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松,湯樣華,徐燦達,沈志恩,林成英
(杭州市蕭山區(qū)中醫(yī)院 疼痛科,浙江 杭州 311200)
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帶狀皰疹皮損愈合后遺留的頑固性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有20%的帶狀皰疹患者在發(fā)病后3個月有PHN發(fā)生,且發(fā)生率隨年齡而增長,60歲以上老年患者發(fā)生率高達50%~75%[2-3]。PHN一旦形成,由于疼痛較為劇烈,且病程長,患者多伴有焦慮和抑郁等精神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治療PHN的方法主要分為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治療藥物主要有抗抑郁藥、抗癲癇藥、鎮(zhèn)痛藥等,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且不良反應較多。非藥物療法如脊髓電刺激、神經(jīng)阻滯與毀損、皮內注藥療法等有嚴重并發(fā)癥的可能,且部分療法因臨床患者個體差異而導致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盡人意。近幾年來,有研究報道[4]應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皮下注射可有效地治療PHN。BTX-A是肉毒桿菌在繁殖中分泌的一種有毒性的蛋白質,可通過阻斷神經(jīng)遞質在突觸前膜的釋放,以減輕神經(jīng)病理性痛[5-6]。但關于BTX-A治療PHN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前期研究中我們已通過微量加樣器皮下接種注射I型單純皰疹病毒成功建立了PHN小鼠模型,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BTX-A對PHN小鼠模型炎性神經(jīng)遞質表達的影響,探討B(tài)TX-A對PHN的作用機制。
1.1 主要試劑和儀器 BTX-A(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號S10970037,生產(chǎn)批號20170928),RNeasy Mini RNA抽提試劑盒(德國Qiagen公司),Quant Reverse Transcriptase反轉錄試劑盒(美國Bio-Rad公司),SYBR Green熒光素酶(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小鼠TNF-α、IL-1β、NKA(英國Abcam公司),NE-PER蛋白提取試劑盒(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抗Na1.3 鼠單克隆抗體(英國Abcam公司),抗Na1.8鼠單克隆抗體(英國Abcam公司),抗β-Actin鼠單克隆抗體(美國Sigma公司)。BECKMANDU800紫外分光光度計(美國Beckman公司),GIS凝膠圖像處理系統(tǒng)(日本Olympus公司),Rotor Gene 3000熒光PCR儀(美國Rotor Gene公司),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酶標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Wellwash 4 MK2洗板機(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PYX-DHS恒溫培養(yǎng)箱型(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TGL-168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移液槍(美國Thermo labsystems公司),Odyssey紅外成像系統(tǒng)(日本Olympus公司)。
1.2 方法
1.2.1 PHN動物模型的制作:選擇SPF級8周齡雄性C57小鼠,體質量18~22 g[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許可證號SCXK(滬)2003-0003],腹腔內注射1%戊巴比妥鈉溶液50 mg/kg麻醉后,將左下肢和背部用化學脫毛劑脫毛并用清水沖洗脫毛部位。3 d后,選取脫毛區(qū)光滑無損傷動物進入以下實驗,皮膚損傷的動物剔除。分別于每只動物左下肢脛骨局部處用微量加樣器皮下接種I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10 μL(濃度1×106PFU/mL),于接種前和接種后第1、第3、第5、第7天測定后爪機械痛閾和熱痛痛閾反應評分,鑒定PHN動物模型是否造模成功。
1.2.2 動物分組與藥物干預:選擇造模成功的PHN小鼠36只,隨機分成A、B、C 3組,每組12只。A組在皰疹部位注射0.9%氯化鈉溶液;B組在皰疹部位注射BTX-A(2 U/kg);C組在L5背根神經(jīng)節(jié)(dorsal root ganglion,DRG)處注射BTX-A(2 U/kg)。每天1次,連續(xù)干預7 d。
1.2.3 實驗標本取材:注射BTX-A后第7天,所有小鼠全部腹腔注射50 mg/kg戊巴比妥鈉麻醉后,剪開胸腔,暴露心臟,從心尖插入灌注針至左心室,用止血鉗固定針尖,并剪開右心耳形成灌注液排出管道,從左心室快速灌注37 ℃ 0.9%氯化鈉溶液,直到從右心耳流出的液體為無色,同時小鼠肝臟色淡,腸管腫脹為止,停止灌流。迅速暴露左側坐骨神經(jīng),然后剪開骨質,逆行找到相應的L5 DRG并取出,立即置于液氮中備用。再逆行找到相應的發(fā)出神經(jīng)的術側脊髓節(jié)段并取出,立即置于液氮中備用。
1.2.4 RT-qPCR反應檢測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神經(jīng)激肽A(neurokinin A,NKA)的mRNA表達:從液氮中取出DRG和脊髓標本,分別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抽提總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計選擇波長260 nm和280 nm分別檢測OD值,測得樣本OD260/280為1.6~2.0后進行反轉錄和擴增。按照反轉錄試劑盒說明書將總RNA反轉錄成cDNA,然后進行Real-time PCR反應。引物由大連寶生物公司設計、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
