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堂小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課堂小練筆雖小,但只要把握時機,就文取材,以讀促寫、以寫促悟,將閱讀和小練筆完美結合,亦會有“大收獲”。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質。
[關鍵詞] 語文課堂、小練筆、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語文應“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新課程教學改革至今,我們欣喜地發(fā)現,不管是名師的精品展示課,還是普通老師的常態(tài)課,以讀促寫、以寫促悟的課堂“小練筆”形式,已成為閱讀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如何把“寫”擠進有限的課堂時間,。把握時機、就文取材,讓學生將課堂練筆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呢?
一、做水到渠成的小練筆
我們都知道,當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思維最為活躍,而此時正是當堂練筆的最佳時機。教師組織課堂練筆要善于抓住時機,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所謂“情動方能辭發(fā)”“言由心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對某個問題產生不一樣的觀點,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雙方學生情思潮涌,各抒己見,胸中激情噴發(fā),我們可在這“辯”處設練,把辯論的理由寫下來,這正是梳理學生思維、錘煉語言的好機會。
二、以“點”促練,讓小練筆魅力十足
許多的特級教師都十分重視讀寫結合。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訓練的結合點,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币虼?,我們語文教師應有一雙深入挖掘課文的內涵的慧眼,及時發(fā)現讀寫訓練結合點,緊扣課文引導學生練筆,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一)文章“亮”點莫放過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練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拋出課文的這塊“磚”,引出學生心中的文章這塊“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掌握寫作方法。
(二)文章“白”點做文章
在教材中,有的課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給了學生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語文教師要以敏銳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讓學生思維植根于課文,想象于課外。
教《神奇的書》時,可緊扣“沒有一艘非凡的戰(zhàn)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也沒有一匹神奇的坐騎,能像一頁詩句,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弊プ∥闹械摹皼]有……也沒有……”讓學生想象作者未盡舉的特點,并用這樣的句式把自己對書的理解寫下來。通過寫,學生對書籍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升華。
三、形式多變,讓小練筆熠熠生輝
語文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小練筆作為語言訓練的一種方式,方法很多。我們應因文、因人而異,主要方法有:
(一)拋磚引玉——文本仿寫
仿寫是引導小學生領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徑,每個學生寫作的起點都是仿寫。這個在何捷老師的《我的爸爸》有著最好的示范,最可行的途徑。盡管是二年級的繪本作文,但是,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抓住課文中的精彩詞句、段落,引導學生仿寫??梢詫懸粋€句子、幾句話,也可以寫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寫,可能比較拘謹,內容呆板,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增長,他們自然就會逐步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模仿,開始講究煉字煉句,抒發(fā)真情,漸漸就脫離仿寫,進行自主寫作了。
(二)角色互換——文本對話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撥動心弦的地方,此時教師如果可以調動學生全部的情感,讓文章內蘊的情感撥動學生寫作的筆頭,將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許世友四跪慈母》時,老師可引領學生將文本中的四跪進行想象,表演,角色互換,使學生從“幕后”走到“臺前”,從“隔岸觀火”式的感受走向“感同身受”的體驗,在情感的共鳴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同時再適時布置小練筆《媽媽,我想對您說》,相信,由此及彼,心生情,情發(fā)聲,定能做出不錯的文章。
(三)想象表達——拓展文本
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fā)展的方向發(fā)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延伸,學生的靈性就會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里飛揚起來。
在《詠柳》這首古詩中,作者看到柳葉細細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齊齊的,就想到了春風是一把剪刀,裁出了這樣美的柳葉。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風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葉。那么,在你眼里,春風又是什么呢?”這樣的想象小練筆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放飛了純真的童心,抒寫出他們單純卻精彩的內心世界,學生自然興致盎然,創(chuàng)意無限。
總之,課堂小練筆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橋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寫作能力的大舞臺。相信教師借助有效的“小練筆”之石,定能完美地攻克學生的“習作”之玉,讓孩子們愉快跨越從“語”到“文”的完美過渡。
參考文獻
[1]邵金方.淺談課堂練筆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07期
[2]酈濼靜.走出誤區(qū),讓隨堂小練筆真正有效[J].小學數學參考,2010年04期
涂志瓊? ? ?重慶市云陽縣盤龍街道盤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