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農業(yè)農村局 柴本祿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展以來,武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組織,制定方案,大力宣傳,縣農業(yè)農村部門加強業(yè)務指導,強化責任擔當,把開展“清產核資”“三變五合”作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
武陟縣強化組織領導,從制度、政策、宣傳等方面保證改革有序進行。一是建立組織體系。縣里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鄉(xiāng)鎮(zhèn)成立由黨委書記牽頭的改革辦,村街由支部書記牽頭組成工作隊。二是做好制度建設。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試點村“三變改革五大合作”實施方案》等,為不同階段提供政策支持。三是營造改革氛圍。通過召開各級班子會議、動員會、培訓會,編制印發(fā)了《武陟縣產權制度改革100 問》,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微信等平臺大力宣傳,保證了改革工作的扎實有序開展。
武陟縣堅持把“清產核資”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工作來抓,通過全面核實集體各類資產,重點清查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xiàn)金、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了賬據、賬賬、賬款、賬表、賬實“五相符”。此項工作共清理賬面資產1.72 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2 億元,核實集體資產總額2.9 億元。
2019 年11—12 月,武陟縣由縣委政法委、縣紀委牽頭,選派1107 名科級干部進駐347 個村,開展了以“清合同、清資產、清欠款”為主要內容的“三清”整治工作,共清理規(guī)范合同4100 多份,清繳欠款3306萬元,清退侵占集體資產645 處。
搞清楚成員邊界,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最為復雜的一項工作。武陟縣將成員身份確認工作細化為“動員部署、層層培訓、成立小組、調查摸底、梳理分類、界定成員、公開公示、鄉(xiāng)級審核、上報備案”9 個工作環(huán)節(jié),明確了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任務和時限要求。目前,全縣所有村街完成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并在縣農業(yè)農村部門備案。武陟縣按照“依法有序、堅守底線、公開公正、民主決策、尊重歷史、面對現(xiàn)實”的原則,科學設置股權,進一步理順分配機制。根據戶籍、是否擁有承包地、住村時間,劃分出三類股,即基本股、福利股、農齡股。有戶口有承包地的擁有1 個基本股;16 歲以下的有0.3 個福利股;16 歲以上的除有1 個基本股外,從16 歲算起,每年有0.05 個農齡股。按男60 歲、女55 歲退休,男的最高可達3.2 股,女的最高可達2.95 股。
圍繞集體和成員持續(xù)增收的目標,考慮各村資源資產稟賦條件,武陟縣組建了資產、土地、勞務、旅游、置業(yè)5 種不同類型的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城中村、城郊村重點發(fā)展置業(yè)股份合作社,景區(qū)周圍村則大力發(fā)展旅游股份合作社,其他村街重點進行土地流轉,發(fā)揮土地股份合作社效應。截至目前,武陟縣351 個村街(居委)已掛牌成立五大合作社,并發(fā)放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參股農民68 萬余人,土地入社0.34萬hm2,五大合作社謀劃項目建設已籌措資金2300 多萬元。全縣已有木城街道建設社區(qū)、和平社區(qū),北郭鄉(xiāng)蔡莊村,龍源街道央莊村,小董鄉(xiāng)喬莊村、大虹橋鄉(xiāng)老城村,喬廟鎮(zhèn)杜村,木欒街道前牛村、大城村為股東分紅,共分紅資金1 080.1 萬元。
武陟縣通過清產核資、“三清”整治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全縣村街集體收入每年增加920 萬元,新增年集體收入5 萬元以上的村街113 個,消滅集體經濟空白村120 多個。
喬廟鎮(zhèn)杜村,“三變五合”開展以來,積極成立“五大合作社”,已流轉土地56.67 hm2。該村流轉的土地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負責,由5 家種糧大戶共同經營,澆地有“哈哈噴灌機”,打藥有農用飛機,全部機械化運營,省時省工。通過土地流轉,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村民在外打工再也不用操心澆地、施藥、收獲這些事情,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掙錢了;村民在土地合作社干活不僅能夠取得土地流轉收入,每年有股金分紅,每月還有工資;種糧大戶擴大了規(guī)模經營,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激發(fā)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大虹橋鄉(xiāng)韓張村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屬村里成立的置業(yè)合作社管理,回收的垃圾主要被制作酵素和堆肥,再售賣給村里的葡萄合作社使用,僅此一項,村集體經濟每年增加收入2 萬元左右。在該村垃圾分類回收分撿中心,垃圾清運工正在將拉回的垃圾按照標準進行分類堆放。該村制定了垃圾分類、評比和獎勵辦法。有了約束和獎勵,村民們慢慢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村里的環(huán)境變得更美了。
武陟縣敢于創(chuàng)新,通過開展“清產核資”“三變五合”等工作,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防止了農村集體資產流失,真正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和農村社會穩(wěn)定,加快了鄉(xiāng)村振興的步伐,讓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到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中來,激發(fā)了鄉(xiāng)村發(fā)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