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瑛
摘 要: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被廣泛運用。通過學習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文章中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歸納,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意識,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意識,本文將圍繞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應用對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優(yōu)秀傳統文化 高中語文 教學實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08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古往今來,有很多著作流傳到今天,這些文章通過對古人的事跡和思想品德的描寫,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此同時,通過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提高聽課效率,吸引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注意,使得學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高中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課程之一,在考試當中占有了較大的比重,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成績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情況。因此,老師應該重視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應用。
一、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教育意識
目前語文老師在講解課程的時候,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講解的時候,缺乏教育意識,不知道如何下手。雖然高中語文課程教材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了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部分,但是由于老師的素養(yǎng)和技能有待提高,講課的時候過分注重了授課的形式,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沒有達成系統的科學化的體系,阻礙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發(fā)展,學生也意識不到學習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就使得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會割斷古今的文化紐帶,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2.理論教育體系陳舊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語文老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在講解語文過程當中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傳統文化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老師應該注重這一問題,改變傳統文化教育體系較為陳舊的現狀,完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體系進行全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得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得到完善。
3.缺乏民族精神的宣傳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會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但是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卻沒有注重它的重要性。在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教學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師應該對民族精神進行宣傳,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應該將文化要素和傳統文化精神結合在一起,將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結合在一起,以傳統文化作為教學中心,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指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老師在講解語文課程的時候,應該對教案上的內容進行整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掌握課程節(jié)奏,在尊重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延伸,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4.學生閱讀能力不足
聽說讀寫是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來看,學生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過分依賴于教材上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教材中會對某一些生詞進行注釋,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只需要讓學生根據注釋的內容進行學習就可以了,并沒有對整篇文章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如果一旦脫離了這些資料和注釋,就無法理解文言文或者古詩詞其中所蘊含的道理。第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高中生的學習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大,在學習語文課程的時候,只注重對語文課文的基本背誦,對教材大綱中的內容掌握就可以了。老師應該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具備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解決對策
1.充分理解教材含義
老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按照語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語文教材也是經過很多專家學者,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編纂出來的大部分語文教材都會涉及優(yōu)秀傳統文化,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詩歌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古代文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時候,需要掌握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一方面學習到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受到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印象,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老師在講《荊軻刺秦王》這一課時,由于文言文在理解上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遣詞造句和現代漢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受到了限制,老師應該尊重教材上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背誦,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韻律感,使學生可以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在講解知識的時候,老師應該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講課方式。
2.在傳統文化中培養(yǎng)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時候,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應該讓學生對詞句的情境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更加了解。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存在一定的難度,想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文言文的問題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老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應該傳授一些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的知識,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化的傳承和教學。
例如,老師在講《琵琶行》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問題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梢砸龑W生借景抒情,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文言文進行反復的閱讀,提高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通過閱讀強化對文言文的記憶能力。在不斷的積累之中,能夠單獨對詩詞進行分析。老師應該對學生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讓學生可以學習良好的基礎。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能力,如果想要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必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其次,老師可以通過舉辦活動或者是主題班會的形式,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感受,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老師在講《鴻門宴》這一課時,可以通過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讓學生可以通過古詩詞和文言文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強大的記憶力,使得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領悟到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老師應該拓展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知識儲備。除此之外,老師要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彰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 瞿秋云《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傳承的困境與突破》,《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年第6期。
[2] 楊向寧《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相關思考》,《西部素質教育》2017年第11期。