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林業(yè)局,河南 南陽 474750)
農民種植果樹已成增收舉措之一,果園面積小到2 000~3 500 m2,多到20 000~35 000 m2不等,從目前看這些果園多呈分散型,一個村莊有幾戶,面積6 670 m2左右,一個行政村20~30戶,果園面積35 hm2左右且呈星狀分布。由于這種分散型的果園,技術管理完全是靠種植者個人自學或參加一些培訓,或種植戶之間相互交流獲得。從對他們現有的技術狀況了解得知,他們技術基礎知識缺乏,系統(tǒng)技術知識缺失,標準規(guī)范性技術理念淡薄,因此在果園技術管理中存在套用他人技術現象,導致技術管理盲目性,跟隨性,缺乏針對性,經過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果園出現病蟲害時,不能做到正確選藥。如有一個桃樹種植者,發(fā)現桃樹壞果脫落,在沒有辯別清楚病因的情況下,選擇殺蟲劑多次噴打,結果3 500 m2地晚熟桃全部壞掉,實際上該桃樹危害果實的是炭疽病,應選擇防治炭疽病的殺菌劑噴灑,不至于出現全部壞掉的悲劇。經過現場技術培訓,種植者恍然大悟。
生產中大多數果園都存在葉面肥(包括生長調節(jié)劑)、殺菌、殺蟲劑或幾種殺蟲劑、殺菌劑同時摻在一起,進行噴灑的情況。如有一個農民種植者,一次性把10余種肥和藥摻在一起施用。實際上不是確定防治對象噴藥,而是農藥肥料一齊上馬,來個以藥選擇病蟲害,結果是勞民傷財,防治效果大大下降,還加大生產成本,同時也造成果品農藥殘留。
目前噴灌滴灌技術發(fā)展很快,一般種植戶有能力投資配上這些系統(tǒng),由于方便,農民不按需水肥規(guī)律進行施肥灌溉,而是憑主觀理念盲目施肥、灌水,結果造成果樹旺長。筆者親眼目睹一個桃園,兩年生密植園(222株/667 m2)樹高4 m以上,1年生枝長1.5 m左右。粗度1.5 cm以上,園子尚未結果,郁閉嚴重。
針對上述情況,要使果園得到科學管理,要認真研究技術措施。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技術推廣部門、技術人員很難做到入戶入園面對面指導。前一段時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興起,相應的一些專業(yè)服務機構也隨之興起,這些服務機構大多帶有盈利性,但因為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及熟練程度高低不一,以及農民對技術服務的認知度的影響,其技術服務的收效并不好。對此要真正解決農民種植果園技術缺乏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1)政府技術服務部門,應當把服務站建在田間地頭,技術服務部門應該多去基層了解農民生產情況,加強果樹生產技術培訓,提高果農技術管理的針對性,時效性。尤其要教會果農如何識別病蟲害,要把病蟲害的為害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等在果樹田間的表現手把手教會,同時教會農民科學合理用藥防治。切實為農民解決技術問題。
2)政府相關部門,如科協、科委等,可牽線搭橋讓相鄰果樹種植農民組織起來搭建平臺,組成果園聯合社,請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講課并到果園挨家挨戶進行現場操作指導,為果園開出處方,讓農民照方施藥,照單開展技術管理。
3)技術人員在政府部門牽線搭橋作用下,可以實行雙向選擇,農民可對政府推薦的專家或技術人員進行選擇,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去適合的果園進行指導。技術人員對自己指導的效果要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總結并跟進,對隨時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以達到最好的服務效果,為生產者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4)正確處理雙方的利益。果樹生產者可適當出資給予技術人員作為勞動報酬,提高技術人員指導積極性。技術人員在取得報酬條件下,與果樹生產者簽訂書面合同,明確責任,制定指標。雙方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5)農藥銷售者、果樹種植者、技術服務指導者三者要緊密結合。果樹病蟲害防治應該像人在醫(yī)院看病,有醫(yī)生開處方(有技術人員提出防治藥劑及方法),病患者手持處方(果樹生產者手持農藥名稱單),藥劑師按方撿藥(農藥銷售部按單賣藥),這個過程中三者都有責任心,嚴格按照各自的專業(yè)技能,負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果園病蟲害防治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應該像建立村級衛(wèi)生室一樣,鼓勵有技術有能力熱愛果樹的農業(yè)技術者,到果樹生產基地興辦村級果樹(農業(yè))技術服務所,國家對于服務所的支持應該像對村級衛(wèi)生室的支持一樣,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補助,讓農業(yè)技術人員有收入能安心在果園從事技術指導工作,把果樹(農業(yè))技術服務所興辦起來,為農民服務。
7)果樹技術人員或管理能手可以進行聯戶、聯村、聯鄉(xiāng)(鎮(zhèn))等進行有償技術指導管理承包,開展巡回走動,深入每一個果園指導服務。技術人員或生產能手根據自己收入水平愿望,確定服務指導果園面積并與果農達成服務金額,雙方形成一個合理的資金收支點,然后簽訂合同,明確雙方責權利,達到雙方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