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動脈血壓測量及高血壓防護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2020-12-29 12:24:37李廣智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20年13期
    關鍵詞:血壓動脈高血壓

    李廣智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5)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是連接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在醫(yī)學教育中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以機體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和功能為研究對象,為護理專業(yè)學生制訂合理的臨床護理方案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對于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來說,其理論性較強,有些內容抽象難懂,尤其是涉及的原理、機制部分學生很難理解。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通過整合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教學資源,能夠讓學生直觀而形象地認識生理功能的發(fā)生機制,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師生借助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手機軟件互動,開展病例討論、制作PPT、健康宣教等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團結互助意識。信息化教學方法最終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理念,突出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

    筆者以高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課程中的“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定”為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內容選自全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教材《人體生理功能》第3章實驗部分的“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定”。教學時,將動脈血壓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高血壓疾病的預防進行整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介紹本次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1 學情分析

    三年制護理專業(yè)學生已掌握醫(yī)用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等課程相關知識與技能,迫切希望掌握血壓測量的操作技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機較強,樂于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運用智能化的信息工具獲取學習資源[1]。他們喜歡由圖片、視頻和操作構成的“動態(tài)”課堂,不喜歡死板的理論知識,喜歡通過移動學習平臺隨時隨地和教師交流[2]。針對高職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視頻、圖片、小游戲等多種形式結合的信息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

    2 教學目標

    根據(jù)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和崗位職業(yè)能力,結合臨床崗位調研數(shù)據(jù)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三維目標:(1)能領會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原理。(2)能熟練進行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3)能初步制定高血壓疾病的保健措施和生活治療方案。(4)關注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具備沉著應變的職業(yè)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借助于移動學習平臺自動生成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確定教學重難點為:(1)教學重點: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方法及注意事項。(2)教學難點:正常人體動脈血壓測量的基本原理。

    3 教學策略

    本次課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因實驗原理復雜、抽象,操作步驟繁瑣,教師示教過程中很多學生無法清楚地看到整個操作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次課采用“網(wǎng)絡平臺結合實訓操作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時,采用“問題引領、任務驅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探索動脈血壓測定的操作方法步驟為主線,設置3個循序漸進的探索任務,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課前啟化、課中內化與課后轉化。

    信息時代的“微課、網(wǎng)絡學習平臺、雨課堂”等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3]。信息化教學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4]。實訓中心配備動脈血壓測定全套實訓操作器材、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借助校園網(wǎng)絡學習平臺、自主開發(fā)的3D仿真動畫、技術操作錄像和虛擬實訓軟件等信息技術與資源,構建理實一體化課堂。將看不到、難理解的知識轉變?yōu)榭吹靡?、理得清的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協(xié)作探究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教學效果。

    4 教學過程

    4.1 課前啟化

    課前,教師將解剖學相關基礎知識以及本次課教學微課和做學評案等學習資源整合到校園網(wǎng)絡學習平臺。學生登錄學習平臺,查看和完成課前復習、預習及網(wǎng)絡探究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操作視頻,完成做、學、評案,初步了解血壓測量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末時間深入學校附屬醫(yī)院,并利用網(wǎng)絡自主探究高血壓的常見癥狀、病因以及預防措施。學生獲得資料后,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進行匯報,在此基礎上引入三大學習任務,進一步完善課前學習材料。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班級群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和疑問,師生通過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本次課采用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5]。

    學生在自主搜集病例、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加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了小組團結協(xié)作精神。

    4.2 新課導入

    上課開始后,每個小組長通過PPT匯報本組收集的資料,講解本組在醫(yī)院和網(wǎng)絡搜集的高血壓疾病常見癥狀、病因以及預防措施,講述動脈血壓測量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學生扮演一名高血壓患者在醫(yī)院就診的情景,導入新課。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了解高血壓患者的一般癥狀和接診時的注意事項,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3 課堂實施

    4.3.1 任務一:探究動脈血壓的概念及測量原理 本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同時也是人體動脈血壓測量的基礎。學生登錄機能虛擬實驗室平臺,通過觀看形象的動畫結合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學習動脈血壓是如何形成的。實驗室的3D動畫能形象展示心臟收縮時推動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流動的情景,心臟舒張時依靠血管彈性回縮力,推動血液繼續(xù)向前流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學生通過動畫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階段血管中的血流變化,血壓計中的水銀柱刻度變化,以及聽診器中的聲音變化,將血流—聲音—水銀刻度三者結合在一起,比較容易捕捉到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應的聲音變化,及時記錄下對應刻度,從而化解了教學難點。

