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治彥
(上海市長寧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 200335)
目前,我國對于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康復治療多在封閉式房間里進行,這將會導致患者與社會嚴重脫節(jié),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十分不利,使患者痊愈后無法及時的回歸到社會,進行正常生活[1]。因此,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應當加大營造患者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力度和與社會接觸的范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家庭式護理模式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其具體報告如下所示。
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精神病院入住的精神分裂癥病人9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45例,女45例,平均年齡29.36±12.02歲)和觀察組(45例,女45例,平均年齡36.14±13.01歲),剔除情況:剔除精神分裂伴有嚴重軀體疾病患者;就醫(yī)時間不穩(wěn)定患者。根據(jù)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根據(jù)精神分裂癥病人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治療時間皆為三個月,其具體操作如下所示: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具體護理操作包括給藥護理和生活護理等。給藥護理:每天按時照顧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給患者講解抗精神病藥物知識;生活護理:組織精神病分裂患者讀書、看電視、唱歌、表演等活動。
觀察組: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使用家庭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包括完善陪伴制度:根據(jù)患者需求,由直系家屬進行相應陪伴,讓患者穿自己的衣服,在家屬的陪伴下進行自由活動,例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聊天,同時可以自由使用購物卷到我院規(guī)定的陽光超市進行自由購物;取消統(tǒng)一化物品放置管理制度:在患者日常生活上,以家庭化為原則,允許自由放入沒有危險性的娛樂用品與生活用品;增加過節(jié)氣氛:逢年過節(jié),參照原始家庭情況,增加病房溫馨程度,節(jié)假日或者病人生日的日子,增加贈送禮物和卡片等環(huán)節(jié)。
治療三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BPRS和SDSS做系統(tǒng)評分,其評分標準如下:
BPRS:觀察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以1-7分為評分標準,其總評分越高,病情越重;
SDSS:評定精神病分裂患者社會功能,以0~2分為評分標準,總評分越高,其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
使用SPSS 10.0版本軟件對兩組患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當P<0.05時,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BPRS總評分為(25.45±0.54),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BPRS總評分為(22.79±0.86),觀察組BPRS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SDSS總評分為(9.56±0.56),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SDSS總評分為(2.13±0.21)),觀察組SDSS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我國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治療設(shè)施和管理模式大部分還停留在封閉式管理模式上,病人所處的環(huán)境封閉又有局限性,這會使患者對陌生又封閉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緊張、恐懼以及被歧視的感覺和情緒來,會導致接下來的康復治療大打折扣,同時封閉式治療會讓患者與社會脫節(jié),長久的脫離現(xiàn)實社會,會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退化和日常生活的額能力下降,這對患者的恢復有很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患者恢復之后回歸社會的速度[2]。
因此,為了加快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夠早日恢復,恢復過后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相應的護理工作必不可少。家庭式護理模式,以整個家庭為單位,使用原始家庭為基本原則,允許直系家屬陪伴患者,能夠隨時與患者溝通,帶領(lǐng)患者進行購物,自由活動,在心里作用的干預下,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達到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快速康復的目的[3]。
綜上所述,家庭式護理模式在治療精神病分裂癥患者中,能夠有效地減少和消除患者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加快病人恢復健康的速度以及提高患者在康復過后回歸社會的速度。因此,該方法值得被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