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露,田 杰*
(1.貴州中醫(yī)藥大學2017級研究生,貴州 貴陽 550002;2.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3)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主要特征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團,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更甚者伴有心慌、腹痛、呼吸困難等癥。一般蕁麻疹連續(xù)每天反復發(fā)作,且持續(xù)時間有6周或超過6周,即可診斷為慢性蕁麻疹。
凌湘力教授是國家級名老中醫(yī),致力于中醫(yī)學四十余載,擅長診治各種疑難雜癥,我有幸能跟診凌湘力教授,現(xiàn)將凌湘力教授治療蕁麻疹的經(jīng)驗總結,供同道參考。
顏某某,男,37歲,因“反復蕁麻疹3+月”于2018年12月5日初診。患者于3+月前因感冒后服用“頭孢”并飲酒后出現(xiàn)頭面部蕁麻疹,就診于“華西醫(yī)院”,予以“激素、西替利嗪(具體不詳)”后癥狀改善,但此后癥狀反復發(fā)作,并逐步波及至胸腹、背、大腿內側,皮疹呈團塊狀,與周圍皮膚界限明顯,瘙癢劇烈,為進一步治療,遂就診。目前長期服用“激素(具體不詳)”。就診時癥見:頭頸部、胸、腹、背部及大腿可見不規(guī)則形狀的紅色斑塊,外觀呈橘皮樣,與周圍皮膚界限明顯,瘙癢劇烈,精神納食可,大便如常。舌淡紅,苔白,脈弦數(shù)。處方:荊芥10 g,防風6 g,蟬蛻10 g,火麻仁20 g,牛蒡子10 g,五味子10 g,烏梅10 g,白芍12 g,當歸10 g,黃芪6 g,絲瓜絡15 g,甘草3 g。6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食物,保持生活規(guī)律。
12月11日二診,患者服藥后頭頸部蕁麻疹減輕,胸、腹及大腿皮疹反復發(fā)作,瘙癢稍減輕,精神納食可,大便如常。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藥方為:荊芥10 g,防風6 g,蟬蛻10 g,牛蒡子10 g,五味子10 g,烏梅10 g,白芍12 g,當歸10 g,絲瓜絡15 g,甘草3 g,黃芪6 g,黃芩12 g、土茯苓15 g、茯苓20 g、地膚子12 g。6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12月18日三診,患者服藥后所有皮疹消失,未見有新發(fā)皮疹,易疲乏,精神納食可,二便調。舌淡苔薄白。方藥為:防風6 g、蟬蛻10 g、牛蒡子10 g、五味子10 g、白芍12 g、絲瓜絡15 g、甘草3 g、黃芪6 g、大棗3 g。6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按語:首診時患者頭頸部、胸、腹、背部及大腿可見不規(guī)則形狀的紅色斑塊,伴瘙癢明顯,且病程遷延日久,故可以診斷為慢性蕁麻疹?;颊咴谑褂每棺璋匪幖凹に刂委熀?,癥狀未見明顯緩解?;颊咭颉案忻啊焙笮l(wèi)表不固,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從而易感受風邪,加之飲酒,屬于“濕邪、熱邪”的范疇,故凌湘力老師辨證為衛(wèi)表不固、濕熱內蘊。首診方中用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疏風解毒配絲瓜絡搜風通絡以加強止癢之功;中醫(yī)有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故用火麻仁以清胃腸道積熱;因慢性蕁麻疹大多以本虛表示為主,在祛風的同時注意要顧護機體的正氣,故凌老利用白芍柔肝養(yǎng)陰、五味子益氣固表、烏梅養(yǎng)陰搜風之性,三者均為酸味藥的代表藥,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酸斂”和“酸散”兩個方面,酸味藥入肝經(jīng)后,用其“酸斂”之性養(yǎng)血斂陰使肝體“藏血”充足, 為肝用提供物質基礎, 使肝主疏泄功能正常發(fā)揮, 也正符合酸味藥“酸散”之性。久病必虛,氣虛則衛(wèi)表不固,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肌膚,加入當歸、黃芪以益氣養(yǎng)血;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當歸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加致密性[1];甘草能夠補虛、解毒。二診時患者頭面部皮疹減輕,胸、腹部及大腿皮疹仍反復發(fā)作,瘙癢稍減輕,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考慮仍有濕熱,故予上方加黃芩、茯苓清熱利濕并配以地膚子、土茯苓加強止癢之功。三診患者皮疹癥狀明顯緩解,舌淡苔薄白。皮疹基本消失,故去荊芥、蟬蛻、當歸、黃芩、土茯苓、茯苓、地膚子,患者病變日久,久病必虛,恐后期皮疹因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反復發(fā)作,加白術、大棗以益氣固表。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易反復發(fā)作的疾病,往往一部分患者在經(jīng)抗組胺、激素等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緩解。在中醫(yī)方面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明顯減少了復發(fā)率。鄭健教授[2]則提出主要內因是素體正虛,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外因是感受風邪,蘊于肌表、經(jīng)絡,而風邪善行數(shù)變,故皮膚可見有游走性風團,瘙癢劇烈等表現(xiàn)。因風邪為百病之長,易與寒邪、濕邪、熱邪同時發(fā)病。凌湘力教授則提出“風邪”為蕁麻疹的主要致病因素,并同時兼夾有寒邪、熱邪或濕邪,所以在治療時主要以祛風為首則,又因慢性蕁麻疹易久病入絡,久病必虛,故在祛風的同時應當使用少量益氣養(yǎng)血之品,從而達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使氣血通暢,營衛(wèi)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