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閾下與謝野晶子的詩歌研究”(18C0686)成果之一。
摘? 要:自古以來,日本的文學藝術和生活都與自然密切相關。古典文學中的和歌、俳句,《源氏物語》等古代日本人的精神結晶,都承載著日本人代代流傳的文化氣質。其中尊崇自然的審美意識深深滲透于日本人的藝術和生活的各個層面。日本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浪漫女歌人與謝野晶子的詩歌也不例外。本文以詩歌中的自然意象為例,兼論《君勿死》這首最具爭議的詩歌的內涵,剖析其詩歌中蘊含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
關鍵詞:與謝野晶子;詩歌;生態(tài)女性主義;君勿死
作者簡介:彭群林(1988-),女,湖南衡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日本文學及中日比較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3--02
活躍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的日本著名女歌人與謝野晶子,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她的人生經歷、文學創(chuàng)作和女性思想在當時都是一石驚起千層浪。她大膽描繪了男女戀情的官能情愛,抒發(fā)青春戀愛的激情,勇于表達女性作為生命主體的自我意識,正視女性生命的情感需求,解放了女性思想。她的詩歌中的自然描繪,不僅繼承了日本傳統審美熱愛崇拜自然的意識,還表現出對男權社會下女性受壓抑的反抗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
生態(tài)女性主義,是“致力于環(huán)境保護的生態(tài)運動和力圖消滅性別差異、提高女性社會地位的婦女解放運動相結合的產物[3]。”生態(tài)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的精神世界與自然世界相結合,更敏感地去感受自然的一切,提倡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晶子詩歌中頻繁出現自然意象,她巧妙地將女性特征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在寫自然的同時,將自己的女性解放意識融入其中,具有時代進步意義。本文以晶子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意象為例,并結合晶子自身的經歷,剖析其詩歌中蘊含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旨在探究這些自然意象背后深層的思想情感及與謝野晶子思想發(fā)展的軌跡。
一、與謝野晶子與《源氏物語》
日本古典文學中,俳句有著明確的規(guī)范,必須使用“季語”。而“季語”便使自然意象與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建立起一種固定聯系。自然意象與人的感情互為表里,自然描寫不只是人的情感烘托,而是內面情感的呼應。不過,日本傳統文學中的自然意象更多是從男性主體意識下的審美出發(fā),把自然意象作為一種客體的審美對象。如日本古典文學雙璧之一的《源氏物語》,雖然作者是身為女性的紫式部,但作品主要圍繞主人公光源氏展開?!肮庠词蠈⒆约旱淖∷鶙l院建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別院,分別住著與之相襯的‘花,也就是光源氏的妻妾們。東南方春院的紫姬,東北方夏院的花散里,西南方秋院的秋好中宮,西北方冬院的明石姬[2]?!绷硗?,《源氏物語》中的女性多以自然景物來命名,如“桐壺”、“藤壺”、“柏木”、“帚木”、“夕顔”、“末摘花”、“松風”、“朝顏”等,都是以這些自然物的本身特性出發(fā)喻示這些女性的命運,體現出人與自然相通的生態(tài)意識。古代日本人在仔細觀察和了解自然界植物的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養(yǎng)成了對自然的細微觀察力和敏銳感受性。在敬畏自然的同時,感知四時更迭和植物的生長枯榮,寄情其中,物我相通。可以說,日本古典文學所表現的日本傳統自然觀也蘊含了豐富的生態(tài)哲思。
與謝野晶子自幼愛讀《源氏物語》,曾兩次將《源氏物語》譯為現代日語,還開展過《源氏物語》的講座。從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運用大量的花草植物意象及內層體現的“物哀”的審美意識來看,她也不知不覺中繼承了《源氏物語》所蘊含的生態(tài)思想。
二、與謝野晶子詩歌中自然意象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關照
《晶子詩篇全集》收錄了從1900開始創(chuàng)作的四百二十一篇詩歌作品。據筆者統計,標題中出現的植物意象有:草與人、晚秋的草、牡丹、柳、春風、桃花、春草、秋天的柳、冬日的黃昏、白楊下、壺之花、朝顏、鴨頭草、月見草、百合花、郁金香、森林的大樹、我是雜草、我面前的梅花、紅梅、新柳、雜草、櫻之歌、緋櫻、薔薇之歌、牡丹之歌、夏草、蒲公英之穗、屋頂的草、虞美人草、罌粟花、庭院的草、草葉、波斯菊、朝顏之花、冬之樹、落葉、腐果、白樺、芍藥、薔薇與花子。其次是春夏秋冬的雨雪物候、動物昆蟲等自然意象。另外,也有諸如“戀、恨、悲傷、我的發(fā)、女人、某個女人、三十歲女人的心、我的愛欲、山動之日來臨、第一人稱”等探究愛情心理、女性欲望等女性精神和女性身份的詩歌。
