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fā)瑛
摘?要:中小學生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義務,學校與家庭都應該跟隨時代的步伐,認真學習先進的家校合作教育理念,整合各方面資源,更新理論、付諸實踐、積累經驗、反思改進,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為中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5-0002-02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心智發(fā)育尚未完全,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校方和家庭兩方共同合作引導,幫助中小學生健康發(fā)展。在農村中小學校中,校方應綜合考慮地區(qū)發(fā)展較為落后、教育資源相對缺乏、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等地區(qū)因素,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主動帶動家長交流溝通,因地制宜,整合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可利用的資源,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家校交流方式的作用,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家校合作共育形式,創(chuàng)建豐富且系統(tǒng)的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的合作體系,共同擔負起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教育的重大責任,促進農村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豐富家長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形式
(1)定期開展家長培訓講座,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農村因為發(fā)展較為落后,各方面資源相對欠缺,許多家長,甚至是教師,對家校合作共育理念非常陌生,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學校方面的事情,因此,構建和諧有效的家校共育體系最首要的任務是幫助教師以及家長認識到對中小學生實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必要性。校方可以定期邀請相關方面的教育專家,舉辦家校合作共育知識講座,及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家校合作理論知識、實踐成果傳授給教師和家長,盡可能協(xié)調家長時間,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對此,校方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進一步地,可以在學校中開辟專門的家長學校板塊,為家長們提供家庭教育相關的學習資料。各中小學??梢栽O置類似于“家長開放日”的活動,邀請學生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家長熟悉學校的課堂教育,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同時也可以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反饋表對學校方面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教師發(fā)揮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針對各自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針,并認真監(jiān)督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廣開言路,舉辦雙向交流型家長會
家長會是家庭與學校互動交流的一種常見的方式,但是傳統(tǒng)的家長會往往都是教師的“一言堂”,由教師介紹班級的整體成果、學生的學習狀況等,這樣的家長會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交流溝通作用,流于形式,對家校共育策略的實施并沒有多大作用。素質教育的推行使得學習成績并不是衡量學校教育的唯一手段,農村中小學校應該緊跟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家長會的重點也不能僅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上,家長會的目的應在于學校與家庭的雙向溝通,教師要用心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狀況,家長需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情緒狀態(tài),教師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家長,不可因為學習成績或者家庭狀況而對學生家長區(qū)別對待。雙方利用家長會進行無障礙的交流溝通,讓教師了解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家長尋求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家長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學會換位思考,各盡其責,同時可以豐富家長會的主題,根據(jù)每個班級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普遍遇到的問題以及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經常遇到的障礙,開展針對性的專題性家長會,家長之間互相交流經驗技巧,幫助家長更順利地配合學校展開家庭教育工作。
(3)組織家長委員會,適當參與班級管理與決策
由于家長人數(shù)眾多,散漫的管理容易造成家校合作共育體系混亂,學校可參考班級委員會的模式設立家長委員會,由學生家長選舉產生,選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且教育方法科學有效,溝通能力強的家長幫助教師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協(xié)調家庭與校方的關系,建立班級-年級-學校層層遞進的家長委員會體系,讓家長委員會成員代表廣大家長的意見參與班級、年級、學校重要事件的管理與決策。家長委員會成員一方面要與其他家長多溝通交流,收集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記錄家長對學校的意見,盡力幫助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另一方面,對于農村中小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案等,完整全面的向家長們傳達,并征求家長們的看法。學??蔀榧议L設置專門的“征求意見信”,由家長委員會定期向家長們分發(fā),家長們可匿名向學校各方面事務提出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由家長委員會整理歸納后與校方進行溝通,商議解決。家長委員會可作為家校合作共育機制中幫助家校實現(xiàn)有效溝通的橋梁,及時解決家校兩方對對方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減少家校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和諧因素。
(4)開發(fā)多樣化的親子互動活動,創(chuàng)造家庭情感交流的媒介
