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梅
(內蒙古錫盟西烏旗醫(yī)院,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026200)
慢性乙肝作為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本研究對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治療措施進行分析,討論加味逍遙丸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擇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納入的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50例,利用抽簽法,其中分為實驗組(n=25)與參照組(n=25)。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男29例,女21例。年齡分布24-68周歲,均值(46.29±9.15)周歲。慢性乙肝病程時間1-14年,均值(7.68±1.81)年。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年齡、性別、慢性乙肝病程時間結果未見顯著差異性特征(P>0.05),其校準結果對比值與統(tǒng)計學要求一致。
參照組治療藥物為替諾福韋酯,給予患者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每日口服1次,每次300mg。實驗組予行加味逍遙丸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治療,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加味逍遙丸,每日口服2次,每次6g。全部患者均連續(xù)治療9個月。
全部50例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病案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前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指標通過t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是其表現(xiàn)方式。統(tǒng)計學判別標準是P<0.05。
實驗組治療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30.59±21.56)U/L,參照組為(130.84±21.26)U/L,t值為0.0412,P值為0.9672;實驗組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39.06±11.19)U/L,參照組為(48.43±13.8)U/L,t值為2.6369,P值為0.0112;實驗組治療前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1 9.3 8±3 1.3 7)U/L,參照組為(119.94±31.09)U/L,t值為0.0633,P值為0.9497;實驗組治療后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34.42±9.65)U/L,參照組為(42.28±11.55)U/L,t值為2.6111,P值為0.0120;實驗組治療前總膽紅素(41.07±4.97)mmol/L,參照組為(41.12±4.95)mmol/L,t值為0.0356,P值為0.9717;實驗組治療后總膽紅素(11.98±3.08)mmol/L,參照組為(16.37±3.95)mmol/L,t值為4.3822,P值為0.0000。對比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數(shù)據(jù),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治療前肝功能指標具有一致性,P>0.05,實驗組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低于參照組,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對比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2組均為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組間無差異,P<0.05。
中醫(yī)范疇中慢性乙肝屬肝瘟、脅痛范疇,患者體內正氣虛虧、肝郁氣滯所致,以肝郁脾虛型最為常見[1]。本研究對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實施加味逍遙丸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治療,結果顯示,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患者治療前肝功能指標具有一致性,實驗組治療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低于參照組,2組均為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替諾福韋酯作為脫氧腺苷磷酸無環(huán)核苷磷酸酯類似物,能夠起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細胞復制[2]。在替諾福韋酯基礎之上給予患者加味逍遙丸進行治療,加味逍遙丸包含柴胡、白芍、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牡丹皮、薄荷、梔子等藥物,起到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扶正益氣的臨床效果,促進患者肝郁脾虛癥狀有效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肝功能水平。
綜合以上結果,加味逍遙丸聯(lián)合替諾福韋酯于肝郁脾虛型慢性乙肝治療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