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今玉
摘?要:現如今生命教育變得極為重要,學生在學習生命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到生命的珍貴,還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正處于認識周圍世界的階段,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多樣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保護自己,增強幼兒的心理素質。本文主要對幼兒教師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師;生命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年齡雖然小,但是對周邊的事物感知能力卻比較強,再加上他們沒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導致幼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為了讓幼兒從小就樹立起保護自己的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積極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來,促使學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愛生命。
一、采用繪本閱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繪本閱讀就是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色彩豐富的圖畫過程中,加深自身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漢字的認識有限,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采用繪本閱讀,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其中進行學習。由于每個階段的幼兒心智發(fā)展都不一樣,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閱讀的教學方式時,應根據自身對帶領的班級,采用適合他們的繪本閱讀內容。例如,對于小班來說,教師可以選擇圖畫比較多的繪本,內容進行直觀明了,比如可以在繪本中給他們講述在生活中要關愛自己的同學、教師和家長,不要隨意破壞花草樹木等;對于大班來說,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情感融入的繪本內容,比如植物死亡、小動物去世、親人去世時,學生應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等。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幼兒的內心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閱讀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內容積極樂觀的繪本,繪本的文字也應該通俗易懂,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繪本中的內容,達到生命教育的意義。
二、通過課堂實踐活動,組織生命教育的游戲
以往教師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告訴幼兒如何在生活中保護自己,在面對一些突發(fā)情況時,自己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反應。雖然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配合教師進行回答,但是到真正發(fā)生危險或者意外情況的時候,很多幼兒就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因此,為了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教師可以在實踐課程上,組織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演習。例如,教師在操場上組織學生碰到著火的時候,應該怎樣逃離。在確保自身安全之后,應該撥打什么樣的電話。在確保學生對這些行為進行充分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將他們分成不同的集體,讓每個集體在課堂上輪流進行演習,這樣學生在演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逃生的技巧,還有助于鍛煉他們的行為意識,如果在生活中一旦面對火災的情況時,可以讓學生快速做出反應,進行正確的逃生。
三、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對于生命教育來說,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教師僅僅依靠繪本閱讀和實戰(zhàn)演練還不夠,為了健全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網絡的搜索引擎,在上面查找一些殘疾人士樂觀生活的視頻,視頻的主題盡量集中,避免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由于視頻內容過多,出現了思維混亂的情況。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看的時候,為了防止有的學生出現思維走神的情況,教師可以在他們看完之后,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比如,這個視頻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殘疾人士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具體的行為有哪些?然后給他們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這樣學生可以在思考的過程中,將視頻內容在腦海中進行梳理,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督促學生對視頻內容進行充分學習,還有助于他們在學習中提升自身對視頻內容的了解。由于每個班級都有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面對教師存有畏懼心理,當教師對學生進行詢問時,提問的語氣進行溫和,減少學生的緊張感,促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進行充分表達。但是我國幼兒數量比較多,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提問,為了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觀看匯報單,讓學生以文字或者畫畫的形式,將自己對視頻內容的理解進行表達。因為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教師在觀看學生的匯報單時,只要明白他們對視頻內容有所掌握即可。
四、利用家園合作的教學模式,促進生命教育高效進行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每天待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因此,為了學生在幼兒階段能夠更好掌握相關的生命教育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家園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家長和教師共同聯手的防護,促使生命教育高效進行。比如,教師可以在幼兒開學報道的時候,讓家長將自身的姓名、聯系方式進行詳細填寫人,然后教師將學生的家長通過電子設備組成一個家長群,讓他們定期將幼兒在家里面的經典表現發(fā)送到群里。由于有的學生家長工作比較忙,教師可以適當規(guī)定視頻的數量,只要內容具有代表性即可。當家長將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以視頻的形式進行發(fā)送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詳細記錄,對那些在生活中樂于幫助父母打掃衛(wèi)生、愛護花草的學生以分數的形式制作成表格,在期末的時候,對學生的表現以獎狀的形式進行鼓勵。由于幼兒攀比心理比較重,為了防止那些沒有獎狀的學生對自身的日常表現產生懷疑的心理,教師盡量給每個兒童都發(fā)一張獎狀,可以在獎狀的內容上適當進行更改。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身行為的認可,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行動興致,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周邊的事物,促使他們積極快樂的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幼兒實施生命教育時,應全面分析他們的心理,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教育,促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強自身對生命的認識,在生活中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愛護他人。
參考文獻
[1]?李聯鳳.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及其建構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3-28.
[2]?王兵.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實踐邏輯———基于一所華德福幼兒園的個案考察[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0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