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二小學 張梨梨
語文課本都會在課后安排一些習題,習題包含了課文的知識精華,點明了學生要學習的最基礎的知識。有些還會依據(jù)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程度的題目,學生通過課后習題,可以了解到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改進的方向并及時找到解決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利用課本中的課后習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這些習題與語文課本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提升。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課后習題的重要性,綜合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督促學生學習練習,引導學生將課后習題完全掌握,從而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課前預習為語文教學課堂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學生只有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才能了解全文主旨大意,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減輕之后課堂學習語文知識的負擔。而對于新課文的學習,學生往往會遇到很多難題,如對生字詞不理解,導致閱讀不了全文;不能整體把握全文主旨,難以領會文中主要思想;遇到名言警句時,不知道其中的內(nèi)涵等……正是因為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編者才會在語文教材結(jié)尾提出針對性的課后練習。教師應該正確、合理地運用這些習題,利用習題對課文知識的補充和擴伸,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問題所在,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從而在文中找到正確的習題答案,落實語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和語文學習進度來制定特殊的學習方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勤于思考,也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理及強大的求知欲望,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共同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意識,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習題提高課堂效率,在授課前,可以根據(jù)課后習題內(nèi)容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閱讀全文,積極思考解題方向。這樣不但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果,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青蛙寫詩》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閱讀和識字相互結(jié)合,培養(yǎng)閱讀的語感,促進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授課時,教師可以提出疑問:青蛙到底寫了一首怎樣的詩呢?然后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全文主要內(nèi)容?,F(xiàn)階段的小學生的識字能力不強,而在課后習題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生字詞,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課文中提到的聯(lián)想法去記住生字并組詞,通過“小蝌蚪可以變成逗號、水珠可以變成省略號”等記住標點符號及字詞。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字詞的效率。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后習題“呱呱呱,青蛙到底寫了什么詩呢?”來提升學生的續(xù)編能力。這樣一來,教師便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續(xù)編故事能力,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時效性。
小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度是不夠的,很多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主旨和內(nèi)容后,腦海中還是有著很多疑問,或者有很多課堂知識沒有把握牢。這時教師可以巧用課后習題,針對性地開展練習訓練,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可以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還可以不斷擴展課外衍生知識,拓寬思維能力。課后習題與文章課文相輔相成,是教材的重要構成部分,因而被許多教師廣泛運用到課堂中,以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把握程度,也能幫助教師制定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對于古詩的認知還不夠多。在講授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詩《靜夜思》一課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情感。通過課本注釋,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致理解古詩內(nèi)容:明亮的月亮灑在窗戶上,我望著明月不禁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之后引導學生練習課后習題: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意境,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感受文章的知識內(nèi)容,深入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情感,進一步理解李白思念家鄉(xiāng)時落寞的心情。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熟讀類似的古詩,例如《夜雨寄北》《長相思》等內(nèi)容,感受不一樣的思鄉(xiāng)情感。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古詩大意,通過課后練習查漏補缺,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擴展課外知識,學習更多的語文內(nèi)容,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
語文課程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教師不能一味地在課堂上講授生硬的課本知識,也應該結(jié)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語文魅力。在課外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大自然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而小學教材的課后練習也會包含不少的課外實踐,其中包括:寫作閱讀,排演情景劇,課外游戲等等。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些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圍繞著語文課本,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外實踐中。例如在講授《文具的家》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習題,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生字、會讀對話、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然后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通過課文中的主人公貝貝把自己的文具丟了的事情來具體授課,讓學生將文具歸類,使學生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形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之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思考自己周圍的文具都有哪些?這時學生積極搶答:鉛筆、橡皮、尺子等。這樣能讓學生通過課本知識聯(lián)想到實際生活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可巧用習題“觀察教室里的文具”,并寫下文具的特點,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能借鑒課本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改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合理科學的安排課后習題則是落實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重要途徑。課后習題包含大量的語文文本知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思路,也擴展了一定程度的課外知識。教師借助課后習題,與所學內(nèi)容前后呼應,讓學生在做題的同時,可以不斷總結(jié)所學知識重點,鍛煉自身大腦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