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文雄
(泰州市中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心系疾病患者,病情纏綿難以,多數患者起病急,頻發(fā)與夜間及冬季,危及生命。目前全球范圍內少陰病死亡率較高且發(fā)病率居高不下,林正時病情復雜、情況多變,因此應對癥治療。
王靖教授自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尤擅長心系疾病,并在長期臨床工作中堅持中醫(yī)理論為基礎指導思想,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獨特的診療特色及學術思想[1]。其認為心系疾病應以病機而論,即《醫(yī)學入門》中“神明之心”、“血肉之心”病癥,包含驚悸、胸痹、不寐、怔忡、夢遺等癥狀。西醫(yī)臨床常以冠心病與高血壓為主,通常伴有高血糖、動脈硬化、高血粘度、高血脂等癥,病機復雜,發(fā)病多為飲食失節(jié)、勞逸失度、稟賦不足、情志不遂、年老體衰等因素,造成氣血陰陽失衡、臟腑氣機失調。王靖教授認為,心系疾病病機特點包括久病及腎、久病致郁、久病多虛等,五臟中肝腎與心脾最為重要,需祥加辯證,理清標本虛實,與具體疾病特點相結合,予以患者不同治療方法,使之庶克有濟[2],就不同病癥取相應組方加減可保證藥效價值。本文現就心系疾病治療經驗介紹于下:
該癥特點為心臟擴大,伴心肌肥厚、心室收縮功能退減。亦或部分患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率失常。該癥可呈進行性加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王靖教授認為,該病因心陽不足,血瘀水滯,肺脾腎三焦失職因其發(fā)病,故臨床治療以溫潤滋補,壯陽通絡,活血利水方為主,需多選黃芪湯加減控制擴張型心肌病。組方含黃芪、黨參、桂枝、五加皮、澤瀉、白術、車前子、益母草、水紅花子、女貞子、絞股藍等。方中黃芪、黨參等中草藥可益氣壯陽,強心利水;漢防己、澤蘭等中草藥可消腫止痛,強心健脾;絞股藍可滋補氣血,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故組方用藥可強心理氣,活血祛瘀,潤養(yǎng)臟腑[3]。
[例一]:XXX,男,50歲,擴張型心肌病5年。癥狀以心悸、反復氣喘為主。臨床用藥:米沙坦40 mg/次/d;螺內酯10 mg/次/d。今日癥狀加重,雙肢水腫,腹脹汗津。四診可見舌淡邊齒痕,舌苔白、脈象細滑。予溫陽利水,補氣活血方治療。組方:黃芪20 g、黨參、澤蘭、澤瀉、白術、益母草、女貞子、山楂各15 g、五加皮10 g、車前子12 g、絞股藍8 g。7劑后患者舌苔薄紅,脈細滑。后調整組方控制病情。黃芪30 g、白術、漢防己、薏苡仁、茯苓各15 g,麥冬、玉竹各12 g、五味子、黨參、延胡索各10 g。服藥一段時候后水腫消退,去除絞股藍、益母草、葶藶子等藥物;加麥冬、玉竹、五味子養(yǎng)陰生津。腹脹便秘者加茯苓、薏苡仁、陳皮、白術利濕。服用組方1年后可見心悸盜汗、四肢乏力、下肢水腫癥狀消失。
心肌炎后遺癥以心悸煩悶為主,可伴氣短乏力。王靖教授認為該癥多因氣血不足,心腎虧虛,血瘀阻滯發(fā)病,應予清心瀉火,解毒消腫,補氣潤陰方治療。臨床治療中多以生脈散加味控制心肌炎后遺癥。組方:生黃芪、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地等,藥劑藥量依個人體質調整。若有余毒未清者可行黃芪、黃柏、連翹藥物控制。若有氣血虧虛,咳喘明顯者可加絞股藍、漢防己、茺蔚子等藥物控制。諸藥合用可強心利尿,補氣養(yǎng)血,化瘀解毒。
