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敏
摘 要: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充分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對于閱讀能力的考查成為各省市中考語文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值也相當高。因此把握近幾年來四川省中考語文閱讀命題的特點,對語文教師今后的閱讀教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以四川省中考語文為例從分析語文閱讀命題的趨勢特點入手談談今后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考語文;閱讀教學;趨勢;策略
近年來,中考語文閱讀試題的分值不斷攀升,涉及的知識與能力面也越來越廣,是歷年中考失分最集中的地方,可以說,閱讀題得分的高低,直接影響語文成績的高低。在中考復習中抓住閱讀考查的重點,減少盲目性,從而提高復習效率,進而達到中考考試的要求,是語文教師和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的迫切愿望。通過觀察分析近幾年四川省中考語文試題,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閱讀材料所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從而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借鑒和指明教學的方向。
一是考查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成為命題新趨勢。閱讀和表達能力一直是四川省中考語文命題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時代的進步,要求淡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進一步加強閱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如四川省2019年中考語文閱讀與理解部分,閱讀材料第一部分來自課本,第二部分來自課外,題目設置大多采用主觀性的測試題,重點考查語文素養(yǎng)以及分析、綜合思維、應用和評價能力等等。如2019年考查孟子著作中的兩個片段《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與《孟子論仁、禮、義》。
二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眾所周知,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兩大特點,縱觀近幾年四川省中考語文命題,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特點逐漸減退,不再把語文學科僅僅當作一種教學工具。閱讀語段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和文學因素的凸現(xiàn),往往選用“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蘊含人類美好情感的作品,閃耀著人文思想的火花,語文的人文性功能逐漸增強。在考試命題中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的積淀,更加強調(diào)閱讀材料對學生的情感和性情的熏陶。如2018年四川省德陽市現(xiàn)代文閱讀豐子愷的《竹影》。
三是閱讀考查的材料與現(xiàn)實結合更為緊密。閱讀選取的材料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是四川省中考語文閱讀命題的另一個特點和趨勢,選文在內(nèi)容上更強調(diào)其價值取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主題涉及廉潔奉公、扶貧濟困、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事例。如《“舌尖”上的爭議》就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有時代氣息,有生活積淀,學生容易理解,易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論何種文體,可讀性都比較強,傳遞著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主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針對中考閱讀上述三個方面的命題趨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閱讀教學。
一是回歸課本,進行扎扎實實的閱讀訓練。雖然近幾年四川省中考語文閱讀材料的選擇多是來自課本之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和課本知識就不重要了,課文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是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熏陶情感的媒介,葉圣陶說:“課文是例子。”因此教師應該透過命題現(xiàn)象的表面摸清命題考查的本質(zhì),即重視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一點在古詩詞理解和文言文方面表現(xiàn)尤其明顯。就文言文教學來說,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知識,吃透課本,扎實進行文言文閱讀的基本功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中考考點和大綱進行訓練,減少訓練中的盲目性,從而有效提高效率。
二是拓展能力,練習和方法緊密結合起來。針對學生思路狹窄、對閱讀材料反應不敏感、對作品感受不深、賞析水平差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升的狀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加強對閱讀材料的解題方法、技巧和思路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一般的解題思路和規(guī)律性的語言,學會用規(guī)范性的語言解答問題,提高學生解決應試問題的能力。另外,注重課本內(nèi)外知識的延伸、拓展,注重課堂內(nèi)外知識的比較訓練,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
三是廣泛閱讀,引導學生好讀書并讀好書。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應試解題的技巧,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要讀好書,通過閱讀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chǎn)生心靈的震撼,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適合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推薦給學生。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既要讓學生學會概括文章要點,理清思路,揣摩作品語言,鑒賞作品情感,又要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使其學會精讀和略讀。
總之,在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下為提高語文閱讀復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減少復習的盲目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遵循中考語文命題的規(guī)律和趨勢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課本知識,扎實推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進行拓展延伸,將閱讀技巧和方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解答閱讀材料的規(guī)律性的思路和語言,提高應試解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關宇,任洪婉.遠離“偽閱讀”,實現(xiàn)“真閱讀”: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試題命題趨勢分析[J].中國教師,2017(5):59-62.
[2]朱明欣.中考語文語言積累命題趨勢探析[J].語文學習,2016(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