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寧
重讀《三國》讀到孫堅因為意外得到傳國玉璽,動了僭越的心思,最后被各路諸侯追殺,萬箭穿心而死,忽然意識到這故事的內(nèi)核似曾相識?!吨腑h(huán)王》里人皇之子埃西鐸打敗魔多之后得到了魔戒沒有銷毀,偷偷留下,喚起了野心,最后反被魔戒的詛咒害死。兩個被自己的野心害死的英雄,如此相似,又各自引出了一個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的開始。這不是巧合,更不會是作家的互相借鑒。這是核心作品的共同特點,盡管敘述方式、講述技巧在不斷變化,打動人心的特質(zhì)卻是永恒。
因愛生恨,為得不到的愛,毀掉自己所愛之人的悲劇故事,是今天的好萊塢通俗劇情片常有的故事線,可是在王爾德《莎樂美》里早有經(jīng)典的原型——莎樂美公主得不到圣約翰的愛,繼父希律王卻迷戀莎樂美的七層紗之舞,于是莎樂美提出,自己跳舞之后,希律王要答應(yīng)她的任何要求,舞蹈之后,莎樂美要求的就是她求愛不得的圣約翰的頭顱。
在封建貴族之家,世故美麗的心機(jī)女子用盡手腕謀求到自己需要的婚姻,真正的純情者孤寂而絕望——這是《紅樓夢》里的寶釵和黛玉,也是屠格涅夫《貴族之家》里的瓦爾瓦拉和麗莎。
受到良好教育,一生受困于一個閉塞小城,枯燥重復(fù)的生活讓人永遠(yuǎn)懷念遠(yuǎn)方繁華的大都會,渴望著豐富的精神生活,因為種種不切合實際的浪漫愛上不該愛的人,期待著不枯竭的激情,最后也只能絕望地原地打轉(zhuǎn)——這是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是契訶夫的《三姐妹》,還是電影《革命之路》。
野心勃勃但缺少根基的男青年,依靠聰明、英俊、野心,一路哄騙女性,混進(jìn)名利場中心,毫不留戀地拋棄靈魂,他是巴爾扎克《高老頭》里的拉蒂斯涅,莫泊?!镀僚笥选防锏亩怕逋?,司湯達(dá)《紅與黑》里的于連,也是《鍘美案》里的陳世美。
經(jīng)典里的人物,如果都復(fù)活在某處,大概會互相問候“原來你也在這里”。
閱讀會為你展開人間最寬廣的畫卷,這就是讀到一本好書的快樂。時間長河篩濾下的精品,包容了人間悲喜,人性的善惡。它讓你看清許多人的宿命,明白許多人的身不由己,懂得自己的無知與有限,原諒自己和別人;知道許多毀滅是偉大的,許多得逞是可恥的,被唾棄的也許值得同情,被謳歌的也許有至暗時刻。一本好書用最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示給你世界的復(fù)雜、人的偉大與渺小,最后依舊讓你心動唏噓或者歡笑。好書的魅力就是,一切那么遙遠(yuǎn),你依舊感同身受,“世間盡是陳腐之事,總有未描摹盡之情”。讀書人皓首窮經(jīng),不覺疲累,就是因為有好書的魅力一代代沉淀,書是窗口,可以窺探到別人,又如鏡子可以看清自己。
讀一本好書,讓你可以暫時跳出生活的漩渦,看清自己的無力,也尊重自己的勇敢;拷問自己的靈魂,也寬恕自己的愚蠢。時間長河中所有的悲喜劇都不孤單,好書,讓你無法欺騙自己,并且愿意誠實地生活。
(易茗摘自《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