[例二]:XXX,女,49歲。曾因“心肌炎”入院治療,近幾日胸悶煩躁、氣短乏力,四診觀察見舌偏紅,脈細滑。望聞問切護診斷為心肌炎后遺癥。病因病機為氣血兩虧,邪毒未消所致。方中:生熟地、太子參、黃芪各12g、生黃芪30g、當歸、五味子、知母、漢防己、茺蔚子、止咳、絞股藍、赤白芍各10g、黃柏、浮小麥各20g、煅龍牡30g。5劑服用后癥狀明顯緩解,苔薄白、脈細、氣血陰虛。后加入斂汗藥材,連服1月余,各癥候盡消。思量勞作時病情反復于組方中增加補腎健脾藥材調理預后。用藥后12個月內病情無反復。
心臟神經官能癥癥狀表現以心慌為主。王靖教授認為該病多發(fā)于內向、好勝之人,因此宜補益心脾、寧心安神,可選心臟神經官能癥方選歸脾湯加減治療。組方:黃芪、茯苓、當歸、生龍牡、遠志、炙甘草等。若心陰不足、舌紅少苔,脈沉弦細者可加太子參、麥冬、白芍;若肝氣郁結,心慌胸悶,舌淡苔薄,脈弦細者可加柴胡、枳殼、炒麥芽;若氣滯血瘀可加柴胡、赤芍、郁金、雞血藤;若心慌胸悶、舌苔薄黃可去黃芪,加膽南星、半夏、枳實、黃連等。
[例三]:XXX,男,39歲。工作繁忙胸悶、頭昏癥狀明顯。舌邊多齒痕,舌苔薄白,脈弦細。該癥病因病機為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已選補腎強心,養(yǎng)血安神方治療。組方:生黃芪、雞血藤、合歡皮各20g,生龍牡30g、茯苓神、丹參各15g、白芍、夜交藤各12g、遠志8g、郁金6g、炙甘草2g。6劑后可見心慌減輕,納可。舌苔多見齒痕苔薄白,可加黨參10g。7劑后改為歸脾丸鞏固病情。
心律失??梢朗Сr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型心律失常。王靖教授認為該病屬心悸范疇,病位在新,心腎陽虛為病因病機,患者多見胸悶氣短、心悸頭暈等表現。王靖教授在臨床治療多以溫潤滋補、振奮心陽為原則,多選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組方:麻黃6g、細辛6g、附子15g。麻黃可溫補腎虛,細辛可助益心陽,附子可溫和表里。諸藥合用可祛風散寒,溫經通陽。
[例四]:XXX,女,39歲?;颊咝幕?年余,勞累后心慌明顯,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身體贏弱,脈弦細?;颊咝募骂l繁,心前區(qū)疼痛,休息后不緩解,無惡心嘔吐癥狀,畏寒明顯,夜間癥狀重,下肢水腫,睡眠差。取補腎安神方控制。方用:麻黃6g、細辛6g、五味子3g,麥冬4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7劑后心動過速明顯減緩,睡眠改善。四診見患者舌苔暗紅,脈弦數。組方改為黃芪25g、瓜蔞6g、五味子5g、止咳10g。繼服1個月后證后緩解,心電圖無異常。隨訪半年見疾病穩(wěn)定無惡化。
綜上所述,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后遺癥、心臟神經官能癥、心律失常為心系疾病類屬,可依疾病癥候選取及調整對癥組方。王靖教授認為,擴張型心肌病多選黃芪湯加減,心肌炎后遺癥予生脈散加味,心臟神經官能癥予歸脾湯加減控制病情,心律失??捎杪辄S細辛附子湯治療,并依不同癥候加減藥物劑量可見良好預后,減少疾病反復。本文以王靖教授多年臨床經驗為主詳細論述,或因地域差異或個人體質差異組方起效不同萬望海涵。亦建議各同仁就本文論點行不同方用對比,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