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祥 閻應紅 敬廷桃 姚永紅
摘? ?要? ?秀湖公園位于重慶市璧山老城區(qū)與綠島新區(qū)的結合部,占地100 hm2,其中水面33.3 hm2。整體設計布局和植物配置規(guī)范合理,管理維護較為科學及時,引進栽培的植物生長良好,群落中的植物既種類豐富又不顯雜亂,極少發(fā)生雜草叢生而致降低植物景觀效果。簡介秀湖公園沿岸分布的主要植物種類。以仲夏季節(jié)在湖岸拍攝的腎蕨—水蔥—斑葉芒—斑茅植物群落,再力花—蜈蚣草—千屈菜—花葉蘆竹—北美梭魚草植物群落,睡蓮—北美梭魚草—水蔥—再力花植物群落,狐尾藻—紙莎草—北美梭魚草—紫葉美人蕉植物群落照片為例,展示公園的濱水植物景觀。
關鍵詞? ?秀湖公園;濱水植物景觀;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S688;TU986.1?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23
秀湖公園全稱“重慶秀湖國家濕地公園”,2013年建成,因郭沫若先生曾贊譽璧山“黛山秀湖”而得名。公園位于重慶市璧山老城區(qū)與綠島新區(qū)的結合部,緊鄰璧山新商業(yè)中心與區(qū)政府,占地100 hm2,其33.3 hm2水面猶如騰空的巨龍,顯得靈氣十足。在一個城市中布局這么大的綠色生態(tài)公園,建設者堪稱擁有鴻鵠之懷。秀湖公園由大微國際設計機構成都分公司設計,全園以“樂”為主題,以“花”為語言,以“濱水”為生活方式,以先進的濕地景觀處理技術為支撐,結合自然生態(tài)、巴渝人文,打造具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的城市名片。園內(nèi)栽植800余種植物,其中開花植物300余種。為了更好地滿足水生植物、河道植物的生長需求,公園在秀湖的水位管理上做到精準控制,將標準水位線設定在286.6 m,當夏季水位漲至該線以上時,自動開閘泄洪,始終確保標準水位線。
秀湖公園山環(huán)水繞、曲水疊崗,湖邊駁岸和大面積淺水灘涂濕地較多,風景十分秀美,為此,中央電視臺13套節(jié)目曾于2018年5月8日以《重慶璧山:秀湖——小城里的國家濕地》為題做過專題報道。本文僅以秀湖公園仲夏季節(jié)的景色為例,展示其濱水植物景觀。
1 相關概念
“濱水植物景觀”主題,涉及一些相關的基本概念。
1.1 水生植物
通常認為,水生植物是指在生理上依附于水環(huán)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發(fā)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1]。這是狹義的水生植物概念。水生植物根據(jù)生活型可劃分為挺水類型(常見的有荷花、蘆葦、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浮葉類型(睡蓮、王蓮等),漂浮類型(鳳眼藍、水禾等),沉水類型(狐尾藻、菹草、黑藻等)四類。實際應用中,一些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指適于水邊生長的植物)之間并無明確的劃分界限,如美人蕉、梭魚草、再力花、千屈菜、水生鳶尾、蒲草等。
李尚志將水生植物劃分為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海生植物、岸邊植物[2]。這是對水生植物比較全面的定義,是廣義的水生植物概念??梢钥闯觯湟?,李將傳統(tǒng)歸類的浮葉類型、漂浮類型合并成了浮葉植物;其二,李擴展了海生植物、岸邊植物兩類。而傳統(tǒng)上的水生植物概念未納入海生植物,其原因估計是園林造景、河(湖)岸生態(tài)修復極少與海生植物相關。至于岸邊植物,經(jīng)筆者從術語網(wǎng)(http://www.termonline.cn/index.htm)檢索,尚未被林學界作為科技名詞。只不過濱水植物景觀建設怎能離開岸邊植物,故而岸邊植物成為無法回避的概念和一大植物類群。
1.2 岸邊植物
岸邊植物,多數(shù)文獻中以河道植物的表述形式出現(xiàn),由于太過籠統(tǒng),湖岸、河岸、海岸的地理范圍難以具體框定,因此無法賦予準確的定義。曾有學者做過簡單定義:河道植物指“能在河道邊上生長,較耐水濕但不能長時間積水的植物”[3],岸邊植物指“沿岸耐濕的喬灌木”[2]。顯然,此處的“岸邊植物”概念不含草本植物,對此,筆者理解為,是否由于對寬廣的岸邊而言,草本植物群體的生態(tài)功能、美化功能遠不及喬灌木群體,而致不被納入呢?
