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華
(仁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眉山 )
狂犬病又名恐水癥,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死率100%。目前,臨床上尚沒有治療狂犬病的方法,只有通過接種狂犬疫苗來預防狂犬病的發(fā)生。然而,在接種后,一部分患者會因自身免疫力較差,而出現(xiàn)局部不適癥狀和全身不適癥狀,給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诖?,本文對近年來,諸多學者狂犬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進行總結,并綜述如下。
狂犬病毒(RV),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外形呈彈狀,螺旋對稱的核衣殼,包膜包具包面,內(nèi)含單鏈RNA??袢《竞刑堑鞍?G)、雙聚酶(L)、核蛋白(N)、磷蛋白(NS)以及基質(M)等五種。NS、M為小分子蛋白。G可以導致體內(nèi)形成可對抗病毒攻擊的中和抗體,N可導致不具中和力但可以用來測漿內(nèi)包涵體的抗體??袢《镜膫鞑シ绞剑?1)通過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感染;(2)經(jīng)消化道感染;(3)經(jīng)呼吸道感染;(4)先天性感染。
狂犬病毒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多數(shù)患者在90d以內(nèi),平均為66.9d。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傷口深淺、傷口部位、入侵病毒的數(shù)量、毒力以及擴增不徹底、外傷、受寒等其他因素,均可導致狂犬病的提前發(fā)生。
狂犬病毒暴露前免疫方案的免疫方案為,在第0d、第7d、第21d或28d,通過肌肉注射,各接種1劑狂犬疫苗?!?針法”、“2-1-1”程序以及“簡易4針法”等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暴露后的免疫接觸注射程序。即;(1)“5針法”,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第0、3、7、14、28d,各接種1劑疫苗;(2)“2-1-1”程序,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當天接種2劑疫苗,在第7d和第21d各接種1劑疫苗;(3)“簡易4針法”,由ACIP(免疫接種咨詢委員會)推薦,即在狂犬病毒暴露后的當天、第3d、第 7d、第 14d,各接種 1劑疫苗。
在我國,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只有“5針法”和“2-1-1法”兩種被批準上市,其免疫程序,均以疫苗使用書(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批準)為準。
學者王悄悄[1]等,在狂犬疫苗接種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的研究中指出,在總例數(shù)為5081例的狂犬病疫苗接種者中,共有8.27%(42/5081)的接種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1)35(6.89%)例接種者,出現(xiàn)頭熱、頭痛以及寒戰(zhàn)等癥狀,其體溫均在38.5℃~39.3℃之間,在進行相應的退熱處理后,其體溫均恢復到正常水平。(2)4(0.79%)例患者,出現(xiàn)皮疹、皮膚瘙癢等癥狀,只有1例接種者的皮疹,是經(jīng)過對癥處理后消退,其余3例接種者均為自行消退。(3)3(0.59%)例接種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和四肢酸痛等癥狀,均未接受特殊處理后,不良反應均自行緩解。因此,臨床在為狂犬疫苗接種者,注射狂犬疫苗期間,必須對其不良發(fā)生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對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處理,以確保接種狂犬病疫苗的效果。
學者王霞[2]等,在研究中指出,在接種狂犬疫苗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的患者,均與其年齡(≦20歲)、發(fā)病至就診的時間(>24h)以及傷口暴露程度(Ⅱ級暴露)等因素有關,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惡心、嘔吐、皮膚腫、癢、疼痛、發(fā)紅以及化膿、全身乏力、神經(jīng)水腫以及休克等有關。
學者林燕霞[3]在研究中,將60例接種狂犬疫苗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研究組(個性化護理干預),各30例。其中,對照組,予以控制病房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指導,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訓練,以及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及體溫等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局部出現(xiàn)不良反應以及全身出現(xiàn)不良反應等個性化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3.3%(28/30)VS66.7%(20/30)),差異顯著(P<0.05)。說明,通過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特征進行詳細了解,能夠滿足患者個性化的要求,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整體的護理滿意度。同時因給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能夠將疫苗接種成功率整體提高,不僅可以提高護理工作整體質量,還可提高整體護理滿意度,對緩解狂犬疫苗接種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重要意義。
