這首詩,縱有激情,但是太直太露,缺乏詩意”。這以后他的詩,除了一些特別的例外,都非常注重詩意,注意使用意象來傳達自己的詩意,這就給讀者以更多的咀嚼和回味的余地,因而更含蓄,更具詩的特點。如果是按《沉默》所體現(xiàn)的傾向寫下去,雖然也可以寫出許多詩來,卻絕對不可能寫出他后來的許許多多富有生命力的詩來。是劉煉虹幫助木斧撥正了詩的航向,因而,木斧至今對劉煉虹都保有一份深深的謝意!
粉墨春秋
木斧從小喜歡話劇和京劇,自己也喜歡演戲。王爾碑曾向牛漢講過木斧少年時代的趣事。說他當時穿著掉了后跟的破布鞋,背著書包,在泥濘的小街小巷里奔跑,一邊還哼著京劇的唱段。在西北中學讀書期間,木斧就是地下黨組織文藝演出中的積極分子,扮演過許多進步戲劇作品中的角色;他自述說:“我是1948年2月在國統(tǒng)區(qū)白色恐怖下參加革命的,那時候的話劇運動和學生運動是緊密結合的。我參加革命前后,在地下黨領導的劇社演過很多話劇,演過曹禺的《雷雨》(飾魯貴)、《原野》(飾白傻子)以及陳白塵的獨幕劇《冒牌秘書》(飾阿三)等等,建國初期排過歌劇《劉胡蘭》(飾石三海),都是反派,所以離休后成為京劇丑角行當便順理成章了?!?/p>
自然木斧的性格也是適合演丑角的。他的幽默風趣曾送給了不少觀眾歡快的笑聲,而他卻能一本正經(jīng)地在笑聲中從容自若地演下去。為此,牛漢感嘆地說:“如果他自小入了京劇界,說不定早已成為一個有成就的演員了?!睂τ谶@一點,木斧確實也是十分自負的。他曾經(jīng)十分自豪地說過,他在文藝方面的成就,首先應該是戲劇,其次才是詩、小說。他講過,20世紀80年代,著名美學家王朝聞綿陽之行,為綿陽市川劇團演出說戲。因為王朝聞只能說戲不能唱戲,他只能從美學理論上來分析,認定某一句子應該怎樣唱才好,但自己不能表演。當他說到裘盛戎唱“包龍圖打坐在那開封府”,說那個“府”字是“噴”出來的。臺下的聽眾一定要追問是怎樣“噴”出來的,這就把王朝聞給難住了。千鈞一發(fā)之際,木斧只得挺身而出,準確地把那一句唱腔給“噴”出來了,一下子贏得了滿堂彩,他的表演也受到了王朝聞的高度肯定。這個本事也是來源于木斧長期的積累。
木斧愛好京劇,唱京戲一直未曾真正停止過。1988年,復旦大學唐金海來川,帶來了賈植芳的問候。為了感謝賈植芳,木斧精心地錄了一盤他自己唱的京劇唱段,作為禮物回贈賈植芳。他知道,賈植芳對他的京劇十分欣賞。
喜歡京劇是木斧長期持續(xù)不衰的興趣和愛好,也正說明木斧離休后投身京劇事業(yè),還是有著深厚淵源和基礎的,并非一時心血來潮的選擇!
正是有這樣的經(jīng)歷,這樣的興趣愛好和自信,木斧在1991年6月辦完了離休手續(xù),就興沖沖地趕到了四川省老干部活動中心京劇隊報名當一名京劇演員。
那時,老干部活動中心的京劇隊里,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一個朋友也沒有。他是隱姓埋名參加京劇隊,人家只知道他的離休證上的名字“楊莆”,沒人知道這個楊莆就是著名的詩人木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