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第一中學高三(32)班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表情包成了新興的網(wǎng)絡用語。表情包是一種低門檻的表達方式,它突破了地域、文化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從而風靡網(wǎng)絡。但也正因為“低門檻”,導致表情包并不能真正表“情”。
表情包正在殺死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盡管表情包也是一種語言,但說到底是一種網(wǎng)絡語言。網(wǎng)絡語言的一大特點便是簡單、直觀。例如,形容一道菜肴的香味,正常情況下,可以用這是一種讓人聞之“垂涎欲滴”的香味來形容。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成語卻敵不過網(wǎng)友一張“真香”表情包來得形象。僅僅一個表情包就能抵上甚至超越一段語言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誰又會去思考語言文字上的表達呢?
表情包還在扼殺我們的想象力。有人認為,表情包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作門檻較低,人人都可以成為表情包的創(chuàng)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扼殺想象力何在?其實不然,當一個表情包深入人心時,只要出現(xiàn)那個表情包中的關鍵字,腦海中便會立即浮現(xiàn)那張表情包,思維不再延伸。前不久,“黑人問號”表情包風靡一時,當遇見不理解的事物時,自己的腦海里全是“黑人問號”。另外,創(chuàng)造出的表情包頗有一種“一勞永逸”的味道。因為表情包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即可永久地使用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何況,并不是所有人都參與到表情包的創(chuàng)作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搬運他人的表情包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在殺死我們的語言表達力與想象力后,表情包繼而終止我們的聊天。某大學一位教授說,現(xiàn)在學生都喜歡用表情包,有時他勸導學生幾句,學生回一個表情包;表揚或是批評學生幾句,他們也是回復一個表情包。其實,這種情況我們或多或少也會遇上。當自己情真意切地與朋友聊天時,朋友卻突然發(fā)來一個表情包而不說一句話。這種感覺不亞于自己滿腔熱情時突遭一盆冷水澆頭而下。表情包簡直是終結聊天的“利器”。
他人使用表情包不能真正表“情”時,自己亦無法真正表“情”。當朋友“安利”一個幽默的段子時,自己立即回復了一個“哈哈哈”的表情包。待到有空看那段子時,才發(fā)覺也沒那么好笑。再想想當時,回復給對方的是“哈哈哈”,實際在屏幕前的自己卻是一臉平靜。也許“皮笑肉不笑”一詞已無法形容此景,唯有“演員”一詞可以獻給使用表情包的我們——表情包讓每個使用它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一位“演員”。
種種跡象表明,表情包并不能真正表“情”,好似盛夏不能體會冬日的嚴寒一樣。
老師點評
在微信聊天成為時尚的今天,表情包總是滿天飛舞,因為表情包在聊天時來得直觀、快捷。一般而言,人們都是褒獎點贊表情包,而作者“反彈琵琶”,為表情包大行天下而憂心忡忡。為何而憂?作者沒有空洞說教,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們認識到經(jīng)常使用表情包的危害性,即讓我們的語言表達力不斷退化,想象力遭到扼殺,對人類的語言功能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與表情包相反,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而頗富感染力,這從側面提醒讀者:表情包遠不如語言文字富有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