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依晴
摘 要:傳統(tǒng)的閱讀評價以紙筆測試為主,以分數為目標,以考試內容為導向,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簡單運用,而對書本身缺乏個性化體悟。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評價機制,嘗試多種閱讀評價策略,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才能更好地契合時代要求,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評價;評價困境;評價策略
一、閱讀評價的困境
閱讀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說,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有賴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它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與思辨能力的提升。但是,傳統(tǒng)的閱讀評價以紙筆測試為主,以分數為目標,以考試內容為導向,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簡單運用,學生往往會記住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乃至思想主旨,但對書本身缺乏個性化體悟??梢哉f,統(tǒng)一化的紙筆測試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助長了他們的功利化傾向,這無疑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背道而馳。在核心素養(yǎng)下,閱讀評價應遵循多樣化、分層化、趣味化的原則,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科學技術,豐富評價形式,重視過程性,建立積極的獎勵機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評價的原則
核心素養(yǎng)要求關注對學生思維品質和思維過程的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不同主體的接受能力,分層設計閱讀評價機制,同時關照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注重評價機制的趣味性。
(一)多樣化。即不同評價策略共存,多管齊下,保障閱讀評價的延續(xù)性與有效性。核心素養(yǎng)充分考慮了每個人的個性特點,注重個體的自由發(fā)展,而不是一刀切,閱讀評價也應遵循此項原則。進一步說,閱讀本身就是一個項個性化活動,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和個人性,每個人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均有不同,同一套評價體系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最后,小學生每個年級的年齡特點和學段特點各有不同,也決定了在閱讀評價策略的選擇上須有所區(qū)分。對于閱讀中不能量化評價的部分,應該將考察性評價、描述性評價、檔案袋評價與實際操作等有機結合,全方位考察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二)分層化。也就是針對不同學齡階段和閱讀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閱讀評價策略。具體來說,低段的學生還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對學習的趣味性要求也比較高,因此,相應的閱讀評價策略也要簡單化、直觀化,可整合手工、美術等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到了中段,學生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有些學生還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此時的閱讀評價可以趨向紙制化、抽象化;至于高段學生,他們處于小學學習的最高階,抽象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了一定發(fā)展,閱讀評價則需要綜合化、體系化。當然,對于同一學段的學生,教師也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制定分層化的閱讀評價與考核機制。
(三)趣味化。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閱讀評價機制必須具有趣味性??傮w來說,小學生的生理尚未成熟,心理也比較幼稚,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為保持小學生對閱讀的長足熱情,教師必須要綜合運用不同手段,不斷進行刺激、鼓勵。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閱讀評價機制,如繪本制作、手抄報制作、知識競賽等,將會不斷讓他們保持對閱讀的熱情與興趣,進而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三、閱讀評價的策略
核心素養(yǎng)強調個性的自由發(fā)展,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下,閱讀評價應當乘科技之帆,將線上考核與線下考核相結合,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并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有效的反饋機制。
(一)以科技為基。當前,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手段,閱讀評價也是如此。將閱讀成果通過音頻、視頻等手段加以呈現,利用軟件將學生的閱讀情況按閱讀時間、閱讀進讀等進行排名,實時反饋、總結,這樣,學生的閱讀情況一目了然。而學生也能輕松地獲取同伴的閱讀情況,以此鞭策自己,有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和促進作用。
(二)以過程為重。教師可以將閱讀作為常規(guī)作業(yè),以《閱讀記錄單》等形式記錄,及時反饋、激勵,持之以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閱讀評價也需要注重過程性,尤其對于那些階段閱讀能力一般,但具有良好閱讀習慣,堅持閱讀學生,教師應不斷進行表揚、鼓勵,保持他們的閱讀熱情與閱讀興趣,這樣,將作為結果的閱讀評價演變?yōu)槠鋵W習過程的一部分,推進其不斷前行。
此外,核心素養(yǎng)強調個體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它需要“通過綜合素質評價來體現,如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合作學習能力”。在閱讀評價中,通過小組合作共讀一本書、開展閱讀知識競賽等讀書活動,同樣可以提升其閱讀素養(yǎng)。
(三)以激勵為導。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側重師對生的單向考查,學生只是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這無疑不利于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發(fā)揮,也不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改革考試方式,讓學生互相出閱讀題、互相打分、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既考查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也對他們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更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
學生的閱讀成果最終體現為其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因此,綜合多種閱讀活動與閱讀檢測,教師應該可以較好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