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東湖塘實驗小學 毛麗娜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符合素質教育改革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有所提升,在閱讀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閱讀提供便利條件,及時回應學生的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實施有效指導,堅持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閱讀教學原則,做好閱讀教學改革工作。
中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思路提出來,由教師進行閱讀的問題解答,實現(xiàn)閱讀的答疑解惑,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慈母情深》為例,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有疑問:為什么要一元錢那么難,作者還那么糾結?而且一塊錢也買不了書??!這些都是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也是開始閱讀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得到解決,學生很難感受《慈母情深》文章的核心內容。基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解答: 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當時那個年代一塊錢是什么樣的(與現(xiàn)在的一塊錢進行對比),然后從購買力角度讓學生了解當時的一塊錢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多少錢;另一方面介紹當時作者的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家境貧困,賺一塊錢需要努力很多天,一塊錢是一個“天價”。這樣通過回應學生問題的方式快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為《慈母情深》文字內容的深入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中高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了自己想法時不愿意與教師溝通和交流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交流,在合作過程中將自己對閱讀的理解與認識表達出來,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解決,在討論中強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將相和》為例,本文涉及的三個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內容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因此在閱讀指導時,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根據(jù)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對文章進行段落劃分并討論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小組都要快速完成故事梗概的提煉,提煉不同的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等內容。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對于藺相如的關注最多,但對于其他人物普遍存在負面評價?;趯W生討論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趙王如果不禮賢下士會怎么樣?如果廉頗不負荊請罪會怎么樣?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況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強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中高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雖然有了一定的能力,但理解能力有限,對于素材的掌握容易流于表面,進而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下降、閱讀理解不深刻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閱讀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引導實現(xiàn)學生深度閱讀的目標,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以《松鼠》為例,學生閱讀后很容易提煉出文章先寫松鼠的外形,然后從不同角度寫了松鼠的生活習性,最后寫了松鼠的生育情況。對內容提煉以后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就有所下降,有的學生甚至會出現(xiàn)互相交頭接耳、看其他書籍的情況?;趯W生表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申的方式進一步的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①提問學生文章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讓學生在閱讀中將運用修辭手法的地方勾畫出來;②本文是說明文,那么其說明了哪些內容呢?讓學生對每一個段落進行復述,如松鼠搭窩的過程要注意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在復述過程中,學生自然能體會說明文在細節(jié)描寫中的特點,從而了解到文章寫作的特點和表達的中心思想,體現(xiàn)出松鼠的聰明、勤勞和乖巧。總之,閱讀問題的設置實現(xiàn)了教師有效引導的目標,有利于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教學任務。
在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除常規(guī)精讀、略讀的方式以外,還應引導學生實施閱讀批注,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合理批注的方式進行有效閱讀,將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和認識寫出來,實現(xiàn)有效批注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閱讀批注的方法,如班長一聲“走”,簡潔明快,表現(xiàn)其態(tài)度堅定、判斷果斷以及情況急切的情境,“胡德林和胡福
讀寫結合是中高年級學生應具備的基礎能力,在讀寫結合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的感悟寫出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情感和表達。在閱讀過程中,讀寫結合的方式為學生閱讀理解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閱讀體會寫下來,從而強化對閱讀內容的體會。
中高年級學生在閱讀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寫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提升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閱讀時,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可以用寫作的方式寫下來,既可以是隨筆的方式,也可以是小作文的方式,在寫作時應寫明自己感悟的內容、感悟的思路和想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寫作提供素材,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實現(xiàn)讀寫結合,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陷入“邊讀邊忘”的情況,對自己閱讀的內容沒有印象,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閱讀內容進行摘抄、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寫下來,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應用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讀寫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指導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做好語文閱讀指導工作,積極回應學生的閱讀需求與變化,創(chuàng)設開放環(huán)境與空間進行自主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強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不斷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