1901年,時年22歲的與謝野晶子發(fā)表處女和歌集《亂發(fā)》。中込純次指出,“晶子歌詠的植物實在是太多了。按照出現頻率的多寡,可以舉出梅花、櫻花、山茶花、菊花、牡丹、紫藤花、百合、薔薇、虞美人等數不勝數的花名”據中込純次統計,晶子和歌中出現的植物多達130多種。而且她描繪的各種花中,代表春天的紅色花出現頻率最高。
在和歌集《亂發(fā)》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以詩為證,誰敢否認,野花之紅,否決春心騷動的罪女?[4]39
我不要茶花,不要梅花,不要白色的花,桃花的顏色不會問我的罪。[4]42
把開封,卻派不上用場的口紅,丟到海棠樹下:眼鏡無力地看著黃昏雨。[4]48
你說:我們就山居于此吧,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4]53
是愛或是血?我所有春思,盡集于此牡丹——獨自一人守著他,徹夜無詩。[4]95
晚舟歸來遲:僧人啊,為想問你,是紅蓮多還是白蓮多?[4]104
身姿細弱,盛夏正午,猝然燦紅綻放的夏花般,孕育著戀的這女孩。[4]105
我們兩人,是京都山里的,紅梅白梅——知道嗎,在春天夢著相同的夢。[4]184
仍在追求真善美嗎?噢愛人,我手上這朵花,紅得眩目。[4]195
分析上述和歌中出現的“野花、桃花、海棠、牡丹、紅蓮、燦紅綻放的夏花、紅梅”等意象,可知這些紅色之花在她的詩歌意象中多暗示或明指女性的戀之心與愛之欲。
比起《源氏物語》中以花喻人的生態(tài)關照,晶子詩歌中的花則染上了女性的自我意識和女性欲望的色彩,并且反抗了封建男權社會對女性生命主體的壓抑。生態(tài)女性主義自誕生之初就是探索“女性受壓抑和自然被破壞之間的關聯”的思想運動,它強調“女性”和“自然”之間的天然聯系。
同時期,與謝野晶子也開始在雜志上發(fā)表她的女性評論。她在雜志上發(fā)表評論,呼吁女性作為“人”的解放,指出因為失去了“我們女性也是人”這樣的獨立精神、放棄學問而致使自己知識情操遲鈍混沌、發(fā)揮女性天分的意欲薄弱這幾方面的原因而導致日本多數女性的現狀。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男權至上的社會。在教育方面,對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是“賢妻良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叛逆”的晶子不僅在詩歌和評論中表達了自己作為人的“本能”的覺醒,對女性作為“人”的價值進行反思,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在遇到自己的仰慕之人后不畏世俗、離家追尋自己的愛情,并同時作為一個職業(yè)新女性在自己的小家內部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男女平等。
三、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君勿死》
解傳博(2017)認為有必要從作者、讀者與文本的三個維度進行闡釋,他認為在女性連話語權和選舉權都沒有的時代,作者只不過是通過厭戰(zhàn)情緒來表現反戰(zhàn)思想。不管是反戰(zhàn)思想還是厭戰(zhàn)情緒,《君勿死》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在女性史中無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1]。晶子受到責難后,在反駁大町桂月的《公開信》中寫道:“生于這個國家的我們,我比誰都愛著這個國家……歌就是歌。既然作歌,我就抱著不被后人恥笑,真誠的心境來創(chuàng)作詩歌。
綜上,筆者認為,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君勿死》是一個女性在封建思想殘存和家父權制主導的時代發(fā)出的響亮聲音,對戰(zhàn)爭這種問題提出了質疑,引導了人們探討人類生命根本意義的方向。不過,正如現代日本著名學者中村元說:“事實上,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天皇崇拜一直是日本最強有力的信仰形式[5]。”晶子在早期的女性解放思想主導的時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抗家父權制度,追求自己作為女性的權利和自由。但當矛盾上升到國際層面和國家利益層面時,晶子無法達到一個社會主義思想者的高度,潛意識里還是會受到“皇國”觀念的左右,因此,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也未能跨越日本中心的“皇國”觀念。
參考文獻:
[1]解傳博.女性主義視野中的與謝野晶子反戰(zhàn)詩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5).
[2]王晶,王茺. 淺析日本古典文學中的生態(tài)關照[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19:4.
[3]王延紅,宮本百合子《伸子》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外國文學,2019(8).
[4]與謝野晶子. 陳梨,張芬齡譯.胭脂用盡時,桃花就開了[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5]中村元.中村元選集(3)[M].昭和37年,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