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茂,楊宇凌,徐 強,張 彬
(中山市中醫(yī)院 廣東 中山 528400)
腰椎在人體中是最重要的支撐結(jié)構(gòu),是人體相關(guān)活動的重要樞紐,誘發(fā)人體腰椎退行性變得原因有很大,如腰椎功能異常、腰椎小關(guān)節(jié)受損等[1]。目前對患者的診斷主要通過CT 與MRI 檢查兩種手段,為對比CT 與MRI 的診斷價值,本研究對CT 與MRI 檢查在腰椎退行性變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進行了探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98例腰椎退行性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98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9 例。其中對照組男27 例,女22 例,年齡33-80 歲,平均年齡(57.8±6.1)歲,病程11d ~9 年,平均病程6.5±0.7 年;觀察組男28 例,女21 例,年齡35 ~79 歲,平均年齡(58.2±6.3)歲,病程10d ~10 年,平均病程6.9±0.8 年。
對照組采用CT 檢查,CT 檢查采用的設(shè)備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 排128 層 螺 旋CT 掃 描 儀、東 芝Aquilion64 層螺旋CT 掃描儀;具體方法如下:采取椎間隙和相鄰椎體終板軸位掃描,層距、層厚都是3 毫米,椎間隙保持和掃描角度平行的位置關(guān)系,在該狀態(tài)下掃描3 個椎間隙,L3-4 和L4-5 和L5-S1,且確保每個椎間隙進行5 ~6 層掃描。研究組采用MRI 檢查,MRI 檢查采用設(shè)備為GE Signa Hde 1.5T 磁共振;具體方法如下:以快速回波序列(fast Spin-echo)和自旋回波序列(Spinecho)處理,保證矢狀面和橫斷面掃查,T1W1 參數(shù)是TE為13ms、TR 為500ms,T2W1 參 數(shù) 是TE 為29ms、TR 為4500ms,層距是6 毫米,層厚是5 毫米。對比分析通過兩種方法檢測的兩組患者的檢出率。
腰椎退行性變患者椎間盤突出硬膜囊的分解清晰度中度和重度的區(qū)分如下:中度椎間盤突出3 ~10mm,重度度椎間盤突出>10mm。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在纖維環(huán)及髓核鈣化率、椎間盤積氣率的檢出率分別為24.5%(12/49)、20.4%(10、49),明顯優(yōu)于研究組的2.0%(1/49)、2.0%(1/49)(P<0.05),研究組MRI 檢查在中度、重度腰椎間盤膨出患者的硬膜囊分的清晰度為38.8%(19/49)、20.4%(10/49),比對照組CT檢查的18.4%(9/49)、6.1%(3/49)更清晰(P<0.05)。
腰椎退行性變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臨床癥狀初期不明顯,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嚴重的腰椎退行性變患者會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下肢麻木、腰酸背痛、性功能障礙的癥狀,造成患者腰疼、腿疼最主要的原因是腰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同時腰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也導致患者腰椎不穩(wěn)[2-3],在醫(yī)院中采用影像學檢查是掌握患者腰椎間盤病變程度的主要方式,且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CT、MRI 兩組檢查方法對患者進行診斷。有些研究表明,CT檢查對椎間盤積氣、椎間盤髓核鈣化等有更高的區(qū)分度;MRI 檢查對患者的內(nèi)部水分含量、髓核病變程度、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等更加敏感[4-5]。本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在纖維環(huán)、髓核鈣化率、椎間盤積氣率的檢出率明顯優(yōu)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MRI 檢查在中度、重度腰椎間盤膨出患者的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比對照組CT 檢查更清晰(P<0.05)。綜上所述,CT 和MRI 檢查在腰椎退行性診斷中各具優(yōu)勢,聯(lián)合CT 與MRI 對患者進行檢查,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