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浩
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手法之一。學習文言文,最重要一點是使學生更了解傳統文化,也讓學生在文言文教育下敢于探索中國歷史章程。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既要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愛,也要積極傳授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貫穿語文知識點。
關鍵詞:文言文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傳統文化 思考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07
在初中語文教程中,文言文占據教材絕大部分。教程中選擇的文章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選擇文章的歷史背景也蘊含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因此,文言文教育是提升初中生語文的至關點,也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關鍵因素,并且文言文具有傳承傳統的教育理念,而培養(yǎng)學生重點學習文言文,是培養(yǎng)文學教育發(fā)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文言文教學對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當今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相碰撞后,傳統文化處于較為薄弱環(huán)境下,更需要不斷將文化進行融合和加強。目前初中生正處于對傳統文化知識吸收的關鍵點,也是思想最易動搖的時期,學習傳統文化既可以加強初中生對中國的認識,又能提升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而語文中文言文是傳統文化的基本,是加強初中生對于傳統的認識,也是今后發(fā)展傳統文化的砥柱,正確引導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是教師的首要點,也是初中生對傳統文化教育認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預習文言文,深入情境
在教導文言文課時,首要點需要讓學生先對文言文課本進行預習。讓學生結合舊知識點將新知識點帶入進去,在預習中將舊知識帶入進去,可將自己基礎較弱部分復習一遍。而在上課時教師對舊知識點進行補充,既加深印象,又讓學生更能理解文言文的重難點。
1.在學習文言文時,許多學生都認為文言文難理解、又深奧,從而導致想學又畏懼學的心態(tài)。因此在預習文言文時,教師要將學生對字義不解、語意難懂的困難給解決,可在預習時借助輔導書、輔助工具進行學習,來將難字音、通假字、生詞進行疏通理解,為學習文言文做鋪墊。
2.學生在學習時,面對自己難理解的生詞、無法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時,要主動向教師提問。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預習時,需要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此才能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動力。
比如:在講述到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魚我所欲也》時,教師先安排學生對文中不懂的生詞標記并記錄下來;安排每個學生分別朗讀一句話,由全體學生進行聽講,朗讀當中是否出現錯別字,如:“惡(wu)讀成惡(e)”,而查詢工具書“惡”念“wu”。將讀錯、不懂的生詞,記錄下來;而后教師板書上對生詞在統一進行講解,如:“簞(dan)、蹴(cu)”之類的生詞。通過此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利用預習先讓學生簡單了解文章中的生詞,也更易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深入歷史背景,加強理解
語文中對教導文言文的要求是:“通過文詞注解、了解簡易文言文、借助輔導書、理解字詞概念、貫穿文章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常用文言詞匯、句式用意、用法進行學習,將注解引用到閱讀中,以文章注釋理解文章內容,而背誦文言文需要對文章進行斷句劃分,方能了解用法和更易背誦。除此之外,學習或者教導文言文時,一定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從歷史的角度來學習古代文言文所具有的價值,從現代的思路來解讀古代文學的靈魂,來了解當時所處環(huán)境和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巧妙利用現代角度解讀古代文言文。
例如:《岳陽樓記》(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教師在講述岳陽樓記時先從作者范仲淹所經歷的背景入手,告訴學生作者寫下此文章其目的是為勉勵好友滕子京,要好友不必太在意眼前的得失;再講解題目岳陽樓記中的“記”是為抒發(fā)情感,以景抒情來表達心中情感;后根據文中所提供注解,將注解與現代詞匯相結合,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中的“通”注解順利、“和”注解和樂、“具”通俱,句子翻譯是:政治很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正在興起,通過現代的詞匯了解當時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四、通讀文章,合理斷句
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文章大多較為規(guī)格平整、情感豐富。作者大多數是借景、借物來描繪自己的情感。當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要注意文中的情感是何種方式抒發(fā)出,并且要求學生要多次朗讀,在朗讀中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以及當時作者是以何種心態(tài)所寫下的文章,要求學生通過朗誦將自己帶入到文章中,同時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前,先對文章進行簡單的概述。
如:(部編版九年級上冊)《醉翁亭記》,教師先簡單對文章的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大概了解作者寫下此文章所在歷史背景是怎樣,對他所經歷的事情和表達的情感進行簡單概述;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斷句,如:“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斷句為“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利用斷句利用學生進行閱讀和朗誦,當讀到作者所表達情感時,讓學生進行多加注意。這樣不僅能有效讓學生更易理解作者的情感,也能將學生帶入文章中,以通過朗誦將歐陽修所表達的情感,更易吸收。通過文言文將傳統文化帶入其中,以當時擁有的政治思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課后復習,深入記憶力
要學好文言文不僅需要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更要課后復習,才能確保學習質量。而復習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背誦、默寫、測試等多環(huán)節(jié),而背誦、默寫環(huán)節(jié)是檢驗學生對將知識點的吸收情況;也可以將文中重點句型提取出,要求學生進行翻譯?;蛞孕〗M合作的方式對先將重點句型默寫出,后要求未進行默寫的組員來翻譯,最后教師可在旁邊進行輔導,講解學生利用自己語句進行翻譯是否存在問題,也當小組內產生分歧時,適當的進行引導。后在通過測試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試卷中將類似的文言文作為測試題,來檢測學生是否吸收到知識點,也在測試中將學習文言文的重點句型,要求默寫或翻譯。通過此類方法,學生既在反復加深知識點,又不會對文言文厭倦,既加深知識點,又增強記憶力。
初中文言文教學是傳統文化交流的重點之一,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狀態(tài)變化來制定教學方案。而文言文中蘊含著大量智慧,合適的文言文教學,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學認識,也能充分了解古人的文化藝術、書法、樂理等多方面的智慧,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更深入的學習,也更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 曾小麗《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語文課內外》2019第3期。
[2] 張宗英《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探究》,《速讀(上旬)》2019第7期。
[3] 袁曉嬌《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