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琪
摘 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而“育人”,就是小學班主任重要的職責所在,其中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更是班主任“育人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也是小學生基礎教育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任務。因此,針對小學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策略進行淺談,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啟迪。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文明禮儀;實踐策略
文明禮儀是一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的行為規(guī)范和做事準則,更是一個人從內到外的一種良好修養(yǎng)習慣的表現。小學作為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實踐中正確實施,既關系到小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能否養(yǎng)成,也關系到我國“禮儀之邦”美譽的發(fā)展與傳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實踐中實施德育工作時,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實踐策略,重視小學生“文明禮儀”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一、班主任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
學生在學校與教師朝夕相處,很容易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從而當作自己行為處事的準則。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實施“文明禮儀”德育時,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能夠做到,嚴令禁止學生做的事情,自己也堅持不做,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自身的行動去教育學生,沒有任何的強制性,學生也愿意接受,愿意效仿。
(一)以身作則,讓學生認知“公德”
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少,不具備一定的行為意識,他們完全憑借著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情,不知道“對錯”,也不知道什么是社會“公德”,所以一些小學生會在無意間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例如:學校組織春游,或者參觀名勝古跡,一些學生就會在景區(qū)亂扔垃圾、亂涂亂畫、損壞公物、踐踏花草等,教師如果給予語言上的道德教育,有時候不僅不會得到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效果,一些學生甚至還會變本加厲。因此,每次在春游或參觀名勝古跡的時候,班主任可以自帶垃圾袋,把在景區(qū)內看到的垃圾、自己吃剩的果皮包裝袋分類處理,然后再扔到指定的垃圾筒內。學生看到了班主任的行為,下次春游或參觀名勝古跡時會自發(fā)地準備垃圾袋,學著班主任的樣子把周圍的垃圾分類處理。
(二)以身作則,讓學生認知“紀律”
現如今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都較為優(yōu)越,父母為了學生能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不讓學生做任何事情,這也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一些不文明的習慣,做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沒有任何的紀律可言,難以管教。例如:一些學生經常遲到,班主任采取課后單獨談話、點名訓斥等措施,學生對“紀律”仍沒有正確的認知,效果仍然不佳。后來,班主任讓遲到的學生寫檢討,說明自己遲到的原因,并在全班學生面前大聲朗讀,學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雖然他們十分不情愿,但遲到的次數卻顯著減少。有一次,班主任由于個人原因,在上課鈴響后,晚了一分鐘到教室,班主任也沒有進行解釋,開始上課,在學生練習期間,班主任寫了長達1000字的檢討,并在快下課的時候,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朗讀起來,主要檢討自己沒有遵守班級紀律,這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至此之后,學生再也沒有遲到過,即使遲到,學生也心甘情愿地寫檢討。班主任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對“紀律”有了一個正確的認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則,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之間受到影響,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二、家校合力,讓學生講文明,樹新風
德育是新課改教育理念中重要的教學思想,而德育中的“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教育而言,很多家長都把重任放在教師的肩膀上,這也造成了學生一星期在學校的五天表現優(yōu)秀,“知書達理”,一旦周六日回家,“原形畢露”,一些家長還時常抱怨:“你在學校都學什么了?”這也讓社會上流行起一種“5+2=0”的教育說法。學校教師的“文明禮儀”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缺少家庭的協(xié)助,對學生的德育就如同形式,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因此,對于學生的教育而言,要實現家庭“養(yǎng)”,學?!敖獭保餐坝钡募倚:献骼砟?,家校之間,相輔相成,這樣才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才會讓學生“講文明、樹新風”。例如:班主任在每學期固定的家長會上向學生家長傳輸共育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在平日還可以通過QQ、微信、釘釘等軟件平臺組建以班級為單位的家長群,針對學生的“文明禮儀”,家校之間及時溝通,齊心協(xié)力,共同落實對學生“文明禮儀”的教育。
三、結束語
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重視學生知識獲取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因此,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時,既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也要實施家校聯(lián)合,對學生共同教育,讓學生講文明、樹新風,傳承我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參考文獻:
[1]王丹莉.談小學生校園文明禮儀教育[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3):134.
[2]王玉霞.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初探[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2(8):386.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