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全
初中階段正值學生的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刻。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波動比較大。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課本資源對學生進行引導、疏通是語文教學的又一重要任務。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就要求教師要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下面就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談一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
一、以課本為載體,適時引導
語文就像一個萬花筒,包羅萬象??梢哉f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精華??墒俏覀兊膶W生往往因為閱讀能力不強,閱讀興趣不濃,很難在工整的方塊字中讀出“滋味”。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做好準備,適時引導,從而具備對學生精神上的關(guān)懷?!锻恋氐氖难浴芬晃?,端木蕻良以自己的那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愛國詩篇,表現(xiàn)了他對淪陷的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為解放故鄉(xiāng)而戰(zhàn)斗犧牲的誓言??梢哉f是誓言擲地有聲,思念濃烈??墒怯捎谀嵌螝v史畢竟離學生已久遠,學生雖然也會產(chǎn)生愛國之情,但國土淪陷的切膚之痛是無法體會的。那么我采取的辦法是在分析講解完文章的前半部分對故鄉(xiāng)美好回憶的基礎上,給學生展示了我們“關(guān)東原野”的特有景觀、特產(chǎn)。講解我們這片土地的美麗富饒,再讓學生舉例我們東北的美好之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我們東北不是落后、貧窮的代名詞。進而設疑,如果現(xiàn)在我們的城市被侵略了,我們面對的將是什么樣的生活,接著展示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略中國殘殺我同胞的照片,殘酷的現(xiàn)實,血淋淋的鏡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家國淪喪的痛苦,體會作者誓為祖國而犧牲的豪情,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課后拓展中我又讓學生朗讀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鳥》進一步感受愛國情懷。
二、把握情感觸動點,整合資源
有人說“語文學習一大面”。可以說這句話比較通俗形象的說出了語文知識銜接上的特點,可謂一語中的。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語文課的學習花開千朵只能各表一枝呢。我認為如果老師能注意課與課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那么我們就能整合資源,融會貫通。初中語文有一篇駁論文是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在教讀這篇文章時我把“培養(yǎng)學生自信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作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如何進行這一教育呢?本身這是一篇駁論文而不是情感充沛的散文,我在教學時從魯迅正面事實論據(jù)“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分析這一內(nèi)容時我舉了七年級的一篇課文 《鄧稼先》,通過列舉鄧稼先為中國核武器所做出的杰出貢獻,讓學生理解魯迅這句話所體現(xiàn)的中國精神,進而引導學生有關(guān)“追星”“偶像”的問題 ,讓學生對英雄人物可感。通過資源整合,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歷史的星空因有眾多杰出人物而光輝燦爛,他們中有叱咤風云的政治家,有決勝千里的軍事家,有博學睿智的科學家,還有為人類奉獻寶貴精神食糧的文學藝術(shù)家……讓學生感受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氣質(zhì),喚起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敬與愛戴。
三、由課內(nèi)轉(zhuǎn)向課外,關(guān)注社會
引導學生注意身邊,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化在生活里。在七年級下冊的教材里,楊絳先生塑造了一個既不幸又非常善良的《老王》,讀來不禁讓人感慨,特別是文章的結(jié)尾“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我在教讀這篇文章時就從這一句點睛之處入手,深入剖析楊絳所謂的“幸運”,其實楊絳又何嘗不是傷痕累累呢,只是相對于老王而言,她比老王要強,而她能流淌出這么溫暖的文字皆源于她的善良。分析到這里自然要教育學生用一雙善良的眼睛去洞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者”,給學生展示生活中“不幸者”的圖片,教育學生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才不是口頭的煽情,而是具體可感,是人文關(guān)懷。語文的學習不囿于有限的幾篇文章,以課內(nèi)為載體拓展延伸,讓學生感受語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真情實感。
四、樹立正確人生觀,崇尚美好
我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為具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質(zhì)的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段业氖迨逵诶铡肥琴Y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冷漠關(guān)系的透視鏡。莫泊桑筆下的菲利普夫婦是萬千丑惡形象的一個縮影。在教學本篇文章時,我一方面重點分析了主人公自私冷漠、唯利是圖、六親不認的嘴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菲利普夫婦的丑惡,一面又重點分析若瑟夫給于勒十個銅子小費這一情節(jié),體會作者安排善良的若瑟夫的意圖,那是在小孩子-----社會未來的主宰者,身上寄予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歸根結(jié)底,親情永遠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這樣的作品,也易引起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被現(xiàn)實的金錢關(guān)系所異化,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神清氣爽。能凈化人的心靈。通過類似鞭撻丑惡,歌頌美好的文章的學習,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我們的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這個社會終究是要我們的孩子去創(chuàng)造,帶一顆美好的心靈上路,定會讓這個世界春暖花開。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體現(xiàn)語文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肩負起教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