學者石靜[4]等指出,予以接種狂犬疫苗患者,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度比行常規(guī)護理滿意度高(97.4%(38/39)VS76.9%(30/39)),差異顯著(P<0.05)。說明,根據(jù)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癥狀,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局部以及全身不適,緩解患者消極情緒,對疫苗接種依從性也有顯著提高,進而降低狂犬病的發(fā)病率,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而改善護患關系。
在給予患者注射狂犬疫苗前,需仔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及病史,仔細、認真核對疫苗的生產(chǎn)日期、有效期。將疫苗從2℃-8℃的冰箱取出,以確保疫苗質量,避免因質量問題,使患者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在接種狂犬疫苗前,患者需仔細閱讀并簽署,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書。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狂犬疫苗相關知識的認識,全面認知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對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做好心理準備。
學者左裕玲[5]在研究中,將在接種狂犬疫苗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5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 (96.0%(24/25)VS76.0%(6/25)),差異顯著 (P<0.05)。表明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對此護理干預不太滿意,甚至會出現(xiàn)患者拒絕接種狂犬疫苗,導致其不能全程接種,影響免疫效果。因此,行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在接種狂犬疫苗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醫(yī)護人員需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向患者講述接種狂犬疫苗的目的及意義,消除患者心理障礙,引導其能夠積極面對和處理不良反應,對提高狂犬疫苗全程接種率,提高免疫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6]。
不良反應護理,分為:局部不良反應護理和全身不良反應護理兩種。當患者在注射狂犬疫苗6-12h后,其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不良反應?;颊咴诔霈F(xiàn)上述反應時,可不給予特殊護理??筛鶕?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予患者注射部位貼敷新鮮的馬鈴薯或白蘿卜,30min/次,2次/d。也可給患者使用50%的醫(yī)用硫酸鎂濕敷。當患者出現(xiàn)全身不良反應時,可通過物理降溫方式對高燒者(>38.5℃)降溫,也可用溫水對患者身體進行擦洗。若無明顯降溫效果,可將患者送醫(yī)就診。若患者體溫沒有超過38.5℃時,叮囑患者多喝水,溫水沐浴,發(fā)熱癥狀一般在1-2d后,即可自行消失。若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眩暈、頭痛等癥狀,告知患者保持充足休息時間,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若患者出現(xiàn)蕁麻疹、丘疹以及紅斑等,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并進行抗過敏治療,保持皮膚潔凈,勤剪指甲,避免用手撓瘙癢部位,以防止發(fā)生感染,也可在瘙癢部位涂抹爐甘石水,禁止使用熱水、肥皂洗澡。對情況較為嚴重者,需將其送醫(yī)院就診。
狂犬病,主要由于犬、貓等咬傷等方式傳染,使患者體內(nèi)均有狂犬病毒,導致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被侵犯,而產(chǎn)生急性的傳染病,表現(xiàn)為恐水、恐風、恐懼不安等癥狀。因患者出現(xiàn)的恐水癥狀較為突出,所以,該病又叫作恐水癥?;颊咭话阍?~6d內(nèi),死于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致死率100%,且臨床并沒有該病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必須對狂犬病加強預防措施,接種狂犬疫苗就是當前唯一的預防措施。
在接種狂犬疫苗后,能夠對狂犬病的發(fā)生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但狂犬疫苗是一種抗原,不僅誘導患者產(chǎn)生免疫作用,還會引發(fā)部分毒副作用。然而,在注射狂犬疫苗的接種者,會因體質情況、精神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其對毒性的承受力存在差異,毒性承受力較弱的患者,在接種后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袢呙缃臃N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局部不適癥狀和全身不適癥狀兩種。其中,局部不適癥狀,包括:接種部位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硬結、瘙癢、紅腫、疼痛等癥狀;全身不適癥狀,包括:全身瘙癢、四肢關節(jié)酸痛、發(fā)熱、乏力、頭痛、食欲減退等癥狀?;颊咴诔霈F(xiàn)不良反應后,會對接種疫苗失去信心,進而拒絕接受疫苗,導致不能全程接種,導致機體免疫反應不能完整進行,影響免疫效果。因此,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減輕或消除患者對接種疫苗的心理障礙,引導患者積極面對和處理不良反應,提高接種的信心,提高全程接種狂犬疫苗的接種率,保證體內(nèi)免疫效果能夠順利進行,進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綜上所述,對于接種狂犬疫苗的患者,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局部和全身不適癥狀,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對接種疫苗的依從性,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對降低狂犬病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