1.3? ?濱水植物景觀
城市濱水區(qū)指與江河、湖泊、海洋毗鄰的土地或建筑,即城鎮(zhèn)臨水體的部分[4]。濱水植物指能夠在濱水環(huán)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包括沿岸的喬灌木、草本、藤本及生長在近岸淺水區(qū)的水生植物[5]。
濱水植物景觀指在水岸線一定范圍內(nèi)所有植被按一定結構構成的自然綜合體[6]。
2 秀湖公園濱水植物景觀應用的植物種類及特色
2.1 植物種類
秀湖公園的濱水植物種類相當豐富,根據(jù)現(xiàn)場觀察擇錄于下。
沿岸的喬灌木、草本、藤本:主要有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斑葉芒(Miscanthus s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flora)、國槐(Sophora japonica)、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紅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雞爪槭(Acer palmatum)、夾竹桃(Nerium indicum)、江邊刺葵(Phoenix roebelenii)、結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梨(Pyrus spp.)、李(Prunus salicina)、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梅(Armeniaca mume)、木本曼陀羅(Datura arbore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南天竹(Nandina demosti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樸樹(Celtis sinensis)、千層金(Melaleuca bracteata)、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桑(Moru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水蒲桃(Syzygium jambos)、桃(Amygdalus persica)、烏桕(Sapium sebiferum)、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杏(Armeniaca vulgaris)、楊梅(Myrica rubra)、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柚(Ctrus grandis)、玉蘭(Magnolia denudat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
近岸淺水區(qū)的水生植物:主要有北美梭魚草(Pontederia cordata)、菖蒲(Acorus calamus)、池杉(Taxodium ascendens)、風車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花葉蘆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美人蕉(Canna indica)、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水蔥(Scirpus validus)、水生鳶尾(Iris tectorum)、睡蓮(Nymphaea tetragona)、蜈蚣草(Pteris vitt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紙莎草(Cyperus papyrus)。
此外,重慶城市廣泛應用的一些草花植物在秀湖公園栽植得較多,本文不贅述。
2.2 特色
為了充分利用植物改善修復生態(tài)的功能及美化功能,秀湖公園罕有應用草坪。
秀湖公園引進栽植大量墨西哥落羽杉、池杉(見圖1、圖2)非常成功,已成為該園一大特色,游人乍見一棵棵大樹佇立湖水中,感覺煞是新鮮。
秀湖公園相較于大多數(shù)濕地公園來說,整體設計布局和植物配置較為杰出,管理維護較為科學而及時,因此,即使是隨意截取景區(qū)的一小片(見圖3),也會令人感受到植物生長良好、罕有頹勢,群落中的植物既種類豐富又不顯雜亂,極少發(fā)生雜草叢生而致降低植物景觀評價層次。
親水棧道、親水步道也是該園的特色之一,總長達4 000 m,親水棧道系木質(zhì)結構,親水步道多用跳石搭建,棧道、步道旁有大樹,亦有開花植物相伴。
3 秀湖公園濱水植物景觀賞析
群落一植物主要有腎蕨、水蔥、斑葉芒、斑茅(見圖4),看似雜草,其實不然,全綠基調(diào),綠得有章法層次,彰顯茁壯生機,非“土貨”雜草可相提并論的,其中,腎蕨高度比較齊整、抱團而生淺綠,斑葉芒葉色奇特,斑茅昂挺有序。
群落二植物主要有再力花、蜈蚣草、千屈菜、花葉蘆竹、北美梭魚草(見圖5),位于石階梯一側的水邊?;ㄈ~蘆竹、再力花、北美梭魚草均為秀湖公園的優(yōu)勢植物種類,發(fā)育茂盛的該群落既很好地隔離了石階梯和旁邊的步道,叢密且有些高的一片,掩藏旁邊步道的神秘感,讓人止不住想要立即邁進步道去一探究竟。千屈菜的粉紅色花枝、再力花的暗紅色花枝、花葉蘆竹葉片的金邊,紛紛為綠色基調(diào)增色添美。
群落三植物主要有睡蓮、北美梭魚草、水蔥、再力花(見圖6),為夾在該群落和岸邊喬灌木群落間的跳石步道營造出幽雅的景觀,浮于水面的睡蓮,被北美梭魚草、水蔥、再力花植株的高度遮擋,使行走于步道的游人或有踮立、滋生遠眺的想法。
群落四植物主要有狐尾藻、紙莎草、北美梭魚草、紫葉美人蕉(見圖7),簡單的植物配置,在綠化、美化斜坡跌水處小塊濕地的同時,可以起到消除游人爬坡枯燥乏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耀東,馬欣堂,杜玉芬,等.中國水生植物[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3] 葉云霄,馬翠蘭.我國城市濱水植物景觀研究進展[J].亞熱帶農(nóng)業(yè)研究,2015,11(4):282-287.
[4] 王建國,呂志鵬.世界城市濱水區(qū)開發(fā)建設的歷史進程及其經(jīng)驗[J].城市規(guī)劃,2001,25(7):41-46.
[5] 汪源,陳其兵,鞠波.淺談濱水植物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4):436-439.
[6] 郭春華,李宏彬.濱水植物景觀建設初探[J].中國園林,2005,21(4):59-62.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