農村中小學生在家庭中與家長缺乏溝通交流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學校作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中的主導者,應該幫助家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與自己的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在保證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多將校園向家長開放,盡可能地讓一些不熟悉教育的家長多接觸校園,了解學生教育,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學校中的志愿服務活動,比如,在考試中充當監(jiān)考老師,在運動會、藝術節(jié)等校園活動中擔任安全管理員,通過校園志愿活動參與孩子的校園活動,感受孩子的校園生活中的煩惱與快樂。教師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一系列好玩的親子互動活動,親子故事征文、書香家庭、親子美食匯等,家長與孩子在親子活動中共同面對挑戰(zhàn),分享成果,近距離參與孩子的成長歷程,進行深層次的情感交流,為家校合作共育打造堅實的基礎。中小學生一般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覺得與父母有代溝,各種各樣的親子互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消除對家長的逆反或者懼怕心理,增進家庭情感交流,創(chuàng)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使家校合作共育措施實施的更為順暢。
2.打造互聯(lián)網+家校合作機制
(1)優(yōu)化傳統(tǒng)家校溝通模式,拉近家校空間距離
對一部分公路建設較少、通村車輛少,出行不太方便的農村家庭而言,傳統(tǒng)的家訪、家長會、家長活動等家?;臃绞降膶嵤斐杉彝サ睦_,阻礙家長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共育機制的建設,當家長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時,互聯(lián)網的應用可以有效優(yōu)化這些傳統(tǒng)家?;幽J剑ㄟ^線上拉近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空間距離。校方可以搭建網上家長學校,網絡溝通平臺,網絡視頻通話等,減少家長學習所需要出門的次數(shù),考慮到農村一些家長對電子產品的使用較為陌生,學校首先可為中小學生家長適當安排一些線下的互聯(lián)網使用教程,同時可以布置學生為自己家長示范教學,幫助家長熟練使用網絡平臺,然后慢慢將部分線下交流活動轉為線上,將家庭教育的過程以及成果都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展示出來,家長與教師進行線上交流、線上評價,不僅可以減少出行成本,而且能夠更及時、更有效的進行聯(lián)系。
(2)拓寬家校溝通渠道,打造線上溝通平臺
互聯(lián)網是實施家校合作共育措施的重要工具,線上溝通平臺能夠極大地拓寬家校溝通的渠道。首先最基礎的是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教師可以在群里隨時隨地的發(fā)布校方通知,家長可在空閑時間看到信息,擺脫了傳統(tǒng)溝通方式的時間、空間限制,家長也可以就學生問題及時向教師求助,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交流也非常方便,各種管理、獎懲措施都是公開透明的,受全體家長的監(jiān)督。同時教師可以建立自己班級的博客,教師可以在博客里發(fā)布關于家校共育主題的最新研究實踐結果、教學管理經驗、優(yōu)秀家庭教育模范等供家長們參考,家長們可以在博客中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或者自己與孩子有趣的家庭生活,學生也可以在博客里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校園生活、原創(chuàng)文章、生活煩惱等,留下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通過博客互相了解、互相幫助,拉近彼此的距離。有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梢源蛟熳约旱男S嵧ㄏ到y(tǒng),通過網絡加入校訊通的家長可以隨時看到系統(tǒng)中關于學生活動、校園信息等實時通告,教師也可通過校訊通系統(tǒng)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的教育任務等一鍵發(fā)送到家長的手機。各種互聯(lián)網平臺的應用使得家校共育變得更加高效有趣,是農村中小學校實施家校共育措施的重要媒介。
(3)開發(fā)網絡學習資源,家校共同監(jiān)督評價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農村地區(qū)教育資源缺乏的問題,當?shù)氐貐^(qū)缺乏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在網絡上搜集,通過各種途徑多方面開發(fā)網絡學習資源,然后再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向學生和家長傳播。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為學生的信息化學習和家長的家庭教育提供優(yōu)秀的資源支持,教師將搜集到的網絡學習資源整合讓學生在公眾號中拿到資源進行線上學習,家長配合監(jiān)督學生線上學習成果,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種線上學習方式更容易勾起中小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善用互聯(lián)網開發(fā)網絡資源,能夠將農村環(huán)境下的家校合作共同教育體系完善得更加豐富,促進農村中小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進步。
3.關注農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的家校溝通問題
農村中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在外務工,孩子都是由老一輩的帶,甚至有些較大一點的學生是獨自一人生活,這使得家校共育管理過程存在不小的問題,老人的思想觀念較難改變、教育能力普遍偏低,學校很難了解學生的真實家庭學習情況,家長不在身邊,對學生的校園生活也知之甚少,面對這種棘手卻又普遍存在的情況,學校以及家長一定不能對這部分學生的家校共育放任不管,而是要傾注更多的關注與耐心。首先,學校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的寄宿制就讀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大家庭”氛圍,通過寄宿就讀的方式,讓學生的日常生活得到良好的照顧,老師可以隨時了解留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態(tài),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jiān)督,并且建立心理輔導室,幫助疏導學生心理問題,教師可定期組織留守學生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通過視頻交流溝通,讓家長即使在遠方也能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教育情況,參與孩子成長,配合家校共育工作。其次,對于留在家中監(jiān)護學生的老人,學??梢赃x取一些老人易于接受的教育知識,以易于理解的方式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能力,教師多總結溝通經驗以與老人進行順暢的交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學校的關懷。
總之,家校共育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嘗試各種家校合作共育形式,幫助家校共育機制在農村中小學中的實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河清,馬恒毅.家校合作價值論新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23-29
[2]胡書英.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家校共育,2016(06):20-24
[3]馮妍.家校互動中的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J].北方文學,2016(10):87
[4]王小元.談農村初中生教育中家校互動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6(03):25-26
[5]劉紀龍,肖曉鋒.農村中小學“互聯(lián)網+”家校共育模式創(chuàng)建策略[J].新課程,20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