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北關小學 羅亞麗
留守兒童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當前中國社會轉型過程的產物,雖然父母外出打工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不能將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問題歸根于家長,也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對于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我們不能禁止父母外出打工,但是可以從學校教育方面來加強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幫助留守兒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素質。
一是不良性格傾向。與一般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缺乏父母的關懷,更容易產生性格缺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長與其進行有效交流溝通,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但是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有了心事卻無人訴說,長期積壓在心理,久而久之就變得脾氣古怪,價值觀產生歪曲。留守兒童往往會形成極端的性格,極度外向或是極度內向。首先,從內向型性格來說,其常常表現(xiàn)出孤僻、不合群的狀態(tài),不能與他人進行順暢的交流。其次,就是外向型性格,極易產生情緒波動,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二是缺乏道德意識。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離開了家長的管束,留守兒童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做出不合規(guī)范的行為。如果學校的管理不到位,孩子就會出現(xiàn)打架斗毆等問題,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是缺乏對自我正確的認識。留守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普遍較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消極情緒較多。一方面,他們缺乏家長的鼓勵和反饋,另一方面,如果學校教師不能給予留守兒童鼓勵,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就變得自卑,甚至會用一些不良行為來維持自己僅有的自信心,做出沖動舉動。
四是對學習缺乏興趣。留守兒童受到父母的影響,對于金錢的追求欲望較大?!白x書無用論”對其影響極大,他們認為學習沒有用,只想快點長大像父母一樣外出打工掙錢。留守兒童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讓其對學習產生了錯誤認識,缺乏對學習的興趣,不能端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tài)度。
一是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當前農村教育還是偏重形式,忽視了教育內容的輸出。不少農村教師為了給家長所謂的交代,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單純地向學生進行內容的輸入。因材施教的原則貫徹不到底,常常碾壓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是進行針對教學必須遵守的原則。
二是課程設置。農村教育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農村課程設置偏重于語文、數(shù)學等基礎學科,忽視了音樂、體育、美術等內容的教育。同時,也忽視對學生心理、生活和個性的關懷,導致農村學生難以享受到城市學生接觸到的課程內容。
三是應試教育思想。應試教育在我國具有較長的歷史,雖然當前倡導素質教育,但是農村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深,素質教育的推行未能取得理想化結果。應試教育思想下,教師關注學生的成績,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依據(jù)。在這種思想下,一些成績較差的留守兒童就會受到教師的言語攻擊,失去對于學習的信心,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一些教師對留守兒童存在歧視,尤其是成績不好的留守兒童更將其視為教育的心病。同時,對于農村學生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希望通過高考走出去,更加強化了這種應試教育思想。
一是加強人才引入,提高農村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農村教育來說,人才較為稀缺。由于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很多人才不愿意到基層去進行教育。為了提高農村教育水平,首先要做好人才引入,提高農村教師隊伍質量水平。其次要做好現(xiàn)有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當前不少農村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不僅是專業(yè)知識能力較弱,其職業(yè)素養(yǎng)較差,常常會對問題學生產生歧視。因此,要做好對農村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承擔起教育責任,真正實現(xiàn)“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二是貫徹素質教育理念。農村學校要積極進行教育理念的轉變,突破應試教育的局限。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好學生的幫助者、引導者。其次,要進行差生觀的轉變,沒有絕對的壞學生。兒童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幫助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缺點,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當前不少農民進城打工,產生的留守兒童問題是當前農村發(fā)展面臨的難題之一。父母進城打工,將孩子留在家里,缺乏教育,導致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受到影響。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