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五甲小學 邱 紅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低年級學生由于自身的語文知識水平有限、對數學語言的不了解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尚淺,在審題過程中極可能因為審題不清楚而出現錯誤,這也是學生中出現的普遍現象。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在做錯題之后,老師還沒有進行詳細講解,僅僅只是帶著讀了一遍題就能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還有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一看題就很快下筆作答,而答案往往是錯誤的卻又有邏輯可循。這反映了學生并不是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而是在審題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樣的現象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的訓練,將其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從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明確題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讀題形式進行規(guī)定、監(jiān)督,逐漸養(yǎng)成學生正確讀題的良好習慣。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可以大聲地讀出來或小聲默讀,要求對于題目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要及時提出來。低年級學生的自覺性較差,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教師需要一字一句地進行帶讀。比如在默讀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常常會讀漏字,或者添字,就需要教師用手指著讓其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完之后才能進行理解。讀題訓練的目標是要讓學生能準確讀完字,理解題意,從而下手做題。
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看題只看一半便開始書寫答案,特別是進行簡單題型的作答時,學生往往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作答。比如在進行算式計算時,“3+4=7”,學生在做多了這類題之后就會出現思維定式,在遇到“3=4+()”這樣的題時,會不假思索地填上“7”??梢钥闯鲞@樣的題并不難,但是學生的出錯率很高,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多看題??搭}就是將題目看完再進行作答,要對題目里的數學符號、數量產生敏感性,減少因為思維定式而做出錯誤答案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多練習類似上文那樣形式多變的題,通過不同的題型形式來擾亂學生的固有思維,從而養(yǎng)成學生多看題的好習慣。
重點勾畫對于學生審題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成年人的思維過程中也能有效應用。低年級學生由于閱讀速度慢,一道題往往要逐字逐句地閱讀很長時間,就會造成其出現思維跟不上的情況,主要表現在題目較長的題上。比如學生做這道題:“小明的媽媽買回來一根16 米長的繩子,截去一些做跳繩,還剩6 米,做跳繩用去多少米?”這道題題目很長,其中還有復雜字“繩”“截”,造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受到影響,在讀完題目之后就忘了前面讀的是什么,因此做題也無從下手。教師要幫助學生懂得重點勾畫,將其中的數量“16”和“6”勾畫起來,其中的“截”字可以標記一個減號符號,這樣當讀完之后,學生也能通過自己的標記列出算式。還有一種題型是比大小的題目,比如“0~5 的數字中,比1 大、比4 小的數有多少?”這樣的題目,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將數字羅列出來,并將“比1 大、比4 小”進行勾畫,讓學生理解解題思路。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規(guī)定,在解題過程中必須要重點勾畫關鍵詞,可以做勾畫關鍵詞的練習,使學生養(yǎng)成習慣。
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有限,在課后作業(yè)以及考試中沒有教師幫忙讀題,遇到不認識的字往往無從審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類。比如算數題的格式是怎樣的,要求列算式的題是怎樣的,學生可以根據這些題所展現的特征也能進行良好的審題。
給學生進行審題指導之后,教師要在學生的實際應用中對其進行鼓勵,以促進學生對良好審題習慣的認同。在學生課堂練習時,可以鼓勵學生對題目進行大聲的朗讀審題;對學生在審題中重點勾畫等好習慣進行夸獎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題目形式和其他學生相互出題,以訓練學生對題目的掌控能力,增強其審題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將增強讀題、看題訓練,指導學生勾畫重點、題目歸類和鼓勵學生的良好審題習慣作為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方法,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梢钥隙ǖ氖?,審題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關鍵能力,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這方面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