1.2.5 ELISA法檢測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NKA的蛋白表達:具體操作步驟分別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用酶標儀在450 nm下,測定顯色物的OD值,OD值反映了底物被水解的量。根據(jù)試劑盒提供的標準品(已知濃度)對應的酶含量繪制標準曲線,計算獲得測試樣品中相應抗體的濃度。
表1 Real-time PCR反應引物序列
1.2.6 Western blot檢測各組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 通道蛋白表達:蛋白裂解液裂解組織,離心后,取上清液。收集完蛋白樣品后,用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測定每個蛋白樣品的蛋白濃度,以含30 μg蛋白計算需要的上樣體積,確保每個蛋白樣品的上樣量一致。加入適量上樣緩沖液,沸水中蛋白變性5 min,4 ℃冷卻。安裝好電泳槽,按照蛋白分子量不同,預制5%濃縮膠和8%分離膠,加入蛋白樣品及蛋白marker 5 μL左右。先80 V電壓跑濃縮膠,然后110 V電壓跑分離膠。電泳至蛋白marker目的條帶區(qū)域分離開,停止電泳。300 mA恒流,80 min轉膜。將PVDF膜放入封閉液中冰上搖1 h。后加入稀釋好的β-actin(1:5 000)及Na1.3(1:1 000,5%奶粉/TBST配制)、Na1.8抗體(1:1 000,5%奶粉/TBST配制)冰上搖1~2 h,再轉入4 ℃冰箱過夜。TBST洗膜2次,冰上搖10 min。加入1:10 000的二抗,孵育1 h。將二抗倒去,用PBS清洗3遍,Odyssey紅外成像系統(tǒng)采集目的條帶圖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RT-qPCR檢測結果 與A組比,B組和C組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NKA的mRNA相對表達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B和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ELISA法檢測結果 與A組比,B組和C組TNF-α、IL-1β、NKA的蛋白含量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B和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通道蛋白的Western blot檢測結果 與A組比較,B組和C組Na1.3、Na1.8通道蛋白表達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B和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和圖1。
表2 各組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RT-qPCR檢測結果(每組n=12)
表3 各組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經(jīng)遞質ELISA法檢測結果(每組n=12)
表4 各組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通道蛋白相對表達量(每組n=12)
圖1 各組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通道蛋白Western blot檢測結果
國內外研究[7-9]發(fā)現(xiàn),目前臨床上應用BTX-A治療PHN,鎮(zhèn)痛效果明顯,是一種潛在的可能用于治療PHN的可靠方法,但是作為一種運動神經(jīng)的特異性阻滯劑,BTX-A治療PHN的內在機制仍不清楚,因此,仍需要大量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來揭示BTX-A治療PHN的作用機制,以更準確和更有效地指導臨床治療。研究[10-11]表明,帶狀皰疹患者發(fā)生PHN的一個重要原因為其周圍神經(jīng)干發(fā)生炎癥,神經(jīng)末梢釋放大量的P物質、NKA、炎性因子等介質,使患者對傷害性刺激更加敏感,引起周圍神經(jīng)敏化,產(chǎn)生疼痛癥狀。本研究采用RT-qPCR和ELISA法檢測了小鼠DRG和脊髓中相關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NKA的mRNA和蛋白表達量。結果表明,于皰疹局部注射BTX-A和L5 DRG注射BTX-A(2 U/kg)均可顯著降低TNF-α、IL-1β、NKA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與局部注射0.9%氯化鈉溶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BTX-A治療PHN的作用與抑制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NKA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相關。
另外,有研究通過檢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的大鼠DRG,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肽表達顯著增加,鈣通道、鈉通道1.3和1.8蛋白顯著激活[12]。本研究中通過Western blot檢測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通道的蛋白表達發(fā)現(xiàn),BTX-A可顯著降低Na1.3、Na1.8通道的蛋白表達,且與0.9%氯化鈉溶液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也進一步提示,BTX-A治療PHN的作用可能與降低通道蛋白Na1.3、Na1.8的表達相關。
綜上所述,結合本研究結果表明,BTX-A能有效抑制PHN,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通道蛋白Na1.3、Na1.8 的表達,抑制炎性神經(jīng)遞質TNF-α、IL-1β、NKA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但在本研究中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局部注射BTX-A和L5 DRG注射BTX-A,對PHA小鼠炎性神經(jīng)遞質表達的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從而表明注射部位對于BTX-A治療PHA的機制影響不大,其可操作性方面及臨床應用方面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