    隨堂檢測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情況,信息化的測試方式使得測試更加簡便,結果更加直觀。教師將測試題導入雨課堂,學生在線答題并提交。教師根據(jù)答題情況檢測學生任務完成與否,并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只有檢測合格才能進入下一任務,為完成下一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4.3.2 任務二:探究動脈血壓的測量方法 正常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操作技能。隨機抽選兩位學生,分別扮演護士和患者,代表自己的小組演示動脈血壓測量操作過程,評估學生課前的預習效果。通過掌上看家App將學生的操作視頻同步投到大屏幕上,每位學生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操作細節(jié),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眾多學生圍在一起觀看,導致看不清的問題。大家通過觀看同學操作,共同尋找他們操作過程中的優(yōu)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分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正常人體動脈血壓測量的評分標準。

    反復進行操作訓練是掌握技能的唯一有效方法,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操作,互相拍攝操作視頻,并進行回看分析。每組選出一個操作視頻投到大屏幕上,大家觀看、討論,查找問題,教師點評,強調易錯點和注意事項。學生練習結束后,每組抽選一名學生共同使用多頭聽診器代表自己的小組公開演示操作,大家通過“做錯、找錯、糾錯”進行即時評價。本過程可以引導小組間的評價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公開演示結束后,教師進行全面評價、總結歸納。通過以上操作,選出全班“操作之星”優(yōu)秀小組。通過組間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小組團結合作精神[6]。

    4.3.3 任務三:初步制定高血壓疾病的保健措施和生活治療方案 學生通過觀看“高血壓與飲食”的視頻,結合小組搜集的資料,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引發(fā)高血壓的機體生理原因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師生共同討論并制定高血壓疾病的保健措施和生活治療方案。此過程不但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還能將所學的知識及時轉化為護理技能。

    4.3.4 拓展提高 學生依托學校附屬醫(yī)院,走進科室,詳細了解高血壓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和生活治療方案。通過結合臨床案例,將所學理論知識內化、固化。師生通過總結全班各小組收集的醫(yī)院、網(wǎng)絡和課堂資源,制定詳細的高血壓疾病的保健措施和生活治療方案。通過社區(qū)科普講座、微信推送等方式和渠道開展科普宣教工作。學生制作正常人體動脈血壓測量方法以及高血壓預防的宣傳材料,從中選出優(yōu)秀作品上傳學院微信平臺,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這一技能并知曉高血壓預防的重要性;課后深入開展護教融合,將學生社團活動計劃與醫(yī)院健康宣教計劃有機融合,組織學生進入社區(qū)街道,開展高血壓預防宣教活動。

    5 總結反思

    本次教學基于網(wǎng)絡學習平臺,圍繞交互、資源、探究與拓展四大元素開展教學。包括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還有人機交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率;既利用了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又自主開發(fā)了相應的信息化資源,例如利用3D動畫、flash動畫等突破重難點;借助網(wǎng)絡學習平臺和實訓中心,構建虛實融合的智慧課堂。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任務、構建新知,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貫穿始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走出校門,學以致用,既服務了社會,又使知識得以轉化,能力得以提升。

    學生利用附屬醫(yī)院、課堂、社區(qū)等場所進行學習,增加了學習的空間廣度。網(wǎng)絡、虛擬實驗室、雨課堂等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緯度。充分挖掘教材、學習平臺、網(wǎng)絡等豐富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積極挖掘學生資源,有效組織合作學習;適當挖掘附屬醫(yī)院的專業(yè)資源,與所學知識有效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學習效果。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學模式正在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設計成為教師面對的新課題。解決這個新問題的辦法是探索與研究,按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途徑找到適合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設計方法[7]。因此,作為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適應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猜你喜歡
    血壓動脈高血壓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全國高血壓日
    穩(wěn)住血壓過好冬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血壓的形成與降壓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單純吻合指動脈在末節(jié)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12例閉合性腘動脈損傷的治療
    喀什市| 吴江市| 舒兰市| 凤冈县| 盘山县| 旬阳县| 沂南县| 马公市| 宝应县| 前郭尔| 北票市| 高平市| 多伦县| 阿瓦提县| 通榆县| 惠安县| 肇源县| 金坛市| 仙桃市| 康平县| 瑞丽市| 江口县| 无锡市| 德安县| 桃园市| 宁海县| 屏边| 翁牛特旗| 莲花县| 鄢陵县| 荔浦县| 邵阳市| 潼关县| 五华县| 旬阳县| 沙湾县| 亳州市| 焉耆| 万山特区| 揭阳市|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