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敏樹
摘 要:中國古詩詞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對提升初中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欣賞詩歌中蘊含的美,讓學生接受悠久歷史文化,從而增強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熱愛,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成為目前我國語文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審美視野 初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6.010
通過審美的方式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和分析,是詩詞教學的關鍵。本文主要在闡述審美視野下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尋找出初中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教育資源,從而為審美視野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制定出新的教學方案。
一、審美視野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在審美視野下做好古詩詞的教學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古詩詞審美的互動,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為學生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激活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短小精悍是古詩詞的基本特征。僅僅從閱讀中感知審美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發(fā)揮想象力,透過詞句的表面挖掘出其所蘊含的本質美,使學生深刻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將學生的想象思維更好地開發(fā)出來,任其在詩詞的意境中馳騁。
3.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
學生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先感知再進行理解。從審美的角度來鑒賞古詩詞對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鑒賞古詩詞時要透過外在看本質,從古詩詞的語言、節(jié)奏、意象、藝術手法等逐漸向更深處漫溯,讓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為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物質化的負面影響
客觀而言,目前的商品化社會給人們的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部分人的心目中對于功利的追求成為主要方向。雖然物質上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并沒有得到同步的豐富。讀詩寫詩已經(jīng)不是社會的主流,而社會上出現(xiàn)的金錢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種種表現(xiàn),對于日漸成熟的初中學生而言是很大的沖擊,其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2.詩詞教學方法較簡單
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粗暴,是當前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一是忽視了詩詞背景的挖掘。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為了爭取時間提高效率,只是簡單地給學生交代了作者的字、號、作品等,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詩詞內容的解讀和教授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夠準確地了解詩詞意象,只是被動地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不但學習效率不高,死記硬背之后忘得也快。二是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沒有激情。有些教師由于教授了多年,對于古詩詞就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教學,學生也都是被動接受,很難提起興趣主動研究學習詩詞,更不用說對重要詩詞進行鑒賞了。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走程序的思想,在講授過程中有情感有激情,才能引導和感染學生,讓他們主動積極地走進詩詞殿堂。
3.學生學習方法存在誤區(qū)
學生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是當前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之一。當前不少學生都缺乏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將學習詩詞誤以為是沒有用、理解困難、死記硬背的課程,這樣就導致不理解、記不牢等問題的出現(xiàn)。此外,在中考這一指揮棒下,很多學生就只是背誦那些在考試中會出現(xiàn)的詩詞,這樣就能將更多的時候投入到其他中考必考的內容中去。在這種情況下掌握現(xiàn)有的知識都是困難的,更別奢望學生主動學習其他經(jīng)典詩詞和文學作品,古詩詞的學習能力更是難以提升。
三、審美視野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實踐
1.營造審美氛圍,激活審美意識
為了更好地營造審美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其對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作用,教師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激活審美的意識,讓學生從開始就意識到古詩詞的美,從而在學習中不斷地去感受、去挖掘。古詩詞的詞句中蘊含著各種“美”,而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古詩詞之美,就需要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信息技術、多樣化朗讀、想象、繪畫等方式來營造美的氛圍,以調動學生感受古詩詞美的積極性。
2.靈活選擇教法,激發(fā)審美需求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審美的需求,通過鑒賞古詩詞達到審美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而如何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就是激發(fā)學生審美欲的關鍵所在。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要靈活選擇各種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古詩詞的學習中,主要采用吟唱或者誦讀法,讓學生對古詩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體會古詩詞中優(yōu)美的語言。譯讀法是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翻譯古詩詞,讓學生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能夠融入古詩詞的意境,從而感受古詩詞的美;比較法則是從比較的角度出發(fā),將題目相似、作者相同的作品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學習體會古詩詞不同語境的內涵;角色扮演法是通過學生扮演古詩詞中涉及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從而增強自身的審美體驗,達到審美的目的。
3.注重教學拓展,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
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詩詞數(shù)量有限。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滿足學生對審美的需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課本為基礎,但是又不能完全死板地局限于教材,應做到對課本巧妙地運用;注重教學拓展,開拓古詩詞學習的知識面,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趯徝阑A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以篇為單位,也可以同主題或者同作者作品進行拓展。在拓展過程中,可以從詩歌的差異性中提升審美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從古詩詞的景物、意象等角度進行拓展,通過形式多樣化的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情感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目前初中課本中選取的古詩詞基本上都是文字簡練立意深遠的,非常適合反復閱讀和揣摩。簡約僅僅是古詩詞的外在表象,而詩詞之中蘊含的形式美和韻律美才是最具藝術感且值得研究學習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掌握詩詞的重要信息,語文教師在引導他們誦讀詩詞的時候要主動融入自己的情感,通過不斷地反復地朗誦逐步揭開詩詞的意境,而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詩詞的平仄押韻,持續(xù)加深理解背誦詩詞的記憶,從而在理解和感動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記住了古詩詞。
5.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體會詩詞意境
運用好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方法,是提升初中古詩詞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結合課程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背景下,教師就能更好地將詩詞之中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意境直觀化地表現(xiàn)出來,進而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詩詞,更深刻地掌握詩詞背后的意境。在初中階段的古詩詞中,作者對于意境的把握是極其微妙的,是有著豐富情感的。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要自己首先吃透意境,并且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代入感,愿意主動積極地了解作者描述的意境,最后在思想上達到與作者的共鳴,最終完全體會并掌握整個詩詞的意境,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總之,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詞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從審美角度出發(fā),深入挖掘古詩詞的教育意義,既要提升學生古詩詞的閱讀和鑒賞能力,又要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審美教育意義,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提升審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袁野《淺談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第16期。
[2] 魏學文《步入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高效課堂》,《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年第5期。
[3] 郭永貴《審美,向古詩詞教學漫溯》,《浙